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美育漫谈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谁来担负美育的任务?这九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论。现谈谈浅见,望识者指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相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涉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审美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价值,科学思维的教育价值、培养创新潜能的教育价值、心理健康的教育价值可以促进人性的完善、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以及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应不局限于狭义的美育,美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还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美育的内容应该包罗一切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感情世界,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面对着各种艺术形态的流行之风,面对着求知强烈的初中生,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呢? 一、…  相似文献   

4.
自然美是相对社会美而言的,在本文中特指对人具有美感价值的自然地理环境。主体对自然美的认识方式,指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结构和过程。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当主体从美的意义上去审视自然环境时,其思维结构是怎样形成的?主体的感性结构怎样通过对象而产生美感印象?美感印象如何被心理结构体验?心理体验遵循着什么样的理智结构深化为美学法则?笔者试图从认识论方面,将以上问题综合为一个过程,围绕着自然美这一主题,作哲学式的美学分析。方  相似文献   

5.
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美是风景区美的核心和基础,是主体“乐章”,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围绕这个核心做好“配乐”,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一、体量和谐,强化自然美自然美是客观美,是自然风景美的根本特色,美在“自然”二字,是它与人工美的根本区别。自然美是通过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嗅觉美、听觉美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注意强化自然美,因此人工构景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过多。风景区中的建筑物主要是点缀风景,深化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所以建筑物不宜过大,要与…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视角下的普通话轻声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美是语言审美因素的首要因素。轻声作为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及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带给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视角下,轻声具有灵动有致的节律美、轻巧柔和的音质美、口语应用的模糊美、语音流变的自然美等美感特征,这是理解轻声这种语音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审美教育应贯穿始终。有道是:“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等,无不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热烈的赞美之情。学生能否进入作者营造的情感的氛围,进而受到感染、得到启迪,美感乃是中坚和桥梁。美是干姿百态,不可穷尽的。而自然美与社会美则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美的本身充满了矛盾斗争,而正是这种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今强调加强美育既具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素质教育需要美育的滋润。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学美感和科学鉴赏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育:内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不同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其目的在于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和谐。美育具有形象性、激发性、自觉性、普遍性、时代性等特点。它在启迪智慧、教民化俗、求真崇美、怡情养性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美育内容须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内容和方法,智、情、意,内在美和外在美,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多重统一。美育在育,要通过日常生活、社会自然和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视等各种艺术教育手段践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占有特殊的地位。美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素材。1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1)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然美、柔曲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等美学特性分析建筑天际线的美感,寻求建筑天际线美学营造的新路,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关联、社会价值秩序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渐培养和发展人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点、道德观念、聪明才智及整个精神面貌。有人说,美育就是美学和教育和结合。这不能说没有道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美     
尽管在美的本质以及美学研究对象上始终存在着不同学派的论争,但是,有一点似乎还比较一致,即人们大多认为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内容,是两种基本的美。本文想说的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还有一种美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这就是科学美。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类美的创造成果。在内容与形式上,科学美同艺术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随着人类科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日益提高,科学美将为更多的人们所感受、认识和评价,而对科学美的追求,又将促使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潜心于科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天人相分”的哲学命题和思想传统,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审美主体与自然美的关系上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承认主体的美感是由自然事物的美所引起的,它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造化与心源”、“形似与神似”这两对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的角度,由美与善(审美心理)、美的多样与统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美感的产生与营造,指出建筑功能的完善、“母体”的运用、对自然美的依存与萃取,是营造其美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美育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①。那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不能进行美育呢?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②。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把美的多种表现形态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们对于生物界的花、鸟、鱼…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的角度,由美与善(审美心理)、美的多样与统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人手,探讨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美感的产生与营造,指出建筑功能的完善、“母体”的运用、对自然美的依存与萃取,是营造其美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其文辞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在修辞上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向度与标准,尤其体现在自然美和传神美两个向度上。自然美是一种素朴之美,集中表现为两点:修辞的个性化之美、文学语言的雅俗之美;传神美是一种“风韵”、一种审美情趣本真样态的外在传达,它集中表现为描摹人物的形象之美与刻画事物的情趣之美。这些内在的审美向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注意力与想象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美感需求,丰富了《世说新语》的修辞实践,使之成为修辞艺术荟萃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活动的审美评价同对艺术美、自然美以及其它社会美的欣赏评价有相同之处.就是同样需要有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个方面构成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也需要具备相适应的主观条件,包括具备与对象相应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和素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亲身的经验或经历、或具有一定的有关教育哲学思想,这样审美主体才能在欣赏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做出比较适当的审美评价.在这里,教育活动已兼具教育媒介和审美对象这样两种性质、双重身份,因此教育活动的审美评价与一般的教育评价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教育评价所涉及的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方案、教材、课程等内容,对这些内容的价值和成就尽量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作出教育或管理的某些决策或改进.教育活动的审美评价也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