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着财权与事权下放不一致、权限下放与责任担当不对称、政府公共支出责任不明确、对县级政府的监督不到位、公务员行政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统一、利益需求不一致、制度体制不完善等三个方面。需要着眼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从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利益关系、优化政府执行、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冯凯 《南方论刊》2013,(11):13-14
本文论述了解决乡镇的诸多存在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机构、事权、人权、财权、政策和责任下放,使人、财、物、事与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乡镇活力,促进乡镇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上的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打破条块分割,正确处理条块之间的矛盾,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很复杂、难度很大的一个问题。1985年上半年,自治区商业厅、机械工业厅先后将所属一部分企业下放到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交通厅等其他厅局也将陆续把一部分企业下放到市。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企业下放到市上后应该怎么管?这里试对下放企业的管理模式问题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地方融资历程,央地间权力调整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在"财政权上收—金融权上收"时期,地方缺乏举债的动机和能力;在"财政权下放—金融权下放"时期,国有银行沦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在"财政权下放—金融权上收"时期,乱收费、卖地等制度外或预算外行为大行其道;在"财政权下放—金融权显性上收、隐性下放"时期,地方融资平台的角色举足轻重。简言之:财政权下放激发了地方的举债愿望,而金融权下放则使地方举债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是地方债务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根源。因此,要彻底堵上地方举债融资的"后门",就必须适当削弱地方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并加强对地方融资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论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教育系统一直议论的话题。从时代发展的  要求看 ,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启示看 ,从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现状看 ,均可感到扩大办学自主权是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关键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 ,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因片面的思想认识而不愿意下放权力或下放权力不够 ,为此 ,必须解决思想观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直接举债需具备如下要件:一是各级政府事权法治化,它可以有效预防中央政府强制向地方政府下放事权而不提供相应财力;二是本级政府应有一定的税收立法自主权和规范的转移支付来源,它是地方政府独立承担财政责任的物质基础;三是地方政府应当具有独立公法人地位,它是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的法律人格;四是要有宪法、法律明确授权,它是主权信用健康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财政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财力集中程度是否适度,财力分配格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改革和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也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问题。过去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财力分配存在着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病,影响了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对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不利。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这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分配格局进行改革,作一定的调整是必要的。但是,在近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在改革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时,未能从宏观上确定合理的数量界限,只是一味地强调下放财政权,下放财  相似文献   

8.
汪浩 《理论界》2014,(2):16-18
我国政府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进行政府道德责任建设必须要理清三个理论前提:一是建设责任政府;二是政府道德责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责任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三是政府道德责任的范围,即责任政府在政府道德责任建设中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之间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差距事关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均等化水平,而地区之间财政能力差异和中央转移支付的弱均等化效应反而扩大了地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和义务教育的非均等程度。为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必须合理界定政府间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责任、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和增强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中应注意六个问题: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注意解决“谁来决定责任追究”的问题;二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工作程序,注意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单打一”的问题;三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内容,注意解决把责任制当做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筐”的问题;四是要科学把握责任追究的不同形式,注意解决责任追究形式运用不充分的问题;五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工作重点,注意解决责任追究工作的低层化倾向;六是要正确区分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同志的不同责任,注意解决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洋群众渔业的船网等生产工具折价下放到生产作业单位,以对(单)船进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分散经营,至今已近10个年头了。它在实践中所反映的利弊,人们看法不一,对此有必要进行全面地客观的分析,以利于对渔业经济体制的完善 一、生产资料下放的几种演变形式 浙江的海洋群众渔业经济体制,自从1979年改革以来,开始时对原渔业大队集体所有的船网等生产资料按劳力下放到生产作业单位作为对(单)船小集体所有。这是当时渔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文化看当前社会责任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兰州学刊》2007,(10):100-102
责任的实现是责任问题探讨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责任的实现面临着特殊文化传统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责任观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需要进行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缺乏对独立人格的重视,不能塑造有效的责任主体;传统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无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机制。这些是当前责任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当前责任实现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经济保证合同是经济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向经济合同的债权人担保该合同的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而订立的一种约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证合同作为债务担保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利用。近年来,涉及保证合同的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此类纠纷的诉讼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保证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在审判实践中也往往对此问题的认识不相一致。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确定保证合同的保证责任?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实践问题。本文想就此有关问题略作探讨:一、保证责任的概念,责任承担形式,责任种类。什么是保证责任?保证人有哪些责任?这是法律未够明确的问题。有人认为,保证责任就是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的责任,笔者对此不敢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大批下放到大队由公办改为民办。这场“学校下放”虽然自“侯王建议”而始,但和“侯王建议”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根源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人口急速膨胀的国情和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的极“左”思潮。  相似文献   

15.
责任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精神,不对国家社会和自我负责.本文旨在从大学生自我管理出发,理解责任精神的含义,分析责任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进而呼吁大学生锻造责任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青春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杜维明的体知概念包括伦理之知,体知责任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体知责任在认识层面上表现为“负何责”的问题,即人是如何体知到伦理责任的?梁漱溟和列维纳斯提出了“理性”和“欲求”两种体知责任的方式。体知责任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如何负责”的问题。责任的践履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伦理情境中生成的。上述两个话题都涉及到“负责为何”的根本性问题。在人际关系中体知责任是人的存在获得统一性和责任主体得以确立的保证。从尊重或敬重等不同的路径来体知责任进而塑造责任主体本身就是我们应该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存在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之间的转换。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有微观和宏观上的效应,因此,这种社会责任又可以区分为宏观上的社会责任和微观上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证明责任分配是证据法中的核心内容,又是决定诉讼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正确认识证明责任的含义入手,结合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对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定,尤其是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自由裁量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应对人口的老龄化,核心是要实现养老责任的分担,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国家对养老责任的承担。从宪法学的意义上,国家承担养老责任不仅有对个人的"生存照顾"、"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作为理论基础,更有宪法规范上的直接依据。但是,国家作为承担养老责任的一方,与其他养老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有所不同,表现为指引责任、给付责任、制度建设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方面。这些责任的履行,能够解决养老责任的社会化,有力推动我国老年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显鹏 《理论界》2010,(1):203-204
级别管辖制度是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级别管辖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以构建级别管辖体系化为目标,应在分析《级别管辖通知》的基础上,对现行级别管辖的设置、管辖权下放性转移及管辖权异议等制度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