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新常态下,"减税降负"以激发企业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僵尸企业角度探讨中国企业税负的扭曲和结构性问题。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正常企业(即非僵尸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全省份僵尸企业资产占比每提高1%,正常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平均提高0.263%,具有统计和经济显著性。财政压力越大的省份,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实际所税税率的影响也越大。上述结果在不同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工具变量回归中保持稳健。僵尸企业的影响具有跨行业效应,正常企业所在行业内僵尸企业越少,受其他行业僵尸企业的影响越大。企业规模越大,实际所得税税率增加越多。"鞭打快牛",造成资源错配。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既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可以降低正常企业的税负,一石二鸟。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威风 《管理学报》2010,7(7):1085-1090,1106
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和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指数越高,企业长期债务的比重越高;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长期债务的比重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都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上述研究结果说明,财政分权改变了制度环境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行政级别这一全新视角重新解释了城市的生产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发现,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水平也越高,但城市级别对TFP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高级别城市民营企业的TFP反而更低;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并且这一效应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城市级别对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反而具有改善作用。城市级别发挥作用的渠道包括高级别城市的企业政府补贴更多、人才优势更大、融资便利更多、地方税负更小,其中前3个渠道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地方税负主要体现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本文的研究推进了对城市生产效率的理解,并且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行政手段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僵尸企业存续对就业稳定的作用,使得地方政府有放缓处置的行为动机,但实际效果和后续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从就业增长视角出发,首先构造市场均衡模型推论出僵尸企业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逻辑,随后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的就业增长产生明显的排挤效应,且该效应通过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进入退出障碍两条渠道得到强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既抑制了正常企业的潜在就业机会又对在位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僵尸企业占比显著抑制了正常企业规模的扩张,并相对而言提升了僵尸企业的福利和工资水平,阻碍了劳动力的自发流动;就行业特征和企业规模的异质性而言,僵尸企业对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规模企业就业增长的排挤效应更强。通过工具变量和替换测度指标,检验了基本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为地方政府坚定推进僵尸企业清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徐立  吴文锋 《管理评论》2021,33(12):3-14
实体经营与金融投资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地域特征着手,探讨了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之间的资源配置选择与效率呈现出的地域性的差异.结果 表明,东部地区上市企业经营收益越高,则会有更多资产投资于金融资产.但是,金融资产对经营收益的"挤占效应"却是西部地区更严重.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地区软环境指标能够解释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随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增高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的下降,金融对经营收益"挤占效应"的负向边际效果逐渐下降,说明政府与市场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落后地区的软环境水平有利于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为研究目标,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联合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U”型关系;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金融化会促进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程度;联合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仍存在“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应计盈余管理和联合盈余管理的“U”型影响更加显著。提出建议: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和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企业管理层应合理支配企业剩余资本,平衡好经营性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比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对管理层作出金融化决策行为进行管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减少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  相似文献   

7.
邓建平  饶妙  曾勇 《管理学报》2012,(6):936-942
以市场化环境及企业家政治特征的视角,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动机。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等制度环境深刻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建立。市场化程度越低、政府对市场和企业干预程度越高、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越低、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越低和法律保护环境越弱的地区,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程度越高。研究还发现,政治关联型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其政治关联的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市场分割对企业异地子公司分布及效果的影响,并判断市场分割背后是政府之手(中性政府、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中哪一类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导致地方国企相比民企有更少的异地子公司分布,该结论在母公司、子公司和新增子公司样本中,以及考虑了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子公司分布效果发现,市场分割降低了地方国企的公司价值,也增加了地方国企的过度投资;并且这些效应均随地方国企异地子公司分布的增加而减弱;但在民企中均不成立。这些结论表明市场分割主要扮演了政府的"掠夺之手",虽然地方国企的异地子公司能一定程度上逃离这种掠夺,但由于市场分割增强了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地方国企异地子公司的建立更加被限制。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政府之手的相关研究,其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子公司分布的动机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实际利润法和过度借贷法识别了僵尸企业,发现重化工行业和劳动密集行业、西部地区和能源大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较高,并且僵尸企业比例与国有企业比例高度正相关。本文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僵尸企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发现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技术比较优势可以解释僵尸企业的出现,因为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生产效率低、盈利能力差,最终只能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银行贷款维持生存,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10.
已有文献考察了地方国企发展金字塔结构的动机,但并未关注这种动机发展的金字塔结构对资源配置及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本文以2001-2012年A股主板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在中国国有产权无法直接转让的背景下,金字塔层级因放权而减弱了政府控制,政府对地方国企的"支持之手"和"掠夺之手"均被削弱。具体表现为,地方国企金字塔层级越多,长期贷款相对越少;这种长期贷款的减少程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降低;但长期贷款使用效率却相对越高。这些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和银行监督、企业贷款需求两种竞争性解释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企金字塔层级降低长期贷款以及提升长期贷款使用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县级国企中,在省级国企中并不明显。本文以中国国有产权下基于放权的金字塔结构的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丰富了世界范围内金字塔结构的相关研究,其结论对认识中国地方国企金字塔结构和国企改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可能引发地方激励异化,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会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支出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和土地价格上升是财政纵向失衡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正向渠道;而财政纵向失衡带来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负向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和高经济竞争地区更加明显。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是偏离最优效率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各层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影响辖区内企业决策的微观机制,将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那么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能否缓解这一局面、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通?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上市公司在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行为衡量资本要素的流动性,系统考察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能够促进资本流动,表现为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显著提升了辖区内上市公司设立异地子公司的比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提高了政府放权意愿,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进而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地区行政壁垒较低、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及民营企业样本中,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丰富了制度性政府行为影响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为当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投资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助于企业构建作为竞争优势获取机制的动态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本研究使用世界银行的分层抽样企业调查数据,探讨了政府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所在地政府质量越高,企业净利润中用于投资活动的比例越高。第二,企业投资决策不仅仅依赖于政府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各自的单独影响,而且依赖于政府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互动影响关系。在既定的政府质量水平下,企业越是倾向于向"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时,越能够激发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有关政府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方面的认识。企业的"投资之帆"只有在"政府质量之风"更加强健有力之时才能顺利地"乘风破浪",而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被作为帆船前进过程中的调节工具。这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企业投资、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级政府应把政府与市场边界建立在法治化基础上,以法治为杠杆寻求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最佳平衡点。要坚持政府与市场并用。政府与市场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使政府调控行为与市场调节形成均衡机制。我国推进经济新常态,需要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运用法  相似文献   

15.
陈西川 《管理世界》2015,(2):170-171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划分的四大区域,其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要求应有新的区域经济划分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认为,"两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经济模式是政府模式存在的最深刻的经济渊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无论单独的市场或单独的政府都可以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在于,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格局是否有效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背景要求,即使有效,实现这种资源配置的成本也可能不尽相同。建国之初的经济发展背景表明,在国民经济尚没有形成体系,经济本身缺乏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在推力和组织,因而传统计划经济的地方政府模式,对于集中有限的资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计划经济下地方政府模式的致命缺陷就显露出来:一是决策制约,政府不可能拥有从宏观到微观决策的全部信息和完全掌握正确决策的要素;二是微观约束。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内在动力和准确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刺激,微观不活,宏观效率低下。克服上述缺陷的途径是: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置市场准入等障碍,从企业谋取私利,或将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为有偿服务,这种行为被经济学家称为“权力经济”: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权力正在从市场资源配置中“缩”回手去,权力经济也正在扭扭捏捏地逐步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8.
鞠晴江  鞠鹏  代文强  冉伦 《管理科学》2021,24(6):101-116
以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和整体质量的补贴政策为背景,建立包括政府、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动态博弈模型,将产业数量目标、高质量发展目标及补贴预算约束等政策特征纳入模型,对单位补贴、销售奖励以及差异化单位补贴政策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发现:在确保政府补贴绩效为正的条件下,政府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单位补贴可增加新能源汽车的 市场需求量,并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叠加的销售奖励不仅可改善单位补贴的市场结果,还可提高政府补贴绩效.考虑汽车质量的差异化单位补贴在不降低市场需求总量的同时,可减少低质量车的需求量并增加高质量车的需求量.单位补贴的最优值主要由政府设定的数量目标和制造商单位成本决定,数量目标和单位成本越高,则单位补贴越高,但政府补贴绩效越低.  相似文献   

19.
政府干预、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方军雄 《管理世界》2008,(9):118-123,148
本文考察了在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的背景下不同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决策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更易实施本地并购、更多的实施无关的多元化并购,而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则可以突破地方政府设置的障碍,实现跨地区并购。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的确对企业的并购决策产生了影响,也一定程度支持了我国存在市场的地区分割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徐虹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3):110-121
本文以2004-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独特视角,从市场化进程差异、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以及企业产权配置三个方面探讨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业绩改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干预越少,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的业绩越好.但是,如果资产剥离交易双方同属地方政府管辖,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控制的产权生质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后业绩改进产生负面影响,非政府控制的产权性质则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