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进入8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扶摇直上,并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令人注目。本文想就近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动向、新矛盾做些粗浅分析。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动向和新特点 战后日本出现过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它们的直接动因大致都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日元升值有关。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72年。这一年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由1971年度的8.6亿美元跃增为23.4亿美元,几乎增加两倍。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与中国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济关系稳步发展。特别是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国在贸易、投资、政府级的经济合作领域发展迅速。据日本大藏省统计,1990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申报项目165件、3.49亿美元;1991年度为246件、5.79亿美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件数增加49.1%,金额增加65.9%,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截止1991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1105件、共计34.2亿美元。目前由于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破裂,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日本制造业界对外投资周期已近尾声,  相似文献   

4.
徐梅 《日本学刊》2005,(5):50-64
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在引入外资方面持谨慎态度、国内规制特别是在非制造业领域的准入规制过多、行政手续繁琐、投资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外国对日直接投资较少,日本内外投资不平衡。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放松规制等改革,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使外国对日直接投资大幅增长。但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就业生活环境、简化行政手续、健全信息体系等将是日本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态势、动因、效果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日本对东亚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逐渐成为该地区第一大投资国 ,泰国和菲律宾外来直接投资中的四成以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来外来直接投资中的二成以上都来自日本。1同时 ,对东亚直接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与地位亦随之空前提高 ,如 1 995年上半年 ,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半就集中在东亚。本文拟就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基本态势、促动因素、经济效果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讨。一、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基本态势   (一 )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变化。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半期开始急速…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的兼并,特别是对美欧企业的兼并有了重大进展。分析此次兼并的特点和兼并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日本企业的生产国际化和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一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的兼并来势迅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兼并的件数迅速增加,对外企业兼并已成为对外直接投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虽然日本在传统上是个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但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日本的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亚洲各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多数是依靠期相对较低的工资,而发达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是以高科技产业、信息相关产业、金融业等高附加价值产业为中心的投资,这种投资必将对接受国高附加值产业的未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异军突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955年日本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开始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汽车总产量仅有6.89万辆,而当时美国的汽车产量却已高达920万辆。但是时隔25年,即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迅速达到1104.28万辆,而美国却下降到800.98万辆,首次超过美国,创造了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录。从此以后日本汽车产量连续五年名列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建国以来,国家用于开发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煤炭资源的固定资产投资达63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15.6%。这四个城市的煤炭产量由1949年460万吨提高到625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7.1%,累计生产煤炭11.3亿吨,按每万元国民收入消耗煤炭20.9吨,即每吨煤炭创造国民收入5503亿元,比全省同一时期实际创造的国民收入还多31.4%。然而,在煤炭生产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煤城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战略上看,需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波动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黎 《日本学刊》2001,(1):90-103
一、投资下降与曲折回升的情况及其特点80年代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曾迅速发展,1989年度达到了创记录的675亿美元(大藏省年度申报额统计,下同)。然而,1990年以来,随着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转为下降和曲折回升的局面。1992年度,投资下降到谷底,为341亿美元,只相当于1989年度的50.5%。1993年后,投资虽然转为回升,但却是一波三折。第一次回升的顶点是1995年度,为507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度的75.1%。第二次回升的顶点是1997年度,为540亿美元,相当于1989年度的80.0%。第三次回升的顶点是1999年度,上半年度为465…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调整及其重新活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一、投资调整的现状及其原因80年代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曾出现过迅速发展的局面,并一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陷入“泡沫经济崩溃萧条”,其...  相似文献   

13.
较为乐观的预测1987年度,非制造业的设备投资、住宅投资以及6月份以后的库存投资、公共投资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增长。1988年度,住宅投资、库存投资的速度将减慢,而设备投资、个人消费等将更趋旺盛,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角。但是,与过去增长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经济增长不受美国的影响,尽管美国经济不振,日本仍能够通过扩大内需而持续增长。如果从经济循环的观点看,库存投资首先恢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自50年代初日本重新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之一。在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几经发展、扩大、调整的过程中,其本身发生了若干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战略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战略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大连民族学院金仁淑80年代中后期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急速增加的时期。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转入萧条,迅猛膨胀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渐趋下降,尤其对欧美的投资急剧减少。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时期日本对...  相似文献   

16.
日本跨国公司始建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后取得了迅速发展.到1987年,其海外直接投资额已从1973年的23亿美元增至323亿美元,成为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日本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1.循序渐进的后发性.日本的跨国公司是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紧密地同经济实力相适应,有节制、分阶段地逐渐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极强的先国内后国外、以国外补国内,即把经济中心置于国内的循序渐进的后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金融渐进式改革失误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 ,日本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主银行制度为特色的日本金融制度 ,推动了日本经济长达 2 0年的高速增长。 80年代开始 ,日本又顺应形势发展 ,开始了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改革。随后 ,日本推出了“大爆炸”式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 ,以求对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顿 ,实现金融市场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一场日本投资的新浪潮正在席卷美国。”就象60年代末以来潮水般地涌入美国的日本商品一样,日本企业家们现在又纷纷涌入这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去办工厂了。不少美国人将此情此景与四五十年代美国工业资本大量输出、世界各地美国工厂烟囱林立的情况做对照,不免大发不胜今昔之叹。而日本人自己却在为这件事是祸是福而议论纷纷。本文拟在概括日本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美国制造业部门的直接投资的分析,就日本对美国制造业部门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做出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败投降的日本,不仅国内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而且对外贸易被置于美国占领军的管理之下,并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除和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外,对外经济关系几乎完全断绝。但是,仅经过不到三十年的发展,日本就实现了国民经济外向化,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据统计,1950—1970年日本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7.2%,进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4.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