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首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最近在武汉大学“出炉”。 这份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同时,“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  相似文献   

2.
孙炜冉 《现代交际》2011,(9):219-220
2010年秋入学,高校迎来了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队伍,就如何针对这些所谓的“90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本文试从“90后”大学生新的心理特点入手,找出对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培养塑造他们健康人格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我国高校人格教育现状亟待正确定位和提升实效.摆脱“强调理论教育忽视人格实践活动”、“强调理想人格灌输忽视健康人格引导”两大困境。作为“数字原生代”、“传统文化疏离者”,90后大学生与“数字移民”、“数字难民”的教育者出现了“数字鸿沟”。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需理顺教育思路、探索合适途径、选择有效方法,才能帮助90后大学生自觉抵制“新媒体旧文化”肆虐,积极应对现实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急剧分化、重新组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时韵 《现代交际》2011,(11):5-6
“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挑战。“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和认知上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80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其优势和弱点,他们在工作中要扬长避短,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创新的工作方式谱写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多起社会事件的发生,90后“官二代”大学生成为备受舆论关注的对象,人们往往对他们投以怀疑的眼光.这种质疑甚至已经转变成为集体焦虑。文中试图从相关现象入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原因的探讨,来寻找一种对90后大学生“官二代”现象应有的理性评价和认识。以期使新一代大学生在正确的社会认识和和教育引导下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皮彬霞 《现代交际》2011,(5):185-186
“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其教育引导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邑 《老年人》2010,(9):14-14
过去,人们对“80、90后”大学生总有些看不惯,觉得他们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最近在街上看到的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90”后大学生中,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大学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高等教育问题被看成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文中试图从分析90后农民工子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不足.进而以期为农民工子女大学生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并试图给出初步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生力军。由于从小生活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社会和平安宁,缺少生活磨练和挫折洗礼,“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与往届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来。所谓人格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个体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研究表明,人格已成为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具有多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和高校教育模式的计划性与就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和大学毕业生沦为边缘群体事件频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未来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90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也就是“90后”的发展问题。因此,要研究“9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建立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就业社会政策和创业教育制度等相关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经久不衷的话题。因生理、心理、主流文化、社会环境等影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恋爱心理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恋爱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席捷  燕福民 《现代妇女》2014,(12):I0047-I0048
如今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尤其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为主体。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特点。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现状问题,为加强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准备把毕业论文选题定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大四学生吕诚,在搜索引擎里键人“大学生自杀”,0.065秒后,相关网页搜索项高达2650000篇,一页一页点下去,他感到震惊和难过:“很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姜菁 《职业》2008,(7):16-16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青年一代的成熟与成长。在抗震救灾队伍中、在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中,有许多被称为“80后”“90后”的青年和大学生群体。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90后大学生正在成为大学生中的主体,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几个方面探讨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90后非主流”的出现是随着“90后”自身文化特质的不断展现,以及他们与“80后”的文化话语权的论争而逐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的。它遭到“80后”甚至是更老几代人的批判,被定义为娇纵、冲动、不懂事,甚至是胆大妄为的形象,但是“90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探寻却乏人问津。  相似文献   

17.
张慧 《现代交际》2011,(7):167-167
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应如何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就业转型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2009,(4):76-78
在历史上,大学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民主革命时期,他们是激进勇敢的代表:“文革”中,他们又是备受摧残的一代:改革开放后,他们是备受社会瞩目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周石 《职业》2010,(5):71-71
关于蚁族的争论仍在持续。唐家岭等蚁族群居地的拆迁改造,引发了蚁族该向何处迁移、是否回二三线城市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有的大学生甚至担忧自己的前途,害怕自己成为蚁族。面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已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每年有近六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大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毕业生将成为普通劳动者。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后,少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一段“蚁族”生活是正常的。因此,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正确看待蚁族现象:  相似文献   

20.
谢蓉  糜亚乒 《现代交际》2011,(6):204-205
针对目前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结合,挖掘当今“90后”大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