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的交易量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年报信息披露为事件,考察了交易量反应的公司规模效应。我们的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与国外发达市场一样,我国股票市场对信息披露不仅在反应大小上与公司规模负相关,而且在持久性上也与公司规模负相关。这意味着市场对不同规模公司的信息披露反应是不相同的,小公司的信息披露含量高于大公司。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市场需求信息为零售商私有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问题,其中零售商进行信息披露和战略库存决策,而制造商则决定合适的批发价格承诺契约或动态契约。通过对比分析信息披露与不披露两种情形下不同定价契约的博弈均衡决策及供应链各方利润,发现:零售商在实际市场规模小于其均值时披露需求信息、大于其均值时不披露需求信息;无论零售商是否披露信息,制造商通过使期望利润最大化,始终会选择动态定价契约;信息不披露条件下,若单位库存持有成本大于某一阈值或实际市场规模小于某一阈值,零售商则不会持有战略库存。最终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零售商的披露决策总能使供应链的总体利润增加;且信息不披露条件下零售商第一阶段的订货量以及战略库存持有量都要高于信息披露情形,而制造商两阶段的定价始终小于信息披露情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实验教学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及其影响,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弱化信息不对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有效运做,商业银行的存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信息收集等方面存在缺陷,使得借款者从银行取得资金的时候存在种种障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从信息不对称方面探讨一下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晟 《管理现代化》2012,(5):115-117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技术创新逆向选择模型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可能将高实力水平企业驱逐出技术市场,降低了技术市场上供给方的总体技术水平,使得大量企业忽视重大技术创新,而更倾向于进行低水平和渐进式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不对称下,信贷管理中产生了两种影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影响使得信贷风险变得更大。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信息不对称下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中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源,强制信息披露正是由此而设立瓣。迄今为止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已确信不够,但信息披露是自愿性披露还是强制性披露以及披露的程度,还没能达成一致看法。基于会计信息的公共品特性、市场失灵以及会计信息的成本限制等因素,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度,使之既能满足资本市场透明度的要求又不会过多侵害上市公司的法定权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由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企业间可能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本文就对供应链企业间(供应商与采购商、制造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际所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此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环境、年报披露时间选择与下年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报披露时间是否有助于投资者合理估计下年盈余管理程度,不同信息环境对这种估计又有什么影响?本文利用2004-2006年间的3451家公司样本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报披露时间与下年盈余管理负相关,年报披露时间能向市场传递有效的未来信号;在标准审计意见和有较高质量经营现金流量支持的信息环境下,年报披露时间选择对下年盈余管理的信号作用更强.这些结论对理解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安排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模块。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招聘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招聘过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destroys firm value. This value destruction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a consequence of managers' pursuing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to benefit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o increase firm value.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casts doubt on this agency theory‐based explanation for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Evidence based on insider trading suggests that managers themselves consider their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to be value‐increasing. Specifically, it is documented that corporate insiders (directors) purchase more of their firms' shares in the open market whe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is high. Moreover, insiders purchase more when the level of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is high, suggesting that they disagree with outside investors' undervaluation due to diversification.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arket reaction to insiders' purchas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outsiders consider the amount of favourabl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insiders' purchases to increase with the extent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公司股权和管理层激励对信息非对称程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MRR模型,引入股权转让和管理层薪酬,实证研究公司股权、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非对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显著提高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而机构投资者则显著降低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信息非对称程度越低.股权转让和管理层激励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信息非对称程度,且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薪酬激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双边减排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拍卖模型,分析了统一价格、歧视价格及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收益、排污权价格波动及排污权供给量差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最优拍卖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参数对最优拍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来看,最优的拍卖机制为歧视价格拍卖机制,但考虑到价格波动及排污权供给量等其他因素,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应选用混合拍卖机制。风险偏好变化对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收益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当风险偏好超过某一阈值时,随着风险偏好程度增大,需求隐蔽效应占主导,收益及价格波动增大;相反,当风险偏好小于某一阈值时,随着风险偏好程度增大,竞争效应占主导,收益及价格波动减小。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对卖方收益的影响随买方参与人数的不同而不同。当买方参与人数较小时,需求隐蔽效应占主导,竞争效应不明显,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混合拍卖机制下卖方的收益不断增加;当买方参与人数较大时,卖方收益同时受到需求隐蔽和竞争效应影响,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收益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价格变动的供给影响系数增大,价格波动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若干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 公司治理结构 ” 定性信息披露为观察对象,通过认真阅读 2001 年度 1160 家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的文本,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总体上存在 “ 表述操纵 ” 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 文字游戏、避重就轻、虚假披露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马连福  赵颖 《管理科学》2007,20(4):86-96
随着资本市场的竞争和股东维权意识的增强,投资者已不满足上市公司传统的财务信息披露,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投资者关系就是通过公司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达到发展、维持战略投资者和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因此非财务信息披露应该成为投资者关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投资者关系战略视角,将非财务信息披露作为投资者关系沟通战略的重要手段,构建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控制权转让市场中收购方终极所有权、层级与信息泄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购方的终极所有权属性与信息泄露严重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当收购人为民营企业时,非公开收购信息进入股价的速度要明显的慢于国有企业收购人;当地方国有企业为收购人时,其非公开收购信息进入股价的速度又明显的快于其他两类企业。表明民营企业维护收购信息的机密性的动机最强,而地方国有企业收购信息则最容易被市场察觉。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公司的层级结构与信息泄露速度没有显著的关系,这一发现意味着收购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集中在控制链最上层控制人手中,下层企业只是执行这些决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交易量为划分标准,对不同交易量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调整速度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将信息划分为公共信息和公司特有信息,发现高交易量股票对两者的调整速度均大于低交易量股票,但对后者的调整速度差异受公司规模因素影响。随后,本文进一步将公共信息细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发现与国际成熟市场不同的是,无论对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高交易量股票的调整速度均显著高于低交易量股票。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机制的效度不仅应该体现在提高公司业绩水平上,更应该体现在稳定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上.本文选取2004-2008年深交所上市的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分析为切入点,分析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横向和纵向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权力强度越大,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但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也越大,表明赋予CEO更多的决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有效降低CEO权力强度加大的经营风险;(3)通过对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的分析,发现国有企业CEO的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显著地高于非国有企业CEO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对于CEO权力强度下公司经营风险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本文以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被证监会公开查处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全面地选取了分别代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经理层特征、股权结构等方面的14个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模型框架引入过度自信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在考虑信息结构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状态依赖过度自信模型,从信息流动机制和微观机理的角度分析市场历史收益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结果提出了私人信息冲击对交易量具有正向作用以及历史收益和交易量呈正相关的两个假说,随后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理论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