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当前在祖辈参与育儿的家庭中幼儿祖辈依赖状况及其形成机制,运用方便整群抽样,采用问卷法对355名幼儿的祖辈依赖、自我概念及祖辈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幼儿祖辈依赖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祖辈依赖程度总体上偏低,对祖辈的行为依赖程度最深;男孩的祖辈依赖和行为依赖显著高于女孩;中班儿童的祖辈依赖显著高于大班。(2)幼儿祖辈依赖与祖辈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与祖辈民主性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幼儿祖辈依赖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幼儿自我概念与祖辈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与祖辈民主性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3)幼儿自我概念在祖辈民主性、溺爱性、专制性和放任性教养方式与祖辈依赖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祖辈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祖辈依赖。因此要改善或预防幼儿祖辈依赖,不仅要改善祖辈的教养方式,还要注重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量表对236名研究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三个方面的研究,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学科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因素在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上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父母亲偏爱与自我效能感、创造力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和创造力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积极型、溺爱型、矛盾型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采取积极型的教养方式;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类型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积极因子有重要关系;4)父母教养方式对男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并检验母亲教养方式在其中产生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婚姻满意度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幼儿焦虑量表对643 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幼儿焦虑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伤害恐惧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具体为5~6 岁组幼儿躯体伤害恐惧水平显著高于4 岁及以下组幼儿,而与4~5 岁组无显著差异;4~5 岁组幼儿躯体伤害恐惧水平与4 岁及以下组幼儿间无显著差异;(2)婚姻满意度与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及幼儿焦虑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民主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3)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强迫-冲动障碍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教养方式在母亲婚姻满意度与社交恐惧、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分离焦虑、母亲婚姻满意度与躯体伤害恐惧、母亲婚姻满意度与广泛性焦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为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自我概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方法:以118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学业拖延程度、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进行调查。结果: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独生与否后,父亲教养方式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学业拖延的预测不显著。2)自我概念能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成就动机对中介路径后半段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我概念很有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的重要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效应会受到成就动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期是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而自我概念如何将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并进而影响今后的发展。暗示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探讨心理暗示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以及怎样利用暗示促使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SCL--90进行前测和后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其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五项心理指标的提高最为显著.本实验对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收效不大.男女生在实验前后虽然心理指标都有提高,但在某些指标上的变化却有差异,因此对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应考虑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邯郸市两所中学的26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对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中高年级小学生父母专制教养、同胞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专制教养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对967名拥有同胞的3-6年级小学生进行施测,运用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Mplus8.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父母专制教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P <0.001);同胞亲密和同胞权利对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43,r=0.15,P <0.001),同胞竞争和同胞冲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1,P <0.01,r=-0.33,P <0.001)。结论:父母专制教养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同胞关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性研究以及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笔者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3-2014年基线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和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 中介作用,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学前教育可得性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等。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 善学前教育不平等;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学前家长教育;发挥多方力量推进实现留守儿童幼有所伴,增进儿童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以及《幼儿问题行为问卷》(家长版)对辽宁省501 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并用SPSS26.0 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负向预测亲子沟通;亲子沟通能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且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要教育建议:父母应理性看待幼儿问题行为,发挥自身榜样作用;采用科学教养方式,提升自身教养水平;建立良好亲子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为从父母教养效能感和祖辈参与教养角度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采用祖辈参与教养量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幼儿问题行为量表对332名3-6岁幼儿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动注意问题、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幼儿问题行为在幼儿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祖辈参与教养高、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祖辈参与教养与父母教养效能感、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提高父母教养效能感会有效降低祖辈参与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家长媒介素养与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以603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媒介素养与幼儿学习品质、民主型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专制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且民主型教养方式及专制型教养方式在家长媒介素养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起并行中介作用。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家长提高媒介素养,营造良性的家庭媒介生态环境,还要求家长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形成温暖的家庭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248名大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攻击性问卷和焦虑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以探索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大学生攻击性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减轻大学生攻击性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60、t=-2.05、t=3.15,P<0.01);女大学生在攻击性问卷愤怒维度的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城市组的言语攻击性得分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父母养育方式、焦虑敏感性和攻击性三者存在相关关系(P<0.01),焦虑敏感性在母亲控制维度和攻击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0.172,95%CI=0.094~0.269)。母亲的高控制水平可通过提高个体的焦虑敏感性而加剧其攻击性,在积极父母养育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焦虑敏感性和攻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并考察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罗特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自评抑郁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内控与抑郁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外控与抑郁相关不显著。(2)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内控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外控没有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外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控没有相关。(4)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可以联合预测抑郁。结论: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积极发展问卷,对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初一、初二、初三194名初中生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团体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有差异。(3)中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