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秦始皇帝统一中国以前甘肃地区的民族。计有黄帝、周、赢秦、大戎、氏、羌、大夏、月氏、义渠、乌氏等族。其中有发源于甘肃者,有发源并长期活动于甘肃者,还有一度活动于甘肃者。它们很早就与中原地区的民族和政权发生联系,并相互斗争,在斗争中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
河东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其地处中原,拥有中条山、黄河等天然屏障,气候稳定,较少灾荒,人员流动程度低,故而常被认作是民族成分较为单一的地区之一。然而通过对史前传说和先秦史实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河东地区早在氏族部落时期就充满了复杂而又多元的部落融合,而在有史料记载的文明时期,也从未停止过民族的兼并、融合。可见河东地区的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地认识河东地区的民族构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河东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河东文化。  相似文献   

3.
甘肃民族基础教育是甘肃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工程,它对提高甘肃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甘肃民族地区正面临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贯彻和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方针,是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保证.因此,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对当前甘肃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对策,是一项极为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各派诸子的民族观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存在到相互兼融的历史过程。在华夷对立格局的影响下,儒家提出了以"仁"、"礼"为准则的"和夷"民族观,墨家倡导以"平等、互利"为标准的"兼爱"民族观,道家主张以"无为"为途径的"自然"民族观,而法家力主以"称霸"为宗旨的"攘夷"民族观等,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战国中后期,"华夷一体"、"大一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诸子民族观相互汲取和交融,在"德"、"和"、"大一统"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吕氏春秋》对此进行了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5.
一、甘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基本现状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39.97万人,占总人口的9.26%。主要聚住在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民族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8.7%。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先秦是中国民族团结历史轨迹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宗族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宗族是以九族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族网络之中。宗族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救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贫困的族人、孤子及丧葬救助等。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苻坚灭前凉后开始自称前秦为"中国",这是时代的一大进步.秦、汉、三国、西晋称"中国"者皆汉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自称治下为"中国"乃后赵石氏首开其例,但其内涵不如前秦.氐族是汉化最深的少数民族.苻坚采取优待各民族的政策,施行仁德之政,实质是全力推行汉化,实现中国"六合一统"的目标.前秦崩溃的原因很多,但与苻坚的认识误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清代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名称、身份、社会地位等问题,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代之羌族道德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分离和分立其部落的风尚在促使其支系繁多、分布广泛的同时,也使其道德生活表现为以崇尚“豪强”为特色的功利主义和“窝里斗”。在政治权力继承方面,受汉族影响,嫡长子世袭已成为新的道德规范;在婚姻道德方面,婚前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多妻和转房现象具有道德合法性。对父母孝敬的道德情感强烈地表现于葬俗之中。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养成了勇敢顽强、反抗压迫和剥削、报答仁政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科举正途之外,经由军功向上流动成为清代甘肃读书人科举之外的一条重要途径。其经此而跻身士绅群体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所获功名和学衔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经此途径获取功名学衔改变身份者,也有因此获得出仕机会和资格者。探究这一突出现象的原因,既与甘肃地处西北边疆、军事人才众多有密切关系,也与甘肃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息息相关。此外,经由军功获得学衔及功名的品级也与士人原有的学衔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元代高丽贡女制度是伴随蒙元帝国与高丽王国之间宗属关系逐渐确立而形成的高丽王国向蒙元帝国献纳本国女子的一种特殊政治行为 ,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论述的是见于记载的入元高丽贡女同蒙古民族以外的汉、回回、畏兀儿、钦察、吐蕃等民族的通婚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军第三次西征的历史过程中,阿拉伯民族许多先进的天文历算成就被扎马鲁丁等学者陆续传入中国,因而成为元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都回回天文台的创建,上都一时成为东方回回天文历算的研究和传播中心.在这里,回回天文历算不仅以它独特的科学体系而与中国的传统天文历算相媲美.而且它还积极地推动着中国传统天文历算向更高的历史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蒙元王朝在其盛时状况时期,无论是在社会经济,还是在交通运输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之元代对商业活动的保护和有效管理,都为元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回回商人在甘宁青的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整个元代而言,甘宁青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无法和东南沿海及中原地区的回回商人的商业活动相提并论,但是这一时期回回商人相比于他们的先民唐宋时期的"蕃商".他们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