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爱因斯坦在孩童时期,是一个反应慢、动手能力差的"笨孩子"。在度过了常受嘲讽的小学后,他进入了慕尼黑卢伊特波尔特中学,由此改变了他的学习命运以至于他一生的命运。在这所中学里,他除了找到了他的学习兴奋点——数学之外,还如海绵吸水般阅读、欣赏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的作品。在进入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后,他更是沉醉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中,一些教授看他阅  相似文献   

2.
某个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他对学习这门学科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这门学科。如果让他发现这种的自我观念是错的而改变这种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相应改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错误定义,这样他的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记得有一位学生给我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3.
丹子 《今日南国》2008,(3):39-40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患了"网瘾",畅占亭也不过就是一个公司的普通经理,根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有名,成为一个教育家到处演讲,被各家媒体报道,甚至还被凤凰卫视陈鲁豫所采访.这就是命运的选择,为了把儿子拉回正路,他孤注一掷地辞去工作,顽强抗争,最终,他不但改变了儿子,也改变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人的意念决定着他将吸引来什么样的宇宙能量,这种意念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财富、精神面貌,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揭示的规律。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股市。  相似文献   

5.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亡国之使”的经历改变了他的命运,给他的作品增添了几许忧愁。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内容丰富、情感多样,具有思念故国的惆怅、贰臣身份的惭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无奈、壮志未酬的失意、故国将灭的忧虑等多元主题。庾信对隋唐诗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诗人的作品与他所处的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部环境对人的内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一个诗人的诗作,必须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经历来看诗人的创作心理。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看法。这组诗的创作心理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思想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金生出生于松花江畔山青水秀的吉林市,学生时代的他酷爱文学,想做一名文学家,但“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他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运之下的无望作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一般写主人公与命运做着艰苦的斗争,并在命运之中苦苦挣扎。在当时人的眼中,命运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支配人,支配自然,支配一切生灵,甚至还可以支配神。命运是一种无上的力量,不可避免,也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9.
王充认为人有宿命,而道德高尚、才能卓著的“贤者”的命运几乎必然是困厄的,面对贤者命困的窘境,王充推演出一套关于命定之下个体何以修为的理论。在王充看来,人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性”,操行与命运无关,由此他论证了人在命运面前始终辨明“善恶之行”并坚守“胸中之志”的可贵。对“贤者”的建构,是《论衡》阐释“命”的关键点。贤者不合于流俗,未必以富贵、长寿等“好命”为人生理想,相反,其时常因坚守道德和志向而招致不容,陷入窘迫。但贤者生命价值的实现却不受限于命运所规定的名位和寿命。据此《论衡》推演出“素相”之身份论和“文章”之实践论,为命运不济之贤者建立安身之所,提出贤者超越命运的可能性。“贤者命困”论源自以《穷达以时》为代表的“天人有分”儒家境遇观,也是东汉时代初步觉醒的个体主义思潮在命运观念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从农村孩子到大学教授,文学不仅改变了聂茂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作为一个全能型的作家,聂茂对各种文学门类的创作都进行尝试,虽然分散了一些精力,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看来,文学就是一场马拉松大赛,大赛的终点也许就是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中,"共同体"在差异与冲突中不断被建构,这书写和表达人类发展依据和需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人类命运发展"所构建的理念,它具备一定共识基础,其中"他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他者"在人类和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推动"类"意识和共同体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他者"方式探讨和对比共同体的起源与人类的特性,可获得共同原则和合作意识,加速"他者"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中产阶层分化的现实,同样也改变了中产后备军的命运刘堪至今还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毕业时接受那份高薪的邀请。2005年,刘堪从上海同济大学通讯专业毕业,凭借学校名声和所学专业,他获得了一家外企的邀请,第一年的薪水是7万人民币。但刘堪并没有接受这个邀请。"我当时觉得机会多的是,7万并不能打动我。"他说。他选择自己  相似文献   

13.
乞丐的命运     
僵化的思维将机遇拒之门外。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  相似文献   

14.
"太子参改变了柘荣10万农民的命运,也改写了柘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位分管农业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太子参的命运?柘荣人认为,是商标--一种"从地里长出来"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金芳 《北京纪事》2011,(10):45-47
北京儿童医院七病区 孙笑天,一名普通的80后,普通的中学生,拥有无数好孩子的特征:他是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是所有老师心中的清华苗子。但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  相似文献   

16.
聂茂早期散文作品,主要以故乡作为聚焦对象,以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为线索,抒写自己对故乡和父老乡亲的怀念与挚爱,手法大都以记叙为主,也夹杂着少量的议论和抒情。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农民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的肯定,又有对农民愚昧、落后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既有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改变他们命运的真诚渴望;既有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父老乡亲的感激,又有对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封闭心灵的遗憾。作为乡村边缘人和都市漂泊者,聂茂散文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认同仍旧是给予他智慧和生命的父老乡亲以及滋润他健康成长的乡村厚土。  相似文献   

17.
诗人刘禹锡     
历史是評价作家的最好見証人。然而封建社会的历史对作家是不可能公平的。刘禹錫也享过盛名。与他同时期的自居易就曾說:“四海齐名白与刘”,清代的沈德潛甚至认为白居易与他“不可同日而語”。这些評价是太高了一些。但即使如此,也沒有使他的命运更好一点。他的桀傲不馴的性格与勇于革新的精神,毕竟是与封建社会温柔敦厚的詩敎大相逕庭的。他創造了許多諷刺詩,所以一直担着許多罪名,苏东坡学他,也挨了駡,他学习民歌最有成績,虽然也有許多人称贊过,这也許有时候文坛太  相似文献   

18.
阿庇安是罗马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结合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他的命运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强调命运对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人可以在命运面前发挥能动性.另外,他的命运观里面包含了一种弃恶扬善的思想,还论及了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被环境所改变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斯佳丽和艾米丽的不同命运来探讨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适应环境来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一段“长安仗剑又庭内花开”的故事,伴随周杰伦的《菊花台》,说由道尽了一段宫廷中人的人生命运。母后: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大王子: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两种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的人,对同一问题的阐述角度也不同。母后的叛逆与大王子的软弱均由此彰显。现今社会里,人们似乎更愿意采取一种折衷的态度,比如“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显然,影片中的母后和大王子在人生态度上各自走了两个极端,只是有一点值得深思,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影片中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最终的命运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