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开展观光型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 ,而道教圣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是朝圣型旅游文化热兴起的源泉。本文据此提出了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道教文化旅游强调从身游到心游,提供给游客全新的精神愉悦和人生感悟,是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旅游资源丰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可以突破武夷山宗教文化旅游的瓶颈,为该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其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论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开展道教文化旅游的新思路,并对道教文化旅游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功能作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道教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崂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崂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道教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有特殊的吸引力,崂山道教文化为宗教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汉中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底蕴,特别是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汉中的发展记载了道教的发展,汉中的历史无不书写着道教的兴衰。汉中人民无论从审美情怀、生态观念,还是饮食特征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些也都是与道教文化相关联的,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同样,道教文化的发展也与汉中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重点分析道教养生文化、养生旅游的内涵与发展、道教养生观对养生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启示,赋予养生旅游以理论基础和精神内核,为促进养生旅游健康发展,发挥道教文化新的功能提供借鉴。继而以岭南道教发源地——罗浮山为案例,分析其道教文化特质、演变以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道家、道教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旅游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运用道家、道教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极为理性、高明的生态哲学智慧,从旅游区域总体规划、产业结构、旅游立法、执法以及旅游者的生态道德伦理、行为素质等几方面作出一些探讨,同时结合现代生态经济观点,以实现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和谐统一,建立起旅游、经济、文化、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晋城市金村镇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宗教文化具有某些保护和激活作用,农村宗教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对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的发展对农民的宗教信仰具有某些抑制作用,但农村科技、教育、社保和文艺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则为农民的宗教信仰留下了空间。农村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单身族的存在,对农村宗教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旅游界对当今与宗教文化结缘的旅游主要有"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之提法,本文认为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应混淆使用.文章从分析宗教、宗教文化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说明"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宗教文化旅游"的提法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3.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合,夯实了河湟地区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基于这一个案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是"儒道释伊四教互补合一"的"一室四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陕西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楼观台是道教祖庭。太平道产生于陕西 ,五斗米道盛行于陕南、全真道北派起源于陕西陇县龙门洞 ,长安是中国道教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佛道教文化资源是发展陕西特色旅游的重要内容。佛庙道观是陕西特性的人文旅游资源。佛道教的哲理和文化思想是旅游者的兴趣之一。发展陕西旅游业 ,宗教文化是依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旅游经济面临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业要与世界接轨、走向现代化,必须以发展旅游文化为本,走文化型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旅游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乃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旅游业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文化,必须对旅游发展中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现象的两个方面:旅游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文化的特征、内涵及外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在此方面作了一定的归纳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韩道教交流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交流方式。官方交流通常夹杂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民间交流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互动。就现存文献记录来看,中韩道教交流以官方交流为主,民间交流为辅,但实际上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在两国之间的道教交流中,道教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中国单向输入韩国,基本上没有出现从韩国回流中国的情况。道教传入韩国后虽未能发展成制度化宗教,却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和壁画当属永乐宫。永乐宫壁画可谓元代道教绘画艺术之典范。壁画中的情节设置及表现手法等均能表现深厚的道教文化及独特神奇的道教美学思想。从艺术研究和创作的角度,永乐宫壁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宗教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中外,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都是游客为之注目的亮点。在新阶段,贵州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挖掘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如何对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佛教、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旅游翻译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中国佛、道两教文化的对外传播,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还可能损害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外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内有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境内外更是大小寺庙道观林立,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赋予其塑造和传播佛、道两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之大任。论文以宗教名山青城山、青羊宫以及三所佛教寺院(文殊院、昭觉寺和宝光寺)为主要对象,综合分析了以上道观庙宇旅游文本翻译之现状,结合翻译策略对其中问题进行梳理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