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子林 《理论界》2006,4(3):124-125
如今,宗教信仰自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各国政府奉行的基本政策。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宗教到人为宗教两个阶段,一神论是宗教压迫的根源,宗教自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宗教信仰经历了从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到人人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的过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宗教,古往今来,人们对其充满着虔诚而神秘的信仰,影响并统治着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思想已达千年之久。有多少人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却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年龄性别,面对着它诚惶诚恐,顶礼膜拜,有多少生动的神话故事和不朽的文艺作品描述其神奇的魅力;它又是多么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许多领域!宗教信仰不仅是宗教徒虔诚祈祷的心愿,亦是宗教研究要探求的奥秘。为了探寻宗教信仰何以产生与得以存在的根源,本文试图对宗教信仰发生的动因问  相似文献   

3.
关丹 《理论界》2012,(3):91-92
古典社会学理论中,韦伯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面。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源,而韦伯从文化和宗教信仰角度探寻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产生的精神根源。20世纪晚期以来,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究竟韦伯真的是一名唯心论者还是世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韦伯。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展开,分析韦伯的方法论视角并对其著作重新解读,并得出韦伯思想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突出的犹太人问题和布鲁诺·鲍威尔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于1843年秋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该文是马克思在世界观上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马克思宗教观自觉向唯物主义转型的重要标志。《问题》通过对犹太教秘密的揭示,第一次用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指出了人类摆脱宗教桎梏的正确道路;该文还把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提到人权的高度,充分肯  相似文献   

5.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信仰家庭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北朝家庭的佛教信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即以家庭和家庭成员为关注焦点,重视宗教信仰实践,并且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当时的家庭,之所以成为宗教信仰的单位,一方面在于环境的熏染,另一方面,也根源于家人的有意弘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道德宗教化”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道德宗教化的历史根源,论证了道德宗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中应正确对待和高度重视宗教信仰的道德效应,努力将宗教信仰与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宗教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科学地评价了信仰在认识中的地位; 全面分析了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所起的多方面的作用, 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信仰背后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这些批判研究为研究信仰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根据和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在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 科学的理论给予信仰积极正确的引导,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 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信仰, 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与侵华战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是日本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形成并经过承袭、流传或吸收外来文化而铸就的共同心理习惯、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理想境界以及国家观念或意志。传统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源,使命意识是其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利益意识是其本质之所在,以上三者构成战前日本主流的民族意识。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最终导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战后又拒不认罪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宗教问题长期存在,有其自然、经济、认识等诸方面根源,其特殊复杂性与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国际斗争相联系。正确处理西藏宗教问题,根本途径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全面贯彻我们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的超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浪涛勃兴,为宗教的消亡创造了条件,亦即说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及认识根源逐步减弱的今天,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信仰还在继续,部分国家还出现宗教狂热,在中国,宗教信仰在回升。我们如何从现代视角去解释这些现象?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把宗教信仰只看作是“落后”“愚昧”的观点,已无法解释当今宗教“热”的问题 恩格斯说:“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古希腊戏剧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古希腊社会、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从古希腊戏剧的题材、结构、情节乃至内容里,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古希腊的戏剧演出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胡新生 《文史哲》2003,(1):112-117
西周金文所反映的射礼包括三类性质不同的活动 ,即军事性的射术训练、宗教性的射牲仪式和娱乐性的集体游艺活动。这三类射礼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 ,其中与饮宴、乐舞相结合的娱乐性射礼为东周时代更加复杂规范的乡射、大射、燕射、宾射诸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往的研究者对西周射礼的性质差异未作细致分辨 ,有些看法如西周已没有“贯革之射”,《仪礼》所记射礼属于军礼 ,西周存在“射鱼”之礼等等 ,都不尽符合史实 ,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
黄显松 《学术探索》2007,(5):123-127
西双版纳傣族人生礼仪、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水文化现象和傣族水文化的内涵,揭示了傣族生活中水如何从物质文化向影响傣族民族性格、观念、信仰的非物质文化的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净明道与传统道派关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考察了宋元净明道的思想观念与宗教仪式,并探讨了其与传统道派如天师道、灵宝派、上清派、钟吕金丹道等的关系,认为净明道乃是当时融合了符箓与内丹之说为一体的新兴道派。  相似文献   

15.
喜马拉雅山区分布着信仰不一、文化各异的大小数十个民族,其共同地域生态催生并整合出山地民族宗教文化的相似性特征(如宗教认知中强烈的山地空间感,与山地环境相关联的神圣观念,热身色彩的仪式活动),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环喜马拉雅宗教文化圈。喜马拉雅山区范围内的地域性差异导致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分布。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万物有灵信仰等)、体系化宗教(藏传佛教等)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型宗教(如萨满教、本教)等三种类型的宗教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信徒众多,特别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有的民族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本文全面论述了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特点以及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措施,同时就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韦羽 《阴山学刊》2009,22(4):64-69
德籍传教士穆天尺是罗马教廷传信部派往中国的早期遣使会传教士之一。他在华传教四十余年,曾任四川宗座代牧主教27年之久(1715—1742)。期间与来自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马青山主教对四州教域权的归属周旋颇久。穆天尺同时致力于在川传教,重视培养中国籍神职人员,并制定和颁布规范神职人员与宗教生活的训令。虽然自穆天尺之后,四川成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势力范围,但是他的种种努力,为四川.在禁教时期仍然成为天主教传播的良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such as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sk their members to contribute money as a part of membership and rely on these contributions for their survival. Yet often only a small cadre of members provides the majority of the contributions. Past research on congregational giving focuses on cognitive rational processes, generally neglecting the role of emotion. Extending Collins’ (2004) interaction ritual theory, I predict that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during religious service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gi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ir income to their congregation than those who do not. Moreover, I argue that this effect will be amplified in congregational contex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ggregate levels of positive emotion, strictness, dense congregational networks, and expressive rituals. Using data from the 2001 U.S. Congregational Life Survey and multilevel modeling, I find support for several of these hypothes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cesses underlie congregational giving.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廉村的规划布局与空间形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象,包括环境观、防御意识、宗法血缘观念、礼制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以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20.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传播及信仰差异三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