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赋中的闲情模式李丹博昝亮在中国历代赋作中,闲情模式的赋迥异于其他类别的赋。唐代的《艺文类聚》卷十八和清代的《历代赋汇》外集卷十四、十五及逸句都收闲情模式的赋作,却将其置于美人赋或美丽赋中。原因主要是赋这一体裁具有《楚辞》香草美人之传统,以情为表,虽...  相似文献   

2.
(一) 清代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最大、收罗最广、质量甚高的类书。 在我国历代类书中,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号称卷帙浩繁,但比起《古今图书集成》来,却相形见绌。论卷数,《古今图书集成》拥有一万卷,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十倍,《艺文类聚》的一百倍;论字数,它达一亿六千万  相似文献   

3.
一、王粲及曹丕《柳赋》之作年建安诗人王粲及曹丕各作有《柳赋》一篇,缪钺《王粲行年考》(见三联书店版级先生之《读史存稿》)系于建安二十年,云:“曹丕《柳赋》序云:‘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是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左右什御已多亡,感物伤怀,乃作斯赋。’接序云,建安五年后十有五载,盖即本年所作。五粲亦同作。《艺文类聚》89引粲《柳赋》断句云:‘昔我君之定武,改天届而祖征。元子从而抚军,植嘉木于兹庭。历春秋以逾纪,行复出于斯乡。览兹树之丰茂,纷腐施以修长。’元子即调曹丕也。”此说一出,…  相似文献   

4.
<正> 古代山西省地理学家法显(约337——422年),冒着生命危险,跋涉于人迹罕见的沙漠和高山地区,从今新疆帕米尔进入印度,在印度十三年,足迹遍南亚,最后从海道回国,撰写著名的《法显传》(《佛国纪》)一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实地考察的外国地理专著。本文拟对法显和《法显传》作一点介绍。由唐太宗领衔主修的《晋书》不为法显立传,这是《晋书》的缺陷。但历来佛学书中为他立传的甚多,如南朝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传》卷十五,南朝梁慧皎的《高僧传》卷三,唐智升的《开元释  相似文献   

5.
以《昭明太子集》五卷本、六卷本、《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对《美人晨妆》诗考订,其作者应为昭明太子萧统,而非通常认为的简文帝萧纲。后人因树立文学典范的需要,将不符萧统形象的女性题材的诗歌都划归萧纲名下,这不仅造成了对萧统诗歌认识的偏颇,也影响到梁朝文学派别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 ,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 ,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和“七月十五”五篇 ,已非原书之旧 ,原文已佚 ,现在的内容是后人根据《初学记》补入的。补入的时间最晚在宋代。  相似文献   

7.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8.
西晋鲁褒所著《钱神论》,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罕有的抨击拜金主义的杰作。这篇作品以它特有的内容和风姿,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人们的欣赏和传诵。关于鲁褒其人,《晋书》卷94有传。但该传十分之九的篇幅是关于《钱神论》原文的节录,而对鲁褒的生平仅有寥寥数语的介绍:“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  相似文献   

9.
阮籍是魏晋交替时代正始文坛上的代表作家,所以清人宋长白说:“建安七子之后,断推阮公第一.”阮籍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另外《艺文类聚》二六有他的二首四言《咏怀》诗(《全三国诗》辑为三首),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与五言相比,因此我们讨论《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只是就五言而论.我认为阮籍的诗歌创作,原来并不都叫《咏怀》,而是各有其题.《晋书》本传就说过他“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但是臧荣绪作《晋书》,已说他“作五言诗《咏怀》八十余篇”,可见此时阮籍的诗作已统称《咏怀》了.大约在阮籍生前,为了避祸,已把原来的题目如《豪杰诗》者一概删去,而以《咏怀》统一之.没有了题目,诗里所咏的事实就更难以指认,欲因其对时事的可否而致之罪者如钟会之流就更难以下手了.吴汝纶说:“要其中八十一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之为《咏怀》耳.”吴氏虽是推测之词,但却是合理之说.  相似文献   

10.
《艺文类聚》由于其独创的体例整合了传统类书与选本的双重性质,因而具备了文学批评意义。对不同作家作品的选录,基本反映了选录者的文学趣味与文学主张。本文拟通过《艺文类聚》对建安七子诗选录情况的考察,发掘其背后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从汉末开始,雁意象用来表达思乡恋土的情感,这与雁的候鸟特点有关;三国至南朝,雁意象又有孤独寂寞、旅途凶险、追慕舒适生活、热衷功名等多种象征意蕴。赋中的雁意象则被赋予伦理秩序、避世隐居的意蕴。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考察意象批评在先唐时期的流变,这是一个为古今研究者所忽略的角度。《艺文类聚》所运用的意象批评方法是隐性的、潜在的,在选与不选、选此还是选彼的选编操作中,体现着意象批评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赵翼评《晋书》文笔云:“论《晋书》者,谓当时修史诸人,皆文咏之士,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史论兢为绮艳,此其所短也。然当时史官,如令狐德棻等,皆老于文学,其纪传叙事,皆爽洁老劲,迥非魏、宋二书之比”(《廿二史剳纪》卷七《晋书》条)。他给《晋书》的文学性以一个基本肯定的评价,这对于传统的贬抑《晋书》兼及其文笔而言,是一  相似文献   

13.
从唐人所撰史书、类书、蒙书三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竹林七贤留给了唐人丰厚的记忆。《晋书》所揭示的是初唐史家对竹林七贤的钦慕、同情与理解。以《艺文类聚》与《初学记》为代表的唐代类书,则汇集了大量与竹林七贤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体现了唐人的价值观、审美观,而《蒙求》一书则可见唐代士人在启蒙时期便对竹林七贤事迹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4.
习凿齿及其杂传创作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凿齿是东晋著名文人,《晋书》卷八二有传,然《晋书》本传所载,止于生平大略,且多语焉不详,关于其生平行事的诸多问题,有待厘清。本文摭拾其相关史料,对其生平行迹著述等略加爬梳考订,并对其杂传《襄阳耆旧记》的小说品格略加阐释,管窥汉魏六朝时期“郡国之书”的普遍小说化倾向及其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自撰《新五代史》,写了五十多篇序和论,还有二百多条小注,其中有不少也是论的性质。后来,他奉勅与修《新唐书》的本纪、志、表三部分,又写了序、赞二十余篇。这些序、论、赞所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如《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赞》论唐之兴盛,卷十《昭宗本纪赞》论亡国不必皆愚庸暴虐之君;《新五代史》卷二《梁太祖本纪论》论不伪梁,卷四《唐庄宗本纪论》论沙陀世系,卷十《汉高祖本纪论》论即位改元,卷十三《梁家人传序》论女祸,卷二十四《郭崇韬传论》论枢密使之沿革,卷二十  相似文献   

16.
徐干论     
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这时徐干还健在。后来他又在《与吴质书》中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这时徐干(伟长)已死,曹丕认为他死且不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类书始于三国《皇览》,成形于唐代之《艺文类聚》,经宋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至明之《永乐大典》、清之《古今图书集成》,则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适,字达夫,渤海蓨人.行三十五.《旧唐书·高适传》未载适字,此从《新唐书·高适传》.适一字仲武之说,始见于宋人.盖误以编集《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与适为一人之故.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四下著录《高适集》云: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中兴间气集》云:高适字仲武.此集所谓高仲武,乃别一人名仲武,非适也.”晁陆虽误以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艺文类聚》是"欧阳询撰"或"欧阳询等撰",这种看法源自《艺文类聚》的书前署名和《旧唐书·经籍志》的著录。而这样的记载只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往往突出了欧阳询,却遮蔽了其他起过重要作用的编撰人员。在短时间内编成一部体例较为完善的大型类书,一定是多人分工主导编撰而成。史书上记载的六位编撰人员均具有良好的资质,且其中四位留下了主导编撰的痕迹。欧阳询、陈叔达、裴矩和袁朗是《艺文类聚》实际上的领修人。  相似文献   

20.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最早专记两湖地区时令风俗的著作。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此书早佚,仅有辑本传世。今拟就作者与注者的生平事迹及此书的内容、价值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关于宗懔系年宗懔,字元懔(《周书》卷34本传、《梁书》卷41本传、《北史》卷70本传)。亦称宗怀正。祖籍南阳涅阳。八世祖宗承,晋永嘉之乱时,以参与平定割据江东的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北史·宗懔传》、《晋书·陈敏传》),死于任上,子孙于是定居江陵。宗承之后,闻人辈出。其孙宗炳,字少文,著名画家,撰画论《画山水序》(《宋书》、《南史》本传、《历代名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