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县释迦塔原有风铃96个,因年代久远,历代都有修补更换,因而现存风铃呈不同形制,多达9种。这些风铃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信息,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辽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钟铃文化和铸造工艺,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它们的存在,不仅是释迦塔建筑的组成部件,更是释迦塔建筑艺术中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艺术学科, 在 “美的艺术” 中形成, 它启动于文艺复兴, 到 19 世纪末定型。 其产生、 演进、 成型在于三大因素: 一是按照美的原则, 从原有的 “泛艺术” 体系中析出一些艺术门类, 形成美的 艺术的门类体系; 二是由泛艺术体系中的生产者演进为美的艺术创造者, 即成为艺术家; 三是美的艺术的展 示场所, 在美的艺术的演进中产生出来, 成为文化中的专门审美场地。 以美为目的的美的艺术, 因与并非全 是美为目的的泛艺术区别开来而得名, 这一新起之名在改变了原来的内涵之后, 因语言简化规律而简化为 “艺术”, 最后成为世界知识体系中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张松 《百姓生活》2013,(7):60-60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高67.31米,外观5层,实为9层。若以纯游山玩水的心态来看应县木塔,没准会兴致而来,失意而去。殊不知,应县木塔在国际学术界名气大得很,它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相似文献   

4.
一、概说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即佛教徒尊称的释迦牟尼(释迦弁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按南传佛教的说法,他的生卒年代为公元前624年至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年至前543年。我国云南省小乘佛教徒称他为“果他麻”)。佛教创立迄今已二千五百余年,不仅对于亚洲许多国家的社会、思想、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成为这些国家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国,形成世  相似文献   

5.
杨盛龙是当代土家族著名散文作家,他创作的民族风情散文不仅以描写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域风情、挖掘各民族文化精神而凸显民族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而且以绘画美和意境美、诗歌美和小说美、象征美和哲理美等多种审美品格显示自己散文艺术的独特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散文艺术表现技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艺术之塔,而艺术美是它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它的生命。美,虽然要以真与善为前提,但它却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真与善的“质”。文学作品本身的系统是一个审美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的真与善都必须首先具有审美价值。如果过于强调了真与善而忽视了美,那么文学作品就与科学论文没什么差别了。生活中那些既真且善的事物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事物不一定是真的和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使是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也离不开作者的艺术裁剪之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地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者的才能就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真实的才能。因此,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其至是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弥补生活真实的局限,强化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震憾心灵的艺术力量。本文所要阐述的错觉描写,便是一种饱含艺术辩证法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是宗喀巴大师主要的弟子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一代高僧.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派遣金字使者携厚礼邀请宗喀巴大师到南京,但因宗喀巴大师有拉萨祈愿大法会、修建甘丹寺等要事在身而婉言谢绝.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派遣以侯显为首的使团入藏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宗喀巴大师仍然未能成行,只好派其弟子释迦益西进京.释迦益西进京后,受到明成祖的极大赏识,封以大慈法王的称号,并赐予大量财物.返藏之后,释迦益西便以个人的威信和名望,以及明皇所赐予的财物,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寺院--色拉寺.本文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的治藏政策和汉藏关系.  相似文献   

8.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的辽代秘藏中有许多佛画,其中包括卷轴画、彩印版画、黑白木刻卷首画和佛经装饰图案。《采药图》的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宋人影响,是辽代绘画中的精品之作;另外6幅彩印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黑白木刻插图卷首画是中国明清连环画的前身,代表着辽代黑白木刻版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叠字的位置、艺术效应以及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吴融诗歌的叠字艺术进行探讨,认为吴融诗歌叠字的种类主要有形容词、数词、动词、象声词和量词,在诗歌中运用叠字可以产生声韵美、造境美、情感美等艺术效应,指出吴融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叠字是其为改革当时过险、过丽诗风而付诸创作实践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佛塔艺术     
佛塔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形式之一。佛塔起源于印度,称为“窣堵波”或“浮图”,这种建筑也是随着佛教从印度而传入中国的,主要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佛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见,层数一般为单数,用金、银、铜、铁、木料和琉璃砖瓦等材料建成。从艺术造型与结构形式上分,大约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等多种。中国的佛塔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佛塔构造主要是基座、塔身、塔刹三部  相似文献   

11.
论上古乐奏形态与《诗经》兴体之原始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曾侯乙墓鸳鸯盒乐舞图入手,分析上古时代的乐奏形态.从乐官装扮、造型及音声模写等方面都体现了图腾艺术的本质特点,即艺术仿生性.作为<诗经>艺术手段的"兴"实际来源于上古乐官文化的兴祭仪式,通过交响性质的"大合乐"召唤神灵、营造神人以和的氛围.随着兴祭原始宗教色彩的淡去,凝固为<周礼>所说的"乐语"和<诗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质家具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已成为世界最大木质家具出口国.中国为美国首要木质家具进口国,美国为中国木质家具主要出口对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美木质家具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通过产品相似性指数和显示性竞争性指数对中美木质家具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木质家具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和较为激烈的竞争性,且中国较美国有竞争优势,中国应向美国出口木质家具.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美两国克服竞争影响、争取双赢提供实证支撑,为中国木质家具产业结构升级和木质家具进出口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满族木屋的考察与保护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木屋是满族先民传统的建筑并沿用至今,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了木屋的特点、结构与陈设,提出了木屋的美学价值和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现今这些木屋受到经济建设的冲击,面临消亡,对其进行保护研究与科学开发是历史的使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在古建筑修缮中依据国际公认的真实性原则,确保古木建筑文物维修用材做到与建造时使用的木材具备"相同树种、相同品质、相同工艺"的做法,愈来愈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个理想目标. 在论述了世界文化遗产古木建筑维修用材特殊性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森林的功能进行了发掘,提出了通过调查古木建筑物,获取古木建筑物所使用的材种规格要求,再通过调整完善城市绿地规划,赋予城市森林一种培育特殊古木建筑维修用材的新功能,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可望实现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存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我国木制一次性筷子最大的出口市场。该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对日本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日本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利弊得失,并对我国限制出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相关政策效应做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领域里,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佤族木鼓并不是产生于某种传说故事,而是产生于他们先人的生产劳动之中。在木鼓的身上,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使之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容,成为佤族文化当然的代表性器物。木鼓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存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7.
汉赋载体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牍、缣帛、玉石、纸张等,其中简牍是汉代最基本的文献载体形式,也是汉赋最主要的载体形式,汉赋的载体多为"木简之薄小者".在用简牍有长尊短卑观念的汉代,汉赋在文献中所处地位不高.再之,简牍在汉代对于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件易得的东西,而汉赋相对于其他文体又是耗费简牍较多的.因此大大地限制了汉赋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对散体大赋的传播消费限制尤甚.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上观照《营造法式》的思想内涵,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宋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地位。《营造法式》总结了唐宋以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的经验,并结合宋代建筑的社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规范和建筑标准,因而成为元、明、清木构建筑的重要范本。当然,与西方的石构建筑相比较,《营造法式》所建立的木构建筑体系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限制的消耗大量森林资源以及健康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被《营造法式》上升到建筑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等问题,即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所逐渐暴露出来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木结构建筑在芬兰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木结构建筑仍然是芬兰的主要建筑形式。介绍了芬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芬兰木结构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对木结构在芬兰建筑中长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中国木质家具反倾销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美国对中国木质家具反倾销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反倾销对中国木质家具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变化,并运用理论模型进一步指出不同程度的反倾销税会导致中国木质家具企业不同程度的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反倾销会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