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前关于生态问题的争论往往陷入无批判的技术主义和浪漫式的伦理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困境。马克思主义不仅在方法论层面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境遇加以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内在联系,而且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种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态运动之间的有机统一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德里克·沃尔是当代颇具有影响力的生态社会主义者、英国左派人物。他主张用激进运动的形式反对资本主义,以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对社会公平和人权的侵蚀。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资本主义体系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认为当前反资本主义激进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利用互联网传播运动信息,并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反资本主义运动。虽然反资本主义激进运动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至关重要,但是过渡性政策也一样必不可少,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过渡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它是在生态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激进政治主张 ,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生态社会主义中的一支 ,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表达。文章通过对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明显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流派概念的分析 ,揭示出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同时 ,本文也是作者几年来思考生态问题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4.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 ,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基于其现实和理论基础 ,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方面 ,体现了一种独立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态文明上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吸取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成果,而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主义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利润共享是生态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天平,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行并列的“均衡”态势,经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逐步向自由倾斜,及至当代,这一“失衡”之势又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调和”色彩。我们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为分析文本,以资产阶级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福利国家以来等4个时期为逻辑进路,在审视资本语境下自由与平等间张力运动的同时,展望自由与平等价值张力运动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生态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世界各国都为生态问题所困扰,也都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各国政府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给予高度的重视。保护自然环境的组织一个个地成立了,欧洲的一些国家有绿党、保护动物协会等,它们向社会发出一次次的紧急呼吁;研究“人与环境”的学科也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象人类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都在努力探索着保护生态维持平衡的途径;一项项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采取了,从自然资源开发的合理规划到环境保护法等,努力挽回和避免已经或行将造成的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社会主义"步入人们的视野。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和生态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基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视点,认为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寻求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革的根本途径和策略,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形成自己颇具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兴起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它是在西方生态运动中应运而生的,其形成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态社会主义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又能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生态社会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帝国主义,是指核心或半外围国家以追求不平等力量为动力,支配其他国家(如外围国家)贸易、投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体系。近年来,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全球生态危机强度的关注。生态帝国主义是依据帝国主义的主导体系,把社会生态负担从某些地区转移到更边缘的地区,以满足核心或半外围国家生物物理和代谢需求的行为或表现。自然的新自由化作为一种广泛的全球趋势创造了生态帝国主义扩张所必需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同时也加快了非洲资源的新争夺进程,成为获取外围国家资源进行资本扩张的新阶段。基于此,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与列宁的有关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批判理论,通过考察海外资本对于非洲资源投资法的重要历史演变,将这种正在进行的"对非洲的争夺"置于全球生态危机、自然的新自由化和生态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进行考量,能够进一步厘清生态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作为后殖民时代对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强烈反冲来考虑,有助于对当前支配世界体系中边缘区域的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的经济政策进行激进的政治-生态批判。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伴随生态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对于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诉诸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使用方式以及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存方式。只有建成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这也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格伦德曼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定义生态问题,回应生态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指责,指出马克思的"控制自然"不应对生态问题负责,事实上恰恰相反,生态问题的出现证明了这种控制的缺失。格伦德曼挖掘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潜能,从马克思的伦理理论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人道主义模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这种重构展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幸福和解放的终极关怀,说明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今生态问题时所具有的生命力,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动力依然在场;但这种重构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从本质上看,格伦德曼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透过台湾目前农村(包括原住民及汉人)的新发展,包括强调文化与地方产业的达娜伊谷生态公园、布农部落屋等个案,以及强调新文化形成的阿美族两地社会、新头港村的两地社会、陈有兰溪流域的区域体系、会灵山运动、东埔社的文化再创造等个案,来检讨“台湾农村是否还是个农村社会的问题,还是已是个新文化的问题?”“新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为何?”“新文化只是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还是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另一种可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对当时流行的关于生态危机性质和根源的观点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威廉·莱斯对生态问题的根源和出路作了积极探讨。在他看来,控制自然的观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最深层根源,并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变革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一种稳态的经济模式;重新评价人的物质需求,发展一种新的需求观;改变现有的消费方式等,从而在理论上奠定了以生态危机理论为重心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威廉·莱斯的思想不仅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做出了决定性贡献,而且对于我们当前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也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已经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试图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构建一种生态化的资本主义,即生态资本主义。但它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困境和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和评价生态资本主义,对于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迅速席卷了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逐渐波及西方国家实体经济乃至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并最终演变为一场全面的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受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危机不仅对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而且还动摇了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信心,影响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全球扩张的进程,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并引发了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志性事件。技术—经济范式下资本主义创新经历了动力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社会往往突破生态阀值,高熵废弃物导致生态超载。人类经济活动应当在生态阀值范围内活动,我国需要向稳态经济技术创新进路演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坚持自然本位,保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吞吐量的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态发展实情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于《资本论》中的生态视角,可以看出资本逻辑的本性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循环断层,而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矛盾无法得到真正调和:从资本兴起带来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到资本扩张导致国际殖民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再至资本霸权催生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资本论》在新时代的生态意义就是:为了迎来美丽的当代生态环境,要加强国家对生态的监管与保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构建环境正义的空间维度体系,共享美丽生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严重挑战,我们应当深刻反思、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戴维·佩珀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者,他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的社会、全民共享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提倡建立以人类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但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无法摆脱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的局限,具有空想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