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产值增加、文教进步、结构演进和体制变革的综合性进程.这样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发展过程,必然引起社会结构、分配机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的巨大变革,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边境社会稳定与边境民族心理、文化特征紧密联系.问卷调查显示,在直接与越南北部接壤的滇越边境民族地区,当国家所实施的边境政策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边境民族的物质需求抑或文化诉求时,滇越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意识都会得到逐渐增强.滇越边民基于国家惠边政策所培养起来的双重心理,往往通过其极具鲜明族群文化特征的群体生活行为充分表现出来,激励着滇越边民积极参与和创建有序边境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1,2(3):67-71,94
新中国建立以来,四川藏区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了民族分裂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尊严,基层组织建设是藏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干部机制、党政工作机制缺乏应变能力,大批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失,四川藏区基层组织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的状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探索完善新机制,不断强化基层政权等措施是稳定藏区的战略性抓手。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已实施几年,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仍显滞后。本文从法律运作的角度,探讨了促进西部民族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及制订相关法律的必要性,以期为西部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国家认同程度如何,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意义特别重要。以是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成为我国当下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宏观看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在尊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强化各族人民之公民意识,培养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从结构主义及功能主义角度,分析了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九大要素及其关系,以及它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九大要素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民族众多、宗教繁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影响地方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失衡、户籍制度差异,以及民族宗教问题。本文根据对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矛盾演化的成因及过程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稳定的协调并进。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就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此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中的社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出发,阐明了社会化在维持社会系统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西藏社会的特殊性出发,研究了我们该如何把握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中的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规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稳定和越轨行为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民族成员丰富多样的精神需要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由于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的碎片化原因,导致民族文化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如何运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建设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满足各民族成员的精神需要、服务于社会稳定和谐是广西民族自治的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文化建设主体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文章利用整体性-网络治理的理论工具分析广西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依据整体性-网络治理的主旨提出整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小康事关全局。本文就青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及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束锡红  聂君 《民族学刊》2019,10(1):12-21, 99-101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汉藏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民族团结源远流长、经济发展有利于汉藏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汉藏民族关系是“汉-藏-蒙-回-土”多元格局中的核心、藏传佛教在汉藏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指出影响汉藏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问题:民众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实施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依法治理保障汉藏群众根本利益,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晏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全阀机制不仅指社会冲突本身,也指社会政治机构避免或减少危机的一种机制,它可以使不满社会结构的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保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我们应抛除对社会稳定的僵硬思维,更全面地从更大的系统去理解社会稳定的范畴。西藏地区建立安全阀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建立社会心理调控机制以及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性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事实评定指数和稳定信心指数两个方面,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路径和变化趋势展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稳定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论述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在当前维持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稳定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产生于差别,差别有两种,一种是文化差别,另一种是结构性差别。只有文化差别的民族之间虽然会有一些误解和矛盾,但这些误解和矛盾都比较容易解决,他们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并逐渐融合。而有明显结构性差别的民族之间则很难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很难避免激烈和持续的冲突。中国民族政策的长远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民族之间结构性的差别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因此,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不同的民族能够和谐相处,也就是让多民族国家能够维持统一的根本出路是缩小民族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一旦不同民族之间消除了这种差距,文化的多元与融合,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就都有了坚实的保障。境内外敌对势力的任何挑动破坏都不起作用,无法撼动。  相似文献   

19.
边疆民族心理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它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对边疆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必须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淡化民族自我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概念 ,本文探讨了二者对祖国统一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者之间的互相关系 ,指出巩固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稳定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