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的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争论了有两千多年。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社会科学上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上出现了巴甫洛夫学说,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和科学的基础。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审美生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哲学界、美学界对这一问题,也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吕荧同志认为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在主观不在客观;蔡仪同志认为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甚至是自然属性,在客观不在主观,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2.
《审美经验现象学》是杜弗莱纳全面、系统阐述其现象学美学观点的重要著作,是当代西方现象学美学公认的代表性著作。他的主旨在于强调感觉和知觉的意义,以便为审美经验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本书已收入陆梅林、程代熙主编的《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将全文翻译出版。这里刊出的是该书引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是从根本上体现了认识的主体性原则。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后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哲学书没有很好深化和发展这一原则,导致了某种忽视主体性的机械和僵化的缺点。今天,在克服这一缺点提倡认识的主体性时,不能走向抛弃能动反映论的另一极端,而应当坚持认识的主体性原则与能动的反映论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1人类的审美活动无可避免地面临或涉及审美对象。几乎所有的美学论著也 都无可避免地提到审美对象。但是,这里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理论断层:至少在 我国,审美对象还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美学范畴加以研究;审美对象或者被美的对象所取代,或者淹没于美的本质之中。从而,仅据笔者所见,至今还没有关于审美对象的专门论著。于是,究竟什么是审美对象,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它的实现条件或中介何在,它区别于人对现实的其他关系的对象的鲜明特征在哪里,所有这些重要问题都还只是一首美学上的“朦胧诗”。 我认为,审美对象应该作为美学的一个内…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既不是与人无涉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与客观世界相脱离的主观世界,而是主客相亲相融的意义世界;生活世界具有非课题性、奠基性、主观性和直观性的特征;生活世界是人的原初经验世界,它构成了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审美对象的意义世界是对生活世界这一原初世界的具象呈现,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一种感性体验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探索自主创新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主体性原则方法论的引导,因此,主体性原则在成功通向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许总一开天诗坛,作为唐诗艺术高峰期的成就与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人唐一百年来,诗歌在对前代遗产继承中反复熔裁变创、推陈出新的自身艺术进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显然是与同步而至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领域发展的高峰状态互为... 相似文献
1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是简单的罪刑均衡 ,而是以刑事责任概念为纽带 ,把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其中 ,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所犯“罪行”相适应 ,肯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 ;刑罚轻重与犯罪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吸收了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合理成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使刑罚的适用既注重犯罪行为又兼顾犯罪人。犯罪行为、犯罪人和刑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犯罪行为决定一个与其危害程度相适应的公正的刑罚幅度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在此幅度内调节刑罚的轻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行政诉讼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而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精神和指引导向,其修正与完善将为和谐社会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具体而言,应当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确立司法终局原则,切实发挥司法裁判作为人权保障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明确调解原则,和缓矛盾,节约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利于执行;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拙文《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在《求是学刊》1990年第4期刊发后,唐克俭同志曾经撰文批评。鉴于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这一题目的现实价值和内容的复杂,本文无意在有限版面内就批评提出的问题予以逐个具体答复,倒想继续探讨以前未及澄清的两个问题:马克思从抽象主体性向科学主体性转变的逻辑关键何在?与此相关,马克思的理性精神对其主体性昭示了什么?1 正如卢卡奇所谓,自康德以来的“现代哲学”“拒绝承认世界是某种已出现 (或例如由上帝所创造的)与已知的主体无关的东西,而情愿把它想象为它自己 的产物”①。从主体性角度理解外在世界是“现代… 相似文献
15.
虚妄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的不断展开和主体性观念的不断增强 ,人类在不断取得辉煌文明成果的同时 ,发现自身也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诸多危机 :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核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等。如果这些危机最终不能得到解决的话 ,整个人类文明似乎将要面临一场灭顶之灾。面对这种“矛盾”的现实 ,引发了人们对主体性的种种哲学思考。有人发出“主体性的黄昏”的慨叹 ,当然也有人坚持主体性是无法消解的 ,只不过在 2 0世纪 ,主体性哲学实现了一种新的转型。为此 ,本刊认为有必要就主体性问题展开讨论 ,以求探索一种具体的或温和的主体性观念 ,从而引导人类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用与时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多少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守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走过了一代又一代。这种传统的观念之所以延续,一方面渊源于封建家族宗祠观念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渊源于低效农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