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读书人”一词源于何时,恕我孤陋寡闻,尚未得其详。“读书人”一词的含义,也要在此向有道者讨教。不过,据我的了解,读书人无论是在学堂还是在私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读书,并且不会因环境与条件的变化或优劣而放弃读书。读书的目的或有不同,但苏泰的头悬梁、锥刺骨是读书,车胤的囊萤照书是读书,匡衡的凿壁偷光也是读书,韩愈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是读书。总之,士林总总,千奇百怪,各有风采。不知从何时,读书的味道变了,读书人也发生了变化。读书可为稻粱谋,读书…  相似文献   

2.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培根说过:“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还有位外国作家把友谊和爱情、事业看作是人生的三大支柱。对朋友一词的解释,古人云:“同师为朋,同志为友”。现代人的解释则更贴切利落:朋友嘛,月亮对着月亮互相借光呗!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的职业不同,志趣各异,性格相左,于是在生活中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以文会友,是为文友,亦称笔友;以书会友者,是为书  相似文献   

3.
再谈学铁人     
学习铁人的苦学精神 苦学精神,就是不怕疲劳、废寝忘食、艰苦卓绝的发奋学习的精神。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许许多多苦学的经典故事。苦学精神是珍爱人生和事业并渴求其绚丽辉煌的精神、是具有崇高人生价值观和强烈求知欲的具体表现,是人的优秀素养之一。老实说,人们的一切聪明智慧,一切知识才能,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古今中外,一切圣人先哲、英雄豪杰、社会名流,从科学泰斗到高级工匠,从艺术大师到富商巨贾,从领袖人物到军事天才,他们的才华和本领,他们的成就和成功,他们的业绩和功名都离不开发扬苦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8,(7):14-14
过多的太阳光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衰老、甚至皮肤癌和白内障。然而阳光又是万物生长之源,合理的照射阳光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阳光中紫外线强度的高低不是肉眼可以判断的,这款产品采用微电子技术模拟测试太阳光中紫外线强度,紫外线强度通过LED显示出来。当太阳光中紫外线强度超过危险值时会发出警报声,提醒您采取适当措施,以便保护您的健康。该设备携带使用方便,是现代家庭和室外运动、休闲旅游的必备物品。  相似文献   

5.
现代时间战略和现代文化战略,构成了互为反馈的联合战略。现代时间战略受到了现代文化战略的制约和影响,而现代时间战略一旦形成,又对现代文化战略进行时区划分、时态鉴别、时链连环、时群聚合和时效筛选。现代时间战略冲破了文化模式的“凝固沉淀”型,代之以“聚放兼顾”型;改变了文化决策的“狭隘空间”型,代之以“时空视野”型;改革了文化载体的“低效益”,代之以“高效益”。总之,现代时间战略促进了现代文化战略的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穆旦诗歌中,“时间”既是一个核心意象,又是一个贯穿性的主题.穆旦诗歌对“二十世纪”、“八小时”等现代时间概念的书写,揭示了人在“现代”的困境和无奈,洞穿了“现代时间”中的生存黑洞;穆旦诗歌对“季节”的现代性透视,彰显了现代生命个体崭新的时间体验,并因而拓展了“季节”书写的审美维度和现代内涵.在对时间经验的多层面书写中,穆旦诗歌展示了“时间之流”中不断挣扎的现代自我,企图抵达时间密道中的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第二代诗人的艺术探索主要有两个向度,一个向度的追寻以“格律诗派”为代表,重在现代“诗形”的探讨;另一向度的求索则以“现代诗派”为主力,重在现代“诗质”的探寻。本文认为,“现代诗派”一脉的探索经历了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象征主义阶段对诗歌的意义,主要引导了诗歌从外求“意义”到内寻“感觉”的转变;而在现代主义阶段,则重新发现了中国诗歌以象写意的抒情传统在现代诗中再生的可能性,以“返回”的方式抵达了现代。“现代诗派”的主要贡献是把诗歌内质的现代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过份强调“诗质”与“诗形”的对立,也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大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不过,日光浴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却是必要的,太阳光是儿童的天然补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适量适时晒太阳,尤在冬季和初春,对人皮肤、内脏、血液循环、中枢神经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三 如所周知,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在刚刚形成自己历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用“现代资产者”、“现代 工人阶级”、“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大工业”、“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现代的普遍交往” 等等,来标识和分析不同于欧洲古代社会的现代社会的性质和状况了。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现代社会 始终是相对于古代社会而言的,因为不管现代社会如何新奇,它都必定是从原来的社会中历史地发展 出来的,所以与过去时代既有质的区别又相关联。“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住宅的卫生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对此,健康学专家们提出了现代住宅的卫生标准: 第一,日照。太阳光可以杀灭在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给人一种新的青春活力,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专家们认为,居室里每天日照2小时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发育的最低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万玛才旦是21世纪“藏地新浪潮”电影的执牛耳者,其以作家兼导演双重身份借光影展开民族与世界的对话。观万玛近十部影片,主题聚焦于藏区生活,以启蒙与反启蒙的镜像留白来呈现文化的承递、交融、断裂与反思;视听空间彰显民族性,民族元素由表及里立体糅合,高原景观、藏文化、藏艺术等多向度表达一个“真实”的藏区;镜像格调极具辨识度,象征、简约的构图习惯,互文的阐释方法,重复镜像的虚实消解等显示出万玛的镜像标签,同时作者电影主体性与类型化存在对弈;尝试以民族与世界对话的光影方式介入共同体想象,由个体人情感指向人类共通情感,藉此实现美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实践”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 ;2 0世纪西方的语言哲学通过“语言”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它们都是在“人文世界”的意义上解释生活 ,并由此指向真实的生活之根。人文世界也由此成为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本体论 ,而在于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与传统哲学承诺的本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哲学只有建立在现代本体论的基础上 ,才能坚守住哲学的领地而不至于沦落为“非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包括了“外在冲击”、“内在转化”与“综合创造”三大阶段。“外在冲击”是指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全方位冲击的阶段,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内在转化”阶段是指在经过外在冲击后,现代化与现代性内化为中国文化自身的理想目标;“综合创造”阶段是指中国文化通过“综合的创造”与“创造的综合”,既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又超胜于西方式的现代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哲学的“文化生态模式”将有可能为当代人类提供有益的启迪。在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之后,中国文化不仅将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而且必将成为人类多元现代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力的一元。  相似文献   

14.
“群众”与“公民”:中西国家构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构建”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对比西方,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最大的特点在于国家并不是由“公民”,而是由党所动员和领导的“群众”所构建起来的.“群众”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依靠力量,更代替了“公民”成为中国现代国家的主体,“群众”的这一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生成逻辑、基本形态和运作方式.本文以“群众”与“公民”作为中西方国家构建比较分析的核心概念,由此探讨中国现代国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析现代营销与“第6P”——公共关系的关系,介绍“第6P”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着重提出了在现代营销中妙用“第6P”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奥斯维辛”是现代人类灵魂深处一个重大的“精神事件” ,它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的言说方式和存在方式 ,因而构成了考察和理解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形而上学的终结”、“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重建”、“社会统一性基础的寻求”等现代哲学中最为重大的课题 ,只有置于这一参照系中 ,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和深层的把握。现代哲学也正是在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思考中 ,实现了从“终极知识”向“生存智慧”的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哲学系卢升法先生的专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最近问世了。全书分“佛学”、“儒佛交融之展顾”、“佛学的近代化”、“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四编。这是一项新的学术成果,它为我们展示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儒学相互嬗递、会通融和的历史进路及现代结晶,同时向学界提供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银沙滩又名尾沙坝,面积3000多亩,深50多米,储沙近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沙漠,据说是桃林铅锌铅几十年堆放的废弃物矿石粉。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沙体为细微颗粒,通身银白。早晨沙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可与北海银滩媲美,故又称“银沙滩”。它以“江南戈壁”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奇观独特。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实现“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先生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自我否定)说,且持之甚坚。认为此说是“不悖于往贤”而“有进于往贤”的,是反省到传统儒学“外王之直接形态”之不足而力图达成“外王之间接形态”,是就“如何顺吾之文化生命而转出科学与民主”作出的透彻说明。不少现代新儒家学者,特别是牟宗三的诸弟子,则簇拥备至,认为此说确实达成了传统“内圣”与现代“外王”的理论联结,解决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然而,透过牟宗三对“良知自我坎陷”说玄妙而繁复的论说,不难看出:它却是力图通过比传统儒学更为内在化的进路来达成“外王之间接形态”的。这就决定了它不仅不可能达成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而且只能是加剧传统内圣与现代外王的脱节与对立。  相似文献   

20.
从“文章”到“美文”一脉相承的是“深于取象”的艺术思维、“藻饰”“美言”的审美观念、发愤抒情和通脱适己的创作心态与美学风格、“随物赋形”的艺术追求。现代人把中国现代散文界定为“美文” ,形成文学散文、个性艺术和自由文体的观念 ,是对传统文学观的继承、突破和发展 ,体现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