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又被称为网络日志,是将自己的文章或图片放到网络上供人阅读广为传播;播客,是在博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音频甚至视频的内容。随着播客的出现,博客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人预测,两年内,包括播客在内的博客广告将成为在线广告的主流。这一预测或许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的博客营销势必打破今天网络广告乃至互联网营销的格局。一家美国调研机构就博客使用者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写博客的人还是经常阅读博客的人,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较高的收入;他们年轻,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此  相似文献   

2.
随着博客在中国的普及,博客在网络公共关系中的价值和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业界人士发现和应用,以公关和营销传播为核心的博客应用已经被证明将是商业博客应用的主流。本文主要探讨使用博客开展公共关系的操作途径,策略以及如何对博客进行舆论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的web2.0时代最重大意义是为互联网用户搭建了一个话语平台,使受众从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角色界限。在文字表达领域,博客让每一个人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播客的横空出世,意味着网络日志从无声走向有声,开创了新的网络传播形式,从文字图片的表达走向音频视频相结合的立体表达阶段。但由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复杂性和匿名性给播客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播客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一些问题,如何使播客发挥积极的作用也是当今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博话语场中的意见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的问世也预示着一个媒介新时代的来,临。当今中国,微博继博客、播客、SNS之后迅猛发展,并以其短小、快捷的传播特点,博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IM众家之长,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最主要、最炙手可热的传播平台之一。而微博在改变和分散话语权、下放信息传播权利的同时,也加剧着信息传播权的集中,微博话语场中的信息和意见日益为意见领袖所掌控和引领。在这样一个民意涌动的时代,微博意见领袖更是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博客是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发布个人日志的交流平台。负责任的博客提倡共享,崇尚奉献。博客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利他德性的养成。同时,博客现象也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淡化.婚恋道德意识淡薄。博客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博客“火”了。目前,全球博客总数已经超过1.4亿,博客数量正以每秒10个的惊人速度持续增加。同样这种风潮也已席卷中国.去年百度就中国Blog站点进行的深入调查表明.截至2005年11月底,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达到3682万,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业内某专家就乐观地认为,中国已经随着全世界奔跑着进  相似文献   

7.
李佳璐 《公关世界》2023,(14):28-30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舆论、声音和情绪,主要以评论、帖子、微博、博客等形式的信息呈现,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体认知和情感表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网络舆情已成为一种难以忽视的力量,为校园应急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目前各高校已将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列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下面将对高校网络舆情多元化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一种网络日记“博客”(BLOG)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展露出它的无限风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学者,或隐姓埋名、或堂而皇之,在博客上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表达自己对周遭点点滴滴的见解,尤其是他们通过博客网站对一些政治活动角度独特的关注和评论,使得博客思想逐渐为大众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线阅读各家博客网站。博客会成为一种挑战主流媒体的新的舆论力量吗?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一种网络日记"博客"(BLOG)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展露出它的无限风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学者,或隐姓埋名、或堂而皇之,在博客上记录着自已的生活和感受,表达自已对周遭点点滴滴的见解,尤其是他们通过博客网站对一些政治活动角度独特的关注和评论,使得博客思想逐渐为大众所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线阅读各家博客网站,博客会成为一种挑战主流媒体的新的舆论力量吗?  相似文献   

10.
博客既作为网络日志存在,又指那些生存在博客圈中的写者或读者。在互联网广泛覆盖的今天,博客阅读成为茶余饭后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多情况下,我们称写作博客的人Blogger,实际上对于生存于Blog world(俗称“部落窝”)的广大读者来说,Blogger不得不成为博客生态中的关键元素。就像韦伯主义者所坚持的那样,电子媒介的交流使得社会进一步分化为各种亚系统,博客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亚系统特征的社会存在方式,可称为“电子社群”。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进步,促进了科技的高速发展。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巨大突破与变革,是目前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基于5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的大生态群,使传播的生态与格局发生改变。分析5G通信技术的特点,研究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探讨5G通信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旨在促进媒体融合,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代老年》2007,(12):6-6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央海岸一家养老院中的107岁老太奥利芙·赖利堪称是世界上最老的网民和网站博客主人,奥利芙在两名朋友的帮助下,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名叫“赖利的生活”的博客,讲述过去100多年中她经历的各种故事。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2年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王俊秀将英语“Blog”翻译成汉语“博客”开始,博客潮流悄悄成为了2004年间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现象。今天你博了吗?成了城市青年们嬉笑的暗语。两年的时间,博客在中国正悄悄从小众乐趣,演变为大众趣味。  相似文献   

14.
刘芹 《女性大世界》2006,(7):128-130
因为木子美等一批暴露隐私的女博客出现,网络日志在中国掀起了滚滚热浪。随着文人、名人的不断加入,在网络上写作和阅读变成了一种时尚而热门的生活。作为一种纯粹的个人空间,“全民皆博”已变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大批的白领、精英、学生在博客领域开疆辟地,从柴米油盐到风花雪月,从个性体验到生活烦恼,事无巨细,悉数汇报,享受着完全由己的自闭和自我暴露。老师通过博客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博客求职,职业女性在博客上发泄或释放,博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普通人的表现欲和窥私欲。  相似文献   

15.
当网络生活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博客正在成为商业世界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当公关遭遇博客什么是中国民间社会过去一年最流行的热词?非典型答案:一、超女;二、博客(Blog)。正如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所说,2005年是中国的博客大众化元年。直至眼下,“徐静蕾博客点击超千万”、  相似文献   

16.
杨国栋 《现代交际》2023,(3):83-86+123
“内卷”作为近几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的热词,不断地被解构、重塑,从而走向泛化传播,很多人被裹挟其中,成为引发社会焦虑的诱因。本文从概念、外延、泛化和异化四个方面分析“内卷”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机制,了解不同主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目的,探析“内卷”背后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博客广告,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博客平台为企业推销产品、塑造品牌、树立形象做广告。随着越来越多名人和企业家加入“博客一族”,博客已经高度吸引眼球。据互联网使用研究机构皮尤网络与美国生活(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最新统计,美国1.2亿成人当中,有7%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假设每个人建一个博客网站的  相似文献   

18.
王克荣 《公关世界》2008,(11):29-30
博客最早出现于1994年的美国,2002年由方兴东引入中国大陆,2004~2005年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2006年底,中国的博客作者数量为1750万,博客空间超过3300万个;2007年12月2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则显示: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共有网民1.8亿,博客空间7282万个,博客作者4698.2万人,平均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政治博客则是网络政治传播的一种重要参与形式。本文针对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博客(BLOG)是英文Weblog的缩写,中文译名为“网络日志”,而“Blogger”则是指写“BLOG”的人,指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快速发展,预计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共有网民1.8亿,博客作者(Blogger)数量已达4698.2万人,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