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文小说的创作贯穿了朝鲜朝500年的历史,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从当时汉文小说的创作群来看,都是男性作家,这为男性目光中的女性形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深入解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发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构建的深层动因主要是对具有传统美德特质女性形象的恪守,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写真以及难舍玉洁冰清。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小说有两重形象:一重是一个宗教意识笃信者形象;一重是一个人道主义诚信者形象,而并不是以往评论者言及的仅一重形象。宗教意识贯穿整个小说世界,是小说世界的主体意识;人道主义涉及小说世界各个角落,是小说世界不可或缺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4.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在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最重要、数目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在他的四十四篇①小说中,写到女性形象的有三十余篇。这些形象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郁达夫小说的特色,本文拟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一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偶像与物质生活提供者,然而,在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读者却很难找到父亲的形象,尤其是正面父亲的形象。缺失父爱的黑人孩子往往陷入人生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莫里森小说通过"父亲"缺失,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完整和健康家园的渴望,同时也从另一个视角控诉了黑人民族受到的戕害。  相似文献   

7.
革命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本文以革命小说中"革命加恋爱"这一叙事主题为出发点,在探究人物形象嬗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革命小说中流浪汉形象、骑士形象以及革命者形象。伴随着浪漫主义等感性因素的不断削弱,创作主体的理性观念渐趋强化,革命小说的叙事理念最终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8.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金瓶梅>里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莲是一个集刁、泼、狠、妒、淫于一身的丑恶的狂荡型女人.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旨在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野蛮,封建法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与残酷.充满着荒唐和罪恶的社会滋生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人物,又是这个充满荒唐和罪恶的社会彻底毁灭了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他一方面力求上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做成了好人;另一方面,在他心灵深处的感情世界里,却一天天走向堕落。他的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张爱玲准确的把握了这个矛盾,塑造出了佟振保这样一个有深度的艺术形象。研究这一形象,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性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张爱玲小说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鲁迅小说《伤逝》中油鸡、小狗和小鸟的动物形象入手,作者认为,油鸡成为子君为官太太暗斗的导火索,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成为寄托子君内心孤独情感的一个载体;小狗阿随的形象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贫困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小鸟则是涓生、子君他们自己的象征.这些动物形象在作为小说叙事线索的同时,鲁迅通过它们引发了对涓生、子君一类小人物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认为;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显得令人惊讶地鲜明生动,就象雾霭突然消散之后,一个岛屿浮现在眼前。”(《论小说与小说家》)《儿子与情人》一直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劳伦斯风格”的小说。沃尔夫的解释和比喻,涉及到“劳伦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被劳伦斯创造性地大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或象征性形象表达出更为深远和飘渺的涵义,形成了劳伦斯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一面。在《儿子与情人》及以后的大量的小说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13.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陌生女人这一情痴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试通过深入细读,发掘这部小说隽永的艺术魅力源于茨威格在创作过程中适度地把握了激情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情爱小说的局限,具有更为纯朴、久远的诗意美感。  相似文献   

14.
安多纳德是小说的两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之间的桥梁 ,正是通过她 ,他们两人才相知相遇。安多纳德是这篇小说的心灵世界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安多纳德在小说中刚出场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在经历了内心决定性的转变与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宰了她的心灵世界后 ,她那凄美的女性形象方才完整地呈现出来。这种转变是通过爱的净化、苦难的净化与宗教虔诚的净化带来的。安多纳德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正是这样凄美的爱和虔诚的力量。它由最后的死亡与神秘信仰所带来的净化得到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是继张爱玲以后,又一个以女性形象塑造见长的作家。以《台北人》小说中的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为例,笔者尝试着从白先生对尹雪艳形象的塑造来细究这个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与意义。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目的可能根本不在于描写人物的容貌和生活。容貌和生活总是鲜活的,鲜活的东西总会老去枯萎。而永远的尹雪艳,也恰恰因为“永远”,因为这个几乎是失败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单调与空洞。  相似文献   

16.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领军人物,是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中的形象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其中该小说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超的长篇小说《小雪》在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及结构艺术等方面,对萌芽期的新文学长篇小说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小说选择以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构建现代人生的人学立场作为主题,这些发见仅在当时就已显出深度,相应力度自是不弱,并且超越时代至今仍意义不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刻画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抑郁型的儿童形象、第一个"恶母"形象;在结构上,小说情节紧凑自然,故事有始有终,布局匀称合理,结构井然有序,其形式虽似短制,颇同长篇,堪称新文学萌芽期(1922-1926)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没有斗败的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言放弃的斗牛士曼纽尔的形象。在小说中,海明威主要通过不同场景中的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使用,使主人公曼纽尔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