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冬 《社区》2013,(29):39-39
中国人现在爱说“剩女”,日本没有“剩女”这词,“剩女”却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10,(10):23-24
近来,各种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各种有关“剩女”的报道载满报端。放眼全球,其实并不只有中国有“剩女”问题,各国都有“剩女”大军。  相似文献   

3.
钟钟 《人生与伴侣》2011,(11):12-13
2011年是娱乐圈“剩女”的春天,继大S、林熙蕾、范玮琪、孙燕姿等女星结婚后,感情生活一直低调的41岁女星刘若英也于2011年8月9日传出婚讯,她与从事财经行业的钟石在北京领取结婚证,摆脱了“剩女”称号,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4.
一个朋友,今年40多岁了,去年离了婚。他们离婚的原因很时尚,也很俗套:朋友的前夫婚外恋上了一位“剩女”,“剩女”怀孕后坚持不打胎,且扬言若不与之结婚,就大闹特闹……我知道朋友离婚后去看她,一进她家门,却看见她前夫正和她带着儿子给水族箱换水。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社区》2012,(35):62-63
近年来,随着单身男女日渐增多,每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对于解决单身婚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在古代也是相当重视的。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子,整个社会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剩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的朝代提前女性的婚配年龄,强制出嫁:有的设立“官媒”“拉女配”,强制结婚;有的甚至颁布“处罚条例”.对“剩男剩女”进行惩处……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众媒介暗合并助推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剩女”沦为宣传消费与制造欲望的工具,男性霸权意识乃是其间经久不衰的文化原动力。通过深入解读近年来的“剩女”题材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媒介努力建构的姿态各异的“剩女”形象实则映射出现实生活中大龄未婚女性的生存困境,女性仍处于男权中心话语的外围,消费文化视阈下女性的自立只不过是男权文化遮蔽下的虚幻图景而已。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解读“剩女”现象以及所产生的窘境,剖析这一窘境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勇 《今日南国》2007,(5):13-13
据报道,情人节甜蜜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痛神经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简单地说,就是单身人士。虽是“剩”下的,但其中不少人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自身条件,形象好、职位高、收入丰……既然如此优秀,为何“沦”为“剩男”、“剩女”?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伴侣》2011,(5):5-5
现在是“剩男”“剩女”的时代了,除了忙碌的生活压力,还有什么因素造成了众多的单身贵族?哪些行业盛产单身,参考一下,看看有没有你?1.会计师事务所单身原因:女多男少,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2.公关、广告公司单身原因:认识很多人,但把工作关系转为恋人关系的很少。  相似文献   

10.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北京30至50岁单身人数约在10万人左右;2002年,北京、上海等地这个年龄段的单身人数分别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而到了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  相似文献   

11.
当代“剩女”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女性在职业复出与婚姻回归之间的心理纠结,加剧了女性婚恋的紧张。文章从博弈视角切入,得出女性依据传统婚配机制与诉求取向进行婚配博弈,形成一种婚配困境的纳什均衡。婚配帕累托改进可以在“剩女”数量激增与婚配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可以从婚配梯度与错位中转变,促使两性交往方式与取向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剩女”网络征婚,结果却被比她大15岁的越洋骗子骗色骗财。在她被骗30万元后,才知道还有好几位通过网络征婚的女子,在这个越洋骗子的花言巧语下,和她一样财色双失……  相似文献   

13.
刘政 《今日南国》2006,(9):12-17
非美女的“没女”,没长相,没身材,没青春,没学历,更没钱的女人偏偏能制胜美女;非圣女的“剩女”,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却对婚姻超然淡定,没有信心,成了“剩下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剩女猛于虎。不可否认,80%以上的剩女都是自身条件优渥,或者自认为条件优渥的女人。当她们步入而立的门槛,能否走入婚姻将面临着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剩男剩女"成为当今社会的讨论热点,剩男剩女现象被问题化,从其文化根源上来说,与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对家庭婚姻的重视分不开。造成剩男剩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分析器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了文化学解读。  相似文献   

16.
安慧 《新天地》2011,(1):20+22
不久前,一部聚焦当代都市大龄"剩女"的电视剧《大女当嫁》隆重登陆央视。该剧描写了都市中的白领"剩女"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时的苦恼与困惑。关于中国"剩女"的话题,再一次  相似文献   

17.
“剩女难嫁”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百姓生活》2014,(7):29-29
读者问:5年前,我通过考核成为一家公司的职工。5年来,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外出,为此成为一名“剩女”。最近,我终于与一名心仪的男士恋爱,并准备结婚。公司获悉后,竟然决定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一旦结婚,将产生婚假、产假等一系列的假期,会给公司的工作带来影响,而这也是公司多年来“不成文的规矩”。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9.
朵丽丝·莱辛笔下的茱蒂斯和方方笔下的华蓉都是大龄未婚的知识职业女性,符合我国目前倍受关注的“剩女”形象的标准.两人都因为单身一直面临着来自周围朋友和同事的压力,也都同样的在内心深处渴望真纯的爱情.但两人在寻爱之旅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别:茱蒂斯任何时候都主动且遵循自我内心,而华蓉则表现得矜持且顾虑重重.这种差别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原因.朵丽丝·莱辛借助茱蒂斯形象所作出的独特表达对我们正确看待理解“剩女”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下存在的“剩男剩女”现象,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不加以调整,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将从社会方面、制度方面等具体阐述,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