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笑骂由人     
谋官只有不怕难为情才能谋到,做庸官、黑官,要想做得心安理得,也要不怕难为情。这就必须懂得“笑骂由人,好官我自为之”的官诀,即任凭别人嘲笑责骂,也安之若素,照旧做自己的官。清末士人蒋芷侪,曾在北京大栅栏某酒馆里,听到邻座两人嘲笑朝廷官吏。甲说:“近来,各报纸明目张胆地丑诋政府,而政府却忍受着,真有唾面自干的风度。我如果当权,一定把这些报馆全封了。”乙听后笑着说:“这就是足下所以不能当权的原因。”甲问其故,乙说:“做官须懂官诀,才能显贵。当官的都懂十二字诀,所谓‘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这种不顾舆情,我行我素的…  相似文献   

2.
周文顺 《领导广角》2002,(10):31-31
日前,笔者游览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目睹过三堂正门一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好一个“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我不禁心头一震:区区一个内乡县令,远在干古之遥。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王凤翔 《领导文萃》2011,(21):91-94
“中唐第一名臣”郭子仪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一生戎马,功勋卓著,长期执掌兵权。他八子七婿皆朝廷重官。郭子仪八十有五寿终正寝,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赞他“人臣之道无缺”。后人称他福禄寿考兼备。  相似文献   

5.
出事之后     
《领导文萃》2006,(1):113-113
没出事的时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都说此官讲义气、重感情;出事后,转而都说他贪婪成性,腐败透顶。没出事的时候,大大咧咧,称兄道弟,都说此官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出事后,转而都说他庸俗不堪,官不像官。没出事的时候,说一不二,老大自居,都说此官工作有魄力,敢做敢为;出事后,转而都说他专断独行,胆大妄为。没出事的时候,逢年过节,访贫问苦,都说此官心系百姓,是个好公仆;出事后,转而都说他沽名钓誉,擅长作秀。没出事的时候,附庸风雅,勉强涂鸦,都说此官是书法大师,当做墨宝;出事后,转而都说不堪入目,视若“牛皮癣”一铲而快。没出事的时候,口若悬…  相似文献   

6.
谁逼官贪?     
一个做官的朋友来电,说他要完了——他的贪污案已东窗事发。问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何要走贪污之道呢?他叹曰,谁愿当贪官呢?有人逼呀,不贪不行呀。从古至今,人皆知有官逼民反,不知有人逼官贪。看来确有必要探寻一番谁逼官贪。近几百年,似乎  相似文献   

7.
张鸣  龚怡端 《领导文萃》2006,(1):119-122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从他立志整顿吏治这儿来的。岑春煊的发迹是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后老佛爷仓皇出逃,一路上缺兵少将,餐风露宿,担惊受怕,在这紧要关头,第一个赶来勤王的地方官,就是岑春煊。有岑带来的千把兵马,不管顶用与否,老佛爷总算心里踏实了许多。从此以后,当时还是个按察使的岑春煊,深受老佛爷的宠信,一路官…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听到一些议论,说现在的老百姓真是刁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专门与“官”对着干。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了,对我们的一些干部却越来越不满意了。胆子越来越大了,不管什么都非要给个说法,不少人闹着要决策、财务、人事等对他们公开,动不动还拍桌子打板凳,弄得官不像官民不像民了。有些人遇到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敢去堵政府的大门,简直没有王法了。诸如此类的议论很多,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官难当呀!”持这种言论的人,村干部有之,乡镇干部有之,县官亦有之,且言之凿凿。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虽然“官场”时有无良败类,不过“理直气壮地做官”仍不失为一句豪言。问题是,什么样的“理”才算“直”。有文章说,“孔繁森当了那么多年的地级干部,按理说他的生活应该过得比一般老百姓好得多……”该文作者歌颂孔繁森,值得称道,但这“按理说”的“理”,就很难说是“直”的。“生活过得比一般老百姓好得多”,或许是一些“官”的实际境遇,但绝不能贯以“应该”作  相似文献   

10.
被代理人因疏忽的表见行为引起了善意第三人对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的合理信赖,为保护这种合理信赖而让无权代理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表见代理本为无权代理,但在具备法定条件时,无需被代理人追认而直接发生对他的归属结果。 基于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的特殊转化,因而产生由相对人负举证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别小看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在撺掇主官搞歪门邪道时,却能说出一套套别出心裁的歪理来,蛊惑昏愚之官。(红楼梦》里有个人称“十大爷”的李十儿,是贾政“信得过”的贴身随员,在江西粮道衙门时,为勾结地方恶吏大发“漕粮财”,转动花花肠子对贾政说了一大通为官要“上和下睦”的歪理论。内中最“中听”的是:“老爷极圣明的人……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  相似文献   

12.
观点速读     
汪洋:只有当“人官”,才不会被骂“狗官” 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畅谈“做人为宫”之道。他警醒在场官员,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宫”。汪洋要求官员做造福民众的“开拓者”。为了引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官赌”便是社会上对这一现象的讽称。领导干部参与赌博是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运用重典整治,狠刹这股歪风。一、现实警示:“官赌”之害猛于虎目前,“官赌”之风大有蔓延之势:从身份上看,过去以企业老总居多,现在党政领导干部甚至政法机关的领导干部也有参与;过去以一般干部居多,现在主要领导干部甚至是省部级领导干部也参赌。从赌资数量上看,过去是几百、几千至多上万,现在发展到一注几十万、上百万,有的更是动用过亿资金进行豪赌。从赌资来源…  相似文献   

14.
从容之美     
从容是一种人生修养。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却仍然从容对待,不断取得成就的人,使人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据史书记载:唐朝的一个督运官在监督运粮船队时,不幸遇大风翻船粮食受到损失,时任巡抚的卢承庆在考核他的时候说:“监运损失粮食,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到评价,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从容地笑了笑便退了出来。卢承庆对他的气度和修养颇为欣赏,就把他叫回来重新评估道:“损失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仍然没说什么惭愧的话,只是笑笑而已。卢承庆深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宠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在浩如烟海的…  相似文献   

15.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雄武之君。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只列举了5个古代君主,赵匡胤有幸名列其中,可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有一些真本事。古代的君王中,赵匡胤以金钱作为工具来玩政治,是玩得比较有味道的,试举几例:一、用钱买稳定。主要是用金钱收购大臣的乌纱帽和权力。赵匡胤曾许诺大将曹彬,取南唐之后即封他为使相(枢密使)。曹彬俘获李煜班师,赵匡胤找曹彬谈话,告诉他,北汉还要他去攻取,上次许的官暂不兑现,改为赐钱50万。曹彬刚一回家,就发现家里到处堆满了钱,叹口气说:“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耳。”赵匡胤用50万…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0,(19):47-47
[点评者说]安徽舒城县召开“重要会议”,勒令城区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上,万名学生停课.理由是“避免开会期间出现交通拥堵”。凛凛官威如是。画面颇有日式卡通之风,场面动感十足,官员叫嚣乎东西,嚷突乎南北,鸡犬亦不得安宁,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7.
对待名和利,我推崇这样一种境界:在有意无意之间。人活着要有追求,有目标,有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谓之有意。 不刻意追求,淡泊“官”念,淡泊名利,不为沉浮升迁耿耿于怀称为无意。 在有意之间是说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在有意与无意之  相似文献   

18.
纸上谈兵     
兵者,不祥之器,古人慎言之。赵括徒读父书,“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连他爸都不放眼里,忒狂。后人称为“纸上谈兵”。但他坏事还不是坏在“纸上谈兵”,原书也没有说他“纸上谈兵”(赵括那个时候还没有纸)。谈兵只能口谈或笔谈。口谈可以心领神会,笔谈必须形之文字。这都是打完仗,回到家里的事。毛泽东说,一上战场,兵法就全都忘了(大意)。战场上瞬息万变,也没法像球赛  相似文献   

19.
贺海峰 《决策》2009,(1):20-22
李军曾经表态:“我不在贵阳干几件事,到贵阳来当这个市委书记干什么?”他希望自己在离开贵阳的时候,老百姓们会说:这个人是一个清官,是一个勤官。  相似文献   

20.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