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钟晓媚 《探求》2008,(2):72-75
学报编辑必须兼备学术底蕴和时代精神,这由其职业性质决定。学术底蕴是学报编辑的本质要求,时代精神是学报编辑的外因需求。作为“时代型”编辑,只有不断学习、丰富和提高学术修养,充实自身的学术底蕴,扣紧时代发展脉搏,运用新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工作手段,才能符合新时代对学报编辑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太平洋学报》是由国家一级学术组织———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太平洋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大型综合类但以国际问题为主的学术期刊,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亲任编委主任,一大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定期撰稿,是学界、产业界和政府官员进行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的权威平台。《太平洋学报》版面精耕细作、内容丰富翔实。主要栏目有太平洋动态、专题研讨、热点观察、观点、评论、学术论文、跨国企业研究、权威发布等,栏目设置和文风既具有一般刊物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又具有学报的深度和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太平洋学…  相似文献   

3.
试论开放性办刊与高校学报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 90 6年东吴大学学报创刊至今 ,中国大学学报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学报已经成为学术理论刊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术期刊实行精品战略、品牌战略的形势下 ,高等学校学报承受着更大的挑战与压力。首批中国期刊方阵已经集结 ,高校学报在精品建设、特色建设方面面临更迫切的任务。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增强竞争力 ,一些高校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和专科学校的学报已经打破了学报的内向性用稿方式 ,拓展了稿源 ,使学报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这种开放式的办刊 ,是高等学校学报改革中的有益实践 ,同时 ,对高校学报的功能也产生了影响。   …  相似文献   

4.
学术性、内向性及综合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鉴于学术期刊的公益性(非商品属性)以及市场化所带来的生存问题和学术质量无法保证等,对高校学报的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交流、引导、鉴定及转化功能,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的改革应向专业化转型,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5.
学报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的窗口,也是造就人才的学术园地。为了检阅和促进我省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提高,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和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于1991年11月,组织了对全省32家会员单位高校文科学报进行编辑质量的评比,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优良奖8名,由陕西省教育委员会颁发奖状,予以奖励。西安联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学报》2014,(5):106-106
<正>《太平洋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长期担任主编,是我国海洋领域社科类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政法类核心期刊。出刊二十年来,一直秉承"立足中国海,探索太平洋,关注国家发展,理论世界大局"的办刊宗旨,凝聚了一大批学术思路活跃、潜心研究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学者,刊发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热心思考太平洋区域学术问题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太平洋学报》自2010年改版出刊以来,我们以专业出版人的工作姿态和敬业精神,继续秉承办刊宗旨,统领《太平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使《太平洋学报》更好地发挥关注海洋、理论世界的作用,更显学报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本刊常设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学报》2010,18(8):106-106
<正>《太平洋学报》创刊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长期担任主编,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一份社科类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政法类核心期刊,出刊近二十年来,一直秉承"立足中国海,探索太平洋,关注国家发展,理论世界大局"的办刊宗旨,凝聚了一大批学术思路活跃,潜心研究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学者,刊发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热心思考太平洋区域学术问题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自2010年起,《太平洋学报》改由海洋出版社承办,我们将以专业出版人的工作姿态和敬业精神,继续秉承办刊宗旨,统领《太平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使《太平洋学报》更好地发挥关注海洋、理论世界的作用,更显学报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本刊常设栏目:政治与法律、国际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战略、历史与文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我们诚挚邀请国内潜心研究太平洋区域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踊跃在本刊这个权威平台上发表文章、交流观点。现将征稿简则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忆雪 《唐都学刊》2000,16(4):97-97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于 2 0 0 0年 7月对省参评的 73种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进行了综合评审。《西安联合大学学报》荣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这次评审活动的评委会是由编辑出版界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 ,严格遵循《陕西省科技期刊质量评估标准》 ,从政治标准、学术质量、技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五个方面 ,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 ,认真审读 ,按标准打分 ,择优录取。经过复审和复评 ,最后评出我省优秀期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以较高评分入选科技期刊一等奖。这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 ,与编委、作者和广大读者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评估学报学术质量的定性方法和六项量化评估指标,并指出评估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学报》自从 1994年正式出版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学报》十岁要换新装 ,由季刊改为月刊。 2 0 0 3年《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对本刊工作的认可 ,也是工作同仁向创刊十周年献上的一分厚礼。回首往事 ,感慨良多。《学报》一无钱 ,二无房 ,全靠大家一条心 ,凭着忠诚于繁荣学术的一片痴心 ,团结奋斗。老一代国际问题专家、百岁老人陈翰老担任名誉主编 ,于老(光远 )以耄耋之年出任主编 ,出刊缺钱靠资助 ,编辑全是业余兼职 ,完全靠觉悟。为了同一个目标 ,在中国创建以讨论国际问题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刊物。已故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唐都学刊》2006,22(4):F0002-F0002
1906年,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创办的我国第一份由高等院校主办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学桴》(又名《东吴月报》),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学桴》中的“桴”字,有“渡船”和“鼓槌”两层含义,很好地概括了高校学报的学术功能与学报编辑的重要作用。其创刊号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09,36(1)
2008年11月25-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思人文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现代性研究:思潮、观念与现实"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3.
潘志和 《探求》2014,(3):117-120
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高职院校的学术刊物,关注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研究提供平台是应有之义.《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的办刊实践表明,刊载研究地方经济文化的文章不仅不会影响刊物的学术质量,相反,只要精心经营,还能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唐都学刊》以严谨的办刊作风和雄厚的办刊力量 ,不断创新 ,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 ,坚持向精品名刊方向迈进 ,继 1 99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之后 ,2 0 0 1年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 0 0 2年 6月 2 0日 ,在历时 4个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二届评优活动中 ,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此次评选在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 ,由全国性行业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进行 ,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学特…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3日,"南海形势发展与中国南海政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会议由《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会见了应邀与会的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肖建国、中外办杨仁火参赞以及《太平洋学报》副主编、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党委书记贾宇等。  相似文献   

16.
杨贤 《唐都学刊》2008,24(5):73-76
学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学报编辑出版活动中最基本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学报编辑是作者的学术成果推向公众(读者)的纽带.学报编辑主体价值观是学报编辑从事学报编辑出版活动的核心内容.学报编辑主体价值观的影响因子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不仅受社会大众传媒群体观念的冲击,而且受高校环境影响较大,学报编辑主体要积极应对市场,在竞争中实现学报编辑主体的自我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9月7日,由《太平洋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学报》)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大海发院)共同举办的"全球海洋治理与‘蓝色伙伴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来自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海大文科处处长金天宇主持开幕式。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和《太平洋学报》主编、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7—9日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求是学刊》《学习与探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和《学术交流》九家CSSCI来源期刊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和河南大学法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太平洋学报》是由国家一级学术组织——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太平洋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类但以国际问题为主的学术期刊,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亲任编委主任,一大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定期撰稿,是学界、产业界和政府官员进行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的权威平台。《太平洋学报》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太平洋学报》版面精耕细作、内容丰富翔实。主要栏目有本刊专论、理论创新、专题研讨、时事评论、百家争鸣、热点观察等,栏目设置和文风既具有一般刊物的可读性,又具有学报的深度和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太平洋学报》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踊跃惠稿。稿件要求:1.文稿必须是原创作品,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精练、数据可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2.学术论文字数不限,请在正文前附300字以内的、3-5个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迅地址、邮编等),动态、观点、评论和报道性文章不得超过3000字;3.请提供文稿题目的英文译文;4.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中注明;5.本刊有权对所投稿件结集出版,有权在本刊网络版发表;6.作者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7.由于人力有限,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3个月内未见本刊发表或通知采用者,作者可另行处理。8.来稿除文稿外另需提供电子版,电子版以附件形式直接发送本刊邮箱:pj55@tom.com或pjmr@tom.com,否则不予采用;9.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即赠送两本样刊,并赠送2006年全年《太平洋学报》作为稿酬。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会议,会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文件突出强调了高校学报要打造精品、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要求高校学报“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鼓励高校学报进行合作和联合,走资源整合之路。《求是学刊》始终以主题栏目的设置来突出办刊特色、追踪学术热点、促进学术繁荣,十几年来先后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开设了一批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专栏,比如“文化哲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苏联俄罗斯法学在中国”、“美学名家与美学史”、“明清史研究”等,尤其是在2005年“文化哲学研究”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后,我刊更加注重栏目建设,在原有“文化哲学研究”幕础上,与《厦门大学学报》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联合开办“现代性研究”专栏,走强强联合之路。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入选栏目:文化哲学研究该专栏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深刻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冲突所导致的人的精神样态,该专栏起始于1992年,至今已经开设“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同常生活批判”、“文化哲学:后现代丰义研究”、“文化哲学:全球化的文化反思”、“文化哲学:现代性研究”等系列了栏目。截至2006年第1期共刊发59期,组织百余名作者撰写文章上百篇,其中61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摘80余次,转载率高达72%,200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