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贾宝玉婚姻悲剧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人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2.
读罢《红楼梦》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震撼人心的悲剧旋律。特别是对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1、因寄人篱下 ,仰人鼻息的经历 ,使她成为一个多愁善感、忧郁哀伤的“泪美人”。 2、她的鲜明叛逆性格。 3、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3.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描写的爱情悲剧的主角,她同贾宝玉一样都是反映着新的时代气息的人物。他们都不能与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相谐调,不满足于封建地主阶级既定的生活道路,而追求爱情幸福,期望生活自由。况且他们的恋爱显示了新的思想基础。那么林姑娘在爱情、婚姻观念上就没有旧时代的烙印吗?我看也是有的。一夫多妻制的观念就渗透在黛玉  相似文献   

5.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6.
冷月葬花魂--论林黛玉仙逝在其生辰的花朝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生卒年 ,她与宝玉爱情悲剧的结束 ,都是在二月十二花朝日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纵观黛玉的一生,她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也就是说“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贾母的烦恼     
普遍的看法是贾母喜欢薛宝钗而不喜欢林黛玉,后四十回也据此写了贾母参与并支持“掉包计”,因而造成了宝、黛悲剧。本文认为贾母不可能、也没有改变对林黛玉的骨肉之情,是支持宝黛爱情的,并且与王夫人、薛姨妈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只是行文写得十分含蓄,需要“细玩”,方能领会出其中“趣味”。此观点促使对《红楼梦》中的许多内容和人物关系都要重新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说,他创作此书“不敢以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这里所说的“儿女笔墨”,从作品的实际来看,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描写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悲欢离合的种种情事,所谓“唐突朝廷”,是指作家通过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封建阶级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为我们刻划了那个社会的众生相,从而使这部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出作品,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不敢唐突”是假,如实描写是  相似文献   

11.
成也孤独,败也孤独--林黛玉形象的一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诗人"林黛玉的形象,凝聚着作者的理想和寄托.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是成就林黛玉诗性特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爱情理想的成功和婚姻理想的失败,都与她的孤独境遇有关.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窥见作者内心对这种理想人格不可能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保全而感到的深重悲哀.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这两个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我们解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利于我们探寻东西方女性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坎坷历程。本文拟从她们爱情悲剧的因素和社会意义来探讨生活在传统意识下女性的崛起与悲歌。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作品中婚外恋悲剧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3,23(3):75-77
婚外恋是典型的规范外恋情。婚外恋是婚姻的伴生物 ,也是婚姻的致命杀手。综观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婚外恋 ,可以看出 :“夫妻陌路”是诱发婚外恋的重要原因 ;因恋在婚外而受制于社会道德 ,故多以悲剧结局 ;男权中心文化更是婚外恋悲剧的始作俑者 ;避免悲剧一是要修正男女婚姻观的大角度偏差 ;二是要为婚姻和爱情减负———为婚姻注入适量的爱情因素 ,为爱情加进适量的现实成份。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婚姻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女主角性格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其爱情婚姻悲剧也各异。王熙凤的婚姻悲剧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夫权、族权造成的,是社会性的。而斯佳丽的婚姻悲剧是由她的骄傲自负,她强烈的虚荣心和自我中心决定的,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15.
吴淡如,台湾知名才女主持人,主持的电视节目有《天天星期八》、《桃色蛋白质》、《性爱学分》等。此外,她还是台湾文坛上排行第一的畅销书女作家、公众面前的两性问题专家,其细腻的笔触、精辟的人生观与达观的爱情理念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婚姻和爱情是她的作品永远的话题,但是这个大才女却从不谈及生活中的真实婚姻。“我不希望他被曝光,亦不希望他有压力,天长地久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原来,她的另一半是一位普通的打工者,两人相恋8年有余,其间还一度分手。这份不对称的婚姻曾因台湾媒体的八卦抨击而被世人瞩目,一个是文娱界的知名大才女,一个是理工科的无名打工者,他们的爱情如何降临?又能否长久?  相似文献   

16.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人格心理学的“人格”概念考察林黛玉 ,会发现在这一人物的身上除了聪慧、率真、清标、纯洁、任情、执着等素质外 ,还确实存在多愁善感、多疑多虑、悲观消极、忧郁感伤、尖酸刻薄、胸襟偏狭等病态人格。这种病态人格源于林黛玉幼年时优越的家境 ,源于她孱弱多病的体质和与生俱来的性格类型 ,也受到客观人生际遇、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病态人格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林黛玉的身心健康 ,使她自觉地膨胀和扩大了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整日沉浸于悲观、感伤、孤独、烦恼之中 ,终至“泪尽而亡”的不幸命运。林黛玉的病态人格有其深远的文化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加强了人物的真实生动性和永恒的悲剧美 ,增加了宝黛爱情曲折迭宕的艺术魅力 ,更突出了《红楼梦》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8.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追求--谢冰莹爱情悲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谢冰莹的爱情婚姻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在男权中心主义没有彻底消除的时代,一个还缺少真正现代人格的女性,不管她如何追求,其爱情婚姻只能是悲剧性的。这也许是女性目前仍难以摆脱的困惑与宿命。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文学视角来看,方方在她的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出极力主张、推崇任何一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倾向。而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性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但小说无意间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使我们真实生动地看到了父权制在农村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方方对女性解放道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入人心、最富有艺术力量的女性形象,她有花之容貌,竹之气节,散发着一种诗意美和自然美。在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笼罩下,她对自然的纯真热爱和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具有前卫性和启蒙性,她的爱情悲剧命运,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呼唤着女性的觉醒,处处渗透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流派,此理论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提倡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为林黛玉悲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