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际税式支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如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制度,加强税式支出的监督与管理;适时将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3.
促进环保产业增长的税式支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之一,税式支出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税式支出与税收优惠不尽相同,它的主要形式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税收信贷和退税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式支出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优化税种的选择和形式、加强税式支出的立法支持和加强对税武支出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涉外税式支出即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政策手段单一、弹性大、操作主体权限不清、效果不明等缺陷,由此产生税基侵蚀、投资结构轻型化、短期化、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投资地区不平衡等负效应。要消除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缺陷和负效应,必须使政策手段多元化,并对政策倾斜度进行调整,完善税法,强化征管,实施成本-收益分析和建立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涉外税式支出即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政策手段单一、弹性大、操作主体权限不清、效果不明等缺陷,由此产生税基侵蚀、投资结构轻型化、短期化、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投资地区不平衡等负效应。要消除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缺陷和负效应,必须使政策手段多元化,并对政策倾斜度进行调整,完善税法,强化征管,实施成本—收益分析和建立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在资源约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逐渐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同时,理论界对循环经济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技术条件和发展措施,丰富了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了循环经济的实践。笔者从循环经济和税式支出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税式支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刺激循环性生产技术研发,循环性产品生产、销售、消费、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税式支出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结余规模迅速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大.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必须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根据我国国情,宜采用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模式,其收支内容应包括社会保险税收入、财政性预算补助收入、基金投资收益、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分析和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支出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迅速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控制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途径是科学合理地设置政府机构,控制人员编制;加强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监督,控制公用经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支出结构尚未打破的情况下,预算的非硬性约束增加了公共支出总量控制的难度,因此,强化公共支出总量的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选择我国公共支出总量控制的实现路径应当是:正确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的供给范围,着力推进公共支出预算管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强化预算硬约束。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的房地产税制在房地产的占有、转让、使用和收益各个环节的税种选择和税制要素设计方面虽不尽相同,但发达国家房地产税制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共性,非常值得借鉴:发达国家房地产税制体系设计严密,有效地保证了房地产税收征管的严肃性;税制设计中灵活采用浮动税率、差别税率和税式支出等政策工具,对调节财富公平分配和提高纳税遵从度极为有利;房地产税收收入用途明确,支出透明,非常有利于促进房地产税收征管工作的良性互动和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报告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之基本方式的重要命题。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着眼点,被认为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最重要的试金石。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财税法律制度得以基本建构,财政民主理念、税收法定主义和纳税人权利保护原则等概念谱系得以确立并渐进完善,但在岁入课税、预算支出与财政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控权理念、财税均衡主义和精细化绩效预算原则等规范图景会日渐清晰,并将成为新时期财税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引领中国财税法律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分税制改革后,税务行政部门层层分派“税收任务”,甚至将定额指标与官员的政治前途联系起来,依法收税长期被置于从属地位,这种包税形态与法治理念相冲突,阻碍着我国财税法治的进程。通过运用掠夺性统治理论以及契约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梳理税收任务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弊端。要摆脱税收任务的困境,就要从税法意识、税法体系、公共预算、税务机构和职能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着手,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申言之,就是要转变原有的包税制思维,在财政税收的各个环节树立依法治税理念,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法律体系,提升公共预算的财政约束水平,改革我国现有财税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以纳税人权利本位保障纳税人权利,以期全面实现我国的税收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从税收史学上讲,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权责对等"维系着经常性赋税所形成的长期稳定的税收关系,国家接受公民让与部分私权必然需要承担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责任.而国家预算作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必然手段,其预算信息公开本质上则成为实现权责对等的具体实践形式.国家预算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监督政府是否按照公民意愿支出财政资金的起点,也是实现预算参与、预算民主的先决条件.在分析英美国家预算信息公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教训,认为需要在健全预算法律、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展信息渠道四个方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促进权责对等,从而发挥国家预算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我国将在预算管理、税收制度、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相应地,政府和人大之间、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深刻变革。财税体制改革必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既要重视制度重构,更要重视组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院(系)财务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在推行院(系)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财权下放不到位,预算随意性大,对财务管理认识存在误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院(系)间要适度分配财权,提高院(系)理财积极性。要理顺校、院(系)财务管理关系,增强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肃性,并逐步加大创收理财的力度。唯此,学院制改革才能得到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目前建立的公共预算无法涵盖各级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行为,这与市场经济对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规范性要求相背离。整合国家预算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的财政权力资源进行整合,对财政权力结构进行约束,建立由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共同组成的国家预算。  相似文献   

17.
法治化: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类。只有三者的行为都受法律有效约束时,社会才处于法治状态。市场经济具有等价交换的内在要求,法治化既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手段,也是它的必然结果。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由政府直接推动的,因此,政府行为的法治化对经济的市场化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财政法治化是政府行为法治化的着力点,而政府预算法治化则是实现财政法治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的动态影响更加持久。从空间特征来看,其他省份财政透明度对本省份纵向财政不平衡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也显著为负,新《预算法》的实施效果在地理距离相近及经济距离相近的省份间都存在溢出。因此,应当多维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理顺纵向财政关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过度竞争,打破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救助幻觉,防止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9.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一场既深入又广阔的革命。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预算软约束长期化、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转移支付不规范、再分配调节机制失灵等因素所引起,因此,应深化相关行政机构改革,构建新型财税模式,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统一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