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以全省申报各学科中优异的成绩被评定为青海省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这是继1995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后,民族研究所获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表明民族研究所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强劲的一步。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983年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六个教研室,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一所民族学博物馆,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主办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民族…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教育学学科是在民族学一级学科目录外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学术团队由19人组成,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3人,84%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亡学历。  相似文献   

3.
民族研究所成立30年来,民族学和民族史学科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成熟到今天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的阶段.在青海民族大学全力推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之际,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迎来了30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4.
申旭 《西藏研究》2000,(2):71-79
藏彝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 ,其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 无论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 ,还是从民族、语言的视角来看 ,藏彝民族走廊的情况都相当复杂。直到现在 ,这一地区对许多研究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的人来说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对民族走廊的研究 ,不仅对于民族学、民族史上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而且对于该民族当前的发展亦有现实的意义。”②除了中亚及我国北方草原文化以外 …  相似文献   

5.
《民族词典》近期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部综合性的民族专科词典,包括民族研究领域中以下几个主要的分支学科:1.民族问题理论和民族政策;2.民族学、人类学、人种学、民族学史;3.中国民族志;4.中国民族史;5.中国民族语言文字;6.世界民族。在选词上,以国内民族为主,兼顾国外民族。属于国内民族的词目约占总词目的80%,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就其学术价值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创办于1956年,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伴随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至今已成长为在海内外都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史专业系科。 1956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正式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史和民族学本科专业并举办研究生班,由翁独健、傅乐焕、潘光旦、林耀华、王锤翰等著名专家执教。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开拓了中国民族史教学和研究的新领域;60年代,历史系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整理…  相似文献   

7.
许多读者对民族风俗习惯很感兴趣,有些读者还喜欢研究它。我们知道,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表现,它包括一个民族的习俗、风尚、喜好、禁忌、节日、庆典和礼仪等。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民族学虽然也研究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由于民族史和民族理论等学科立研究工作的开展,民族历史和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问题已经主要不是民族学的研究领域了。而民族的现状,包括民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二月中旬,广西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京、黔、两广、湘、鄂、蜀等地的民族研究工作者共八十多人参加了盛会。各地提交的论文共六十篇,内容涉及民族史、民族学、民族问题理论、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当前民族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国内外,人们对民族历史和民族起源问题给予很大注意,甚至在民族学中出现了新的分科,诸如民族史学、民族植物学、民族动物学等。对“民族”这个词也开始给予不少研究。尽管在“民族志”和“民族学”两个名称中都含有这个希腊词的成分,意指人民、群体、氏族特征,但是民族学者在过去谁也没有对这个词的确切内涵给予注意。这个词只在学科称谓中使用,而且往往有所区别:(民族志)指对各民族的描述,(民族学)指对各民族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优秀的本土学者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宗教习俗、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学民族史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推动了民族学民族史的发展,马长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马先生毕生奔波于西南民族地区,完成了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著作。故此,本文拟着重就马长寿在1943年及1944年先后发表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的两篇文章(《嘉戎民族社会史》[1]《缽教源流》[2])作一简单的评述,进而探讨民国时期民族学研究中的藏学及其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3,(4):2
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民族教育发生学是研究人类共同体——原始民族史前教育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结构与功能以及产生、演变、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边缘性学科。我们把原始民族史前教育简称为前民族教育或前教育。民族教育发生学也就是研究前民族教育发生、演变、发展的科学。它是一种中间科学,即在民族学和教育学之间建立、并把二者联结起来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3,(2X):2-2
<正>田敏(1964.11- )湖南省龙山县人,土家族,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汉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湖北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民族学研究历史不长,未过百年,然而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成果层出叠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民族访问、民族调查、民族识别、民族研究等方面更是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我自1943年即开始了少数民族田野调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亲身参与了中央民族访问团和全国人大民委主持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本文就解放前后我亲身经历的民族调查以及对民族史研究近40年的一些认识思考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学硕士学位和民族学博士学位的杨圣敏教授,是一位在民族史和民族学两方面都有建树的学者.而他研究的重点却始终集中于中国西北和中亚的民族.1990年以前,他对新疆维吾尔、裕固等民族族源的探讨,古代文化与宗教变迁的阐述,对突厥语族诸民族古代文献的考证、校对与解释,均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其观点常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在美国哈佛大学编辑的世界学者名录中,他被收入中亚研究学者名录.1990年以后,他相继在加拿大和美国两所大学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系进修.这样,他的研究角度就从历史学逐渐转向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也就从阅读考证、解释历史文献为主,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朝鲜民族族源神话研究傅朗云在民族学研究领域内,族源学占有重要地位,族源神话研究也很重要,研究民族史同样离不开族源神话研究。在朝鲜半岛及其沿海岛屿上存在过数以百计的历史民族。晚至朝鲜“三国时期”(公元313年至668年)仍然是新罗、高句丽、百济3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民族学研究历史不长,未过百年,然而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成果层出叠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民族访问、民族调查、民族识别、民族研究等方面更是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我自1943年即开始了少数民族田野调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亲身参与了中央民族访问团和全国人大民委主持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本文就解放前后我亲身经历的民族调查以及对民族史研究近40年的一些认识思考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