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研究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平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效率。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共品博弈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模型,这一模型为解释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精致的范本。个体在公共品博弈中所采取的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搭便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扩展为一切违背社会公正和社会道义的行为,其极端者甚至可以包括通过诈骗、偷盗、抢劫甚至谋杀等手段获取自身的利益的刑事犯罪。人类文明的起源表明,所谓社会秩序事实上就是人类不断与这些反社会行为斗争的结果。为了解决公共品博弈过程中个体的搭便车行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方案。其中,惩罚与奖赏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惩罚与奖赏恰恰是现代司法制度最本质的构成要素。通过公共品博弈的研究,我们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正义感与现代司法制度的起源,并进一步解释效率与正义、效率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博弈视角下农村社区公共品自愿供给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农户是否能成为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表明,在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要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使自愿合作供给成为现实,就要将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并相应地引入激励机制,才能使合作供给长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下,对风险条件下的社会偏好在社会合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代表社会合作的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显著存在,并且这种行为主要受到社会偏好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在社会偏好中,个体的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主要受到互惠偏好的影响,其次,个体的风险偏好对其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风险偏好的作用并没有被社会偏好作用所体现的个体决策的这种社会影响所挤出,并且同时公共品供给行为中互惠偏好的作用要强于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规制企业的环保行为是各个国家与地区政府所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运用重复博弈的理论,解释了考虑社会效益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并探讨了在一次博弈情况下补贴和惩罚的作用,然后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引入两个企业的博弈,得出鼓励企业实施"冷酷战略"的补贴与惩罚的数额.政府一定数额的补贴与惩罚,可以使企业有充分的信心选择"冷酷战略",从而使不环保的企业能够改变自身策略,自觉选择环保.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概念界定 "农村基本公共品"作为本文的主要概念对象,其内涵限定于国际通行的发展中国家"基本社会服务"范畴,即指基础公共生活设施(生活用水、供电、村庄道路)、初级教育、初级医疗、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源."所有这些服务对于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维持人们的劳动力和健康都是最必需的"①;联合国发展组织通常也根据类似的定义界定基本社会服务或产品的内涵②.这些基本的生活性公共品或服务以社区居民为直接受益者、在某种程度具有萨缪尔森(Samuelson)所定义的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③以及效用的不可分性特征.由此,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公共品属于基础性社会服务和生活资料,与那些生产性公共品和其他社会性公共品(如治安、精神文明教育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间稳定合作意义的基础上,运用重复博弈的“声誉”模型,分析了在集体惩罚机制的作用下,集群企业将会长期采取稳定的合作交易经营模式。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集群是有利于集群企业之间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一种有效经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越界行为的正义约束是建立在“一切之所从出”的权利基础上,它首先不是要求一个人“去做什么”,而是通过权利要求限制他人“不能做什么”.对越界行为追索赔偿、进行惩罚与禁止的正义条件既是确立人与人之间边际界限的原则根据,更是社会合作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必要前提.它是社会关系的基本条件,由此可以生长出、至少不能妨碍到不同文化共同体的社会合作.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84-190
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永恒的社会焦点,因为它涉及与食品相关的诸多利益主体,涉及食品的生产经营、消费、监管等领域和立法、执法、监管、司法等活动。"囚徒困境"博弈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个经典学说,将其运用到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可以探索出各个"理性人"相互博弈所采取的"最佳选择"。只有建立严厉的惩罚机制、问责追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和大力推进公益诉讼,才能在我国营造一个合法且合理的食品质量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形成有效服务关系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水平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劳动关系.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谈判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约束力量(如市场监管惩罚)、等待成本和寻找服务成本.在服务管理中,为建立诚实有信的社会,首先需要提倡诚实行为,通过教育、法制和经济等手段提高人们的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加大惩罚机会行为的力度,形成合理的社会平均服务收益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牛奶产品为例,对食品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行了博弈分析。文章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机制的构建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微观层面,需要改进博弈的信息结构,成立奶农专业合作社、进行双边治理或一体化治理;在产业层面,需要借助于私人或政府实施第三方惩罚机制;在法律框架下,提高惩罚额度(集体诉讼制度)、完善信息制度(信息举报和权威发布)、提高对"监管者"的惩罚与激励等必须进行机制的进一步改进,才能促使博弈达成合作均衡。市场、社会、政府的作用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会导致不同文化个体聚集和混居。如何协调文化多样性、提高公共品供给、促进社会融合,这成为各大城市或发达区域亟需应对解决的社会治理难题之一。通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可以采用公共品实验方法研究两种文化的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和合作协调机制。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基准实验中客家人比潮汕人更偏好合作,不过两者的合作信念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显示和选择机制会显著提高潮汕人和客家人的公共品自愿供给,改变两种文化的合作信念和合作行为关系,并对两种文化的个体和群体产生差异影响效应。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更偏爱选择跟潮汕人合作,这样一种跟社会认同理论和逻辑推理相违背的选择悖论,一方面反映了两种文化共同的理性思维逻辑,另一方面也与两种文化性格及其形成的自愿供给投资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在理论上丰富了文化经济学和社会认同理论的实验研究内容,也在实践中为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惩罚见危不救行为是一项基于“道德愿景”的立法建议。从惩罚的逻辑考察,惩罚一般是以“受害人一伤害人”关系为基础的,不能直接延展至“受害人一旁观者”关系。惩罚措施若要成为法律规则,需满足社会文化特质及民众心理意识,但民众心理意识中对“作为和不作为”的认知差别.以及社会心理学上的责任逃避和旁观者效应,都是立法惩治见危不救行为的掣肘。从“成本一收益”角度分析,可以预测这种立法是缺乏效益的,并可能导致政府和社会的对立和博弈。作为一种条件尚不成熟的法律制度创新,惩治见危不救行为的立法目前是缺乏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以下简称"承认")主流范式的囚徒困境静态博弈和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传统的博弈方法在分析"承认"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流范式虽运用动态的合作博弈重复博弈理论进行了解释,仍没有得出确定的合作解,只是证明了存在出现{承认,承认}结果的可能性,非主流范式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虽然仍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说明了博弈理论的理论张力通过对理论前提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它可以无限的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黄牛博弈问题的特殊性,运用动态非合作博弈模型,研究黄牛博弈的动态进程及其效率结果,进而阐述改进效率的两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买卖双方均基于对或有利益的追求作出选择,从而导致交易进程延迟.在自由选择可能损害整体利益时,增加延迟交易的成本威胁或结成单方联盟有利于改进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双重两难"之第一重在于: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外部性极强的资产,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实际上并不完全适合私人经营;出于粮食安全以及缓解"三农"问题等国家战略的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对"世界银行共识"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市场化改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不是有效的做法;但另一方面,这种公共投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少普惠性等问题,却难以通过政府内部体制改革解决.第二重两难在于:一方面无论提高农民谈判地位,还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都需要以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作为前提,但令人尴尬的另一方面是,小农通常难以自发组织化,仍需"政府主导".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难道已经和资本结合的利益部门会扶持将要与自己谈判、监督自己权力运行的小农组织吗?就此,通过围绕"农民本位"和"社会资源动员"两个主要方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共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后政府支农投资大幅增加,但在"部门和资本下乡"及农民缺乏组织化条件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双重两难"困境--既存在着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基本制约条件如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品问题难以有解.  相似文献   

17.
从对佉卢文含违约惩罚的奴隶买卖文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三至五世纪的新疆南部社会存在着奴隶买卖,也存在着买卖双方的违约行为,而且在一些文书中出现了违约惩罚的条款.违约惩罚条款反映了当地的一些乡规民约,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一些社会制度问题:国家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买卖合法.当时的违约惩罚有两种形式,即物质惩罚和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讨论集中于提出公共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条件,而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围绕着各地区间为流动性税基而展开的税收竞争能否保证地方公共品得到有效提供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发展出一个简洁而又不失一般性的模型,可以利用模型研究流动性、税收竞争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地区间是同质的、且每个地区只能以从源征收的资本税为公共品融资,则地方公共品将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女性性犯罪在女性的犯罪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究其原因,女性性犯罪固然跟性欲有关,但其深层的原因却在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以及女性经济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低下,而民国时期追求性解放风潮的兴起则是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对于女性性犯罪的惩罚,民国时期的法律比以往要宽松得多,但较之于男性则依然要重。  相似文献   

20.
刑事司法对社会和谐的保障和促进,主要是通过发挥其惩罚与保障功能和践行其公正与效率主题.惩罚与保障、公正与效率时常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良策,应是维持惩罚与保障的适当平衡和在坚持公正优先的前提下寻求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实现平衡、统一的途径,只能是构建刑事司法和谐.目前,尤应强调刑事司法"平衡观"的引入和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