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中国对自身社会问题与世界全球问题的全新治理思路和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和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2.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现实需要,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中国的内政建设,其实质是理解与包容;而构建"和谐 世界"则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所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和"和谐世界"是当今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轴和最强音,也是中国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构建和谐世界关系的开拓者.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以及自身和谐政治人格促成了周恩来构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在周恩来处理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特别是中非关系中得到了显著体现,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要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在对外战略上与周边国家发展和谐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和谐合作关系,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是中美两国新近提出的外交理念.在东南亚,虽然大部分国家不清楚"和谐世界"的内涵,但却认可中国以"和谐世界"为目标所采取的举动,这无疑有助于逐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担忧.而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虽然相对下降,但是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应该在互动交流中让东南亚国家充分理解中国"和谐世界"的自我定位、内涵与本质,共同促进双方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两个层面建构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和平崛起"到"中国和平发展"概念的转变仅有半年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只不过为了避免引起外界的猜疑.中国和平发展随时代主题而律动,可谓正当其时.而谋求中国和平发展,又需要构建两个和谐社会,即构建和谐的国内社会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或和谐世界).两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互动的两个层面,廓清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和方向,同时也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上百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奋斗.  相似文献   

7.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列强不断向海外扩张,澳门就是在此时被葡萄牙占领的.中国明清两朝和后来的民国政府,或夜郎白大,或腐败无能,基本上是把澳门拱手相让给了葡萄牙.而葡萄牙则得寸进尺,妄图将澳门变成它的殖民地.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抑或澳门回归之前的中葡关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国家间关系,两国关系因澳门和澳门问题而紧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后,中葡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开始走向和谐,澳门和葡萄牙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一国两制"澳门模式为世界上存在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世界急剧变化、中国迅速发展、世界为之聚焦的重要历史时刻,建构了以和平发展为主体,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战略体系,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具体理论成果.对体系结构与内涵的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以和谐世界为着眼点,和平发展为着重点,和谐社会为着手点,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国际论坛》2008,10(4)
安全合作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主义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工具理性至上、极端个体主义是目前世界安全问题的主要哲学根源。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局限的克服与超越,后现代主义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上的思想主张与"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相通的,是我们化解传统安全困境、进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思想基础,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稳定与发展、效率与公平、多样性与协调性、全局性与区域性、造福当代与遗泽后代五个方面关系.稳定与发展是双向互动的,社会和谐不但体现着社会稳定,而且体现着社会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新的条件下应该改为"效率服务公平";多样性固然是和谐的前提,但如果没有协调性,就会失范;全局性发展必须通过发挥区域优势和调节区域关系来实现;一定要汲取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努力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就是中国政府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内社会稳定、繁荣和团结,通过共建和谐世界为中国外交提供意识形态支撑的新发展理念,我们称之为中国发展的“双和模式”。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研究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对外共建和谐世界,树立大国形象,以及促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阐述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以及...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国与非洲关系中,中国对非洲的关系在缘起和演变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世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重大影响,具有明显的建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与埃及建交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长足发展,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非关系超越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利益至上和权力控制的价值取向与思维逻辑,建构起国际关系新模式,从而既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又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同时传播和实践着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为建构和谐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蕴含着"和合"精神的中国文化,不仅给中国的外交战略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注入了新的力量。这种力量以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构建和谐世界为主旨,不支持文明的冲突,有别于个别发达国家通过文化霸权掌控世界话语权的图谋。中国文化外交,在历史和现实中,承载着光荣的使命和神圣的责任。基于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文化外交的基本做法、中国文化外交的现状与差距,探思文化外交决策,甄选文化外交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其后,中国的各项外交活动皆是围绕着构建"和谐世界"而展开。体现在中非关系上,近年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等方面,在践行"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现实中,有些观点和问题急需澄清。  相似文献   

15.
儒家民族观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本质特征,它所倡导的"天下观念"、"大一统"思想、"仁爱"精神、"贵和"理念,以及在"夷夏之辨"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文化标准,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主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家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和谐家庭不仅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家庭和谐对世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中国的家庭和谐了,中国社会才会享有真正的和谐,也只有中国社会和谐了,世界才会有和谐。  相似文献   

17.
黄刚 《南都学坛》2008,28(4):119-122
中国先秦时期即已产生了许多深刻的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其中,以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国家关系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为政以德",为国家关系和谐奠定坚实基础;以"协和万邦"为促进国家关系和谐的总体原则;视"和而不同"为实现国家关系和谐的本质要求;树立"禁暴除害"的用兵理念以保障国家关系和谐。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和谐国家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新中国以来的中国国际关系发展亦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倡导共建和谐世界提供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传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谐"作为人类两性关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不同的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与平衡机制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特殊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动力机制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开掘,平衡机制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该机制不仅保障了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的独特历史优越性,同时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性别和谐能够不断地朝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两性自由和谐"状态过渡.  相似文献   

19.
和谐民族关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谐民族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谐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因素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必须紧紧抓住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发展这个根本不放松;必须强化各民族的"三个离不开"观念和"四个认同"教育;必须稳妥解决产生民族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就此意义而言,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与自然资源要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及其价值走向.本文从生态哲学维度,就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三个层面进行逻辑梳理与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