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本文将礼貌原则与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联系起来,运用礼貌原则来指导和检验师生互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索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委婉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不使人无台阶可下。所以人们在交际中运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3.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入"礼貌原则"的学习,比较中西方礼貌原则的不同,在语言交际中提高并遵守礼貌原则,对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成功地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委婉表达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与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要求相一致。国际商务工作者掌握委婉表达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体现礼貌原则,有利于实现有效沟通和交际、发展和巩固合作关系,最终达成交易。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词语的选用、语法的变化及合适的人称来实现委婉表达。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主要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可以解读语言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将语用学的原理与幽默实例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为幽默这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效果做出与众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汉英礼貌原则对比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探讨汉英两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礼貌原则,旨在通过两种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发掘言语应用背后的文化差异根源,从而使参与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礼貌原则,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礼貌使用语言是不同语言使用者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不同语言使用者运用的语用策略。从语用学角度来看,礼貌原则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级别性、合适性及冲突性;而其应用方式主要是通过言语表达。文章对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案例进行了语用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礼貌原则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礼貌是普遍性现象但其具体内涵以及人们理解和评判礼貌的标准又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如果不做任何变通,原文与原文化中的礼貌语言在译文与译语文化中可能与礼貌毫无关联。通过将语用学领域中对礼貌问题的研究成果批判性的运用到分析过程,将礼貌置于文化环境中,并选取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礼貌用语的翻译实例进行探讨,指出礼貌用语的翻译应充分考虑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以是否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为原则做适当变通,从而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合作原则和礼貌准则是语用学中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必需遵循的两个原则。分析了这两个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情形,强调了两原则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礼貌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貌是一种语用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之间的关系、礼貌和言外功能、礼貌原则的准则,揭示礼貌在语言运用中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是其总纲,为了保证总纲的顺利实施,《学记》继而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制体系、管理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记》中的“教学为先”、“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喻”等命题,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斯佳丽的生活历程很大程度上是为其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而成的。她在时代的大变迁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其性格和行事方式。从本质上看,她是一个不断求索与进取的形象,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发展出新的人生,但同时,她为达目的也时常不择手段,从而导致其精神生活某种形式上的崩塌,所以,综合起来,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典型代表,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细柳》塑造了一个开明睿智、勤劳善良、相夫教子、治家有方的女性形象——细柳。细柳在教育儿子的实践中体现出的教育思想,如启发自觉、相机而教,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训诫和诱导相结合,遵循教育的长期性规律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活动仍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属于文化范畴 ,是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建设先进文化和“三个文明” ,提高审美素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立美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5.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在遵义会议上第一次自己起来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中国革命问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则是中国共产党自己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原则的集中体现 ,是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今天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更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我国诗词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以及高标俊逸的风姿才情都堪称花间第一流,然而其词却总是渗透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在其词所蕴涵的美质难久的威胁感、未来状态的忧惧感、莫可名说的孤寂感和叛逆人生的疲惫感。李清照一生的遭遇及其女性身份,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其名的寓意是其人如玉、带玉,具有玉性特征,隐喻黛玉是一位具有玉德品质的君子形象。她不仅拥有如花似玉的容止仪表,而且具有冰清玉洁的玉魂和玉骨。比德于玉的黛玉身上体现了信、智、礼、洁、仁等多种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翻译作品《老人与海》和《海上花》鲜明地体现出了她的翻译特色: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杂合中,既保持原著的风格,又侧重于读者的文化心理,使读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唐盛世时期,社会总供给渐次大于社会总需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商品性农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精神娱乐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比重相应增大,进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还有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品质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