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学末流为“虛学”,实学作为儒学特殊理论形态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实学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等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实学,具有泛化与定位不准确倾向,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的最高发展形态 ,它蕴含着与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种新的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本末轻重之辩” ,新旧“四民”之辩和“公私义利之辩”三个方面。明清实学家所完成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不但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走出“中世纪”─—理学、实学、朴学的嬗演及其启蒙意义王育济(山东大学历史系)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明清实学思潮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论述 ,认为爱国“经世”的实学优良传统 ,应予继承发扬 ;“起旧图新”和求实致用实学的核心内容 ,对现实有启迪作用 ;借鉴实学正确处理“正德”、“利用”、“厚生”三者关系的经验可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5.
明清实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中期到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多年间,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曾出现过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我们把它叫做“明清实学思潮”。对明清实学思潮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本文拟就明清实学概念、特征、分类、阶段,以及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明清实学思潮基本特征的认识,学术界或曰“经世致用”;或曰“人文主义”:或曰“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和“排斥理论提倡实践”(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在我看来,明清实学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一个“实”字,即“实体”、“实理”、“实政”、“实教”、“实心”、“实念”、“实才”、“实功”、“实言”、“实行”、“实习”、“实践”、“实用”、“实风”等。明清实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思潮,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内圣开出科学是否有历史根据。儒学仁智合一的传统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表明传统儒学的“内圣”具有开出和阻抑中国古代科技的双重性。明清之际的实学蕴涵着与近代科技相通的因素,但实学偏重的是外王而非内圣;明清实学流变为以内圣为体、实证为用的乾嘉朴学(经学),中国科技由实学引导的近代转向遭到夭折。  相似文献   

9.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赵吉惠 《人文杂志》2000,(1):155-157
1999月15至19日,由陕西省眉县政府、中国实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会、陕西省社科院共同组织,在张载故里眉县召开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到会学者90余位,其中有6位日本学者,6位韩国学者,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这是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研究实学思潮的活动之一,这是学术界首次把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结合起来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因而是张载关学研究、也是明清实学研究的新拓展。会议讨论热烈,提出许多新观点,探讨了许多新问题。现分别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两大方面,整理、综述如下:一、张载关学…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对此研究一直较受经济史家的重视 ,其中陈学文先生是一位较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新作《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于2000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八五”社科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34万余字 ,主要从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商品市场的结构和网络、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三个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太湖流域的地理范围 ,作者界定在苏、松、常、杭、嘉、湖六府。作者首先对太湖流域农产品的商品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  相似文献   

12.
张金花 《河北学刊》2002,22(2):109-111
明清实学 ,是指产生于明中叶至清中叶三百年间的一种以“崇实黜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潮。它是这一时期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考据学等学科繁荣发展的推动力量。明清小说联系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 ,使中国小说的审美风格、创作风格有了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这是明清实学思想与明清小说创作相结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罗钦顺是“江右硕儒”、“宋学中坚”,也是明代第一个从气本论观点出发提出“经世实学”的学者,开创了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他提出了政失妖兴、虐政召灾的著名理论及建立善政的主张;提出了宽征裕民与平赋薄赋、为官修德之说;重视学校的教化功用,强调学术要关注百姓民生,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4.
时代精神的呼唤──读《中国实学思想史》李志军明清时期,无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有多么巨大,但历史已经开始转折,那种高奏“天人合一”的汉唐气势和两宋圣人的虚悬“天理”,从此转向人间大地,时代精英们不再把毕生的智慧耗费在“明心见性”的个人修养上,也不再热心...  相似文献   

15.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随着封建社会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与程朱陆王相对立的进步的实学思潮,这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这一实学思潮,如同其它客观事物一样,随着明清社会的变迁,大体上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和衰颓的过程。一从明正德至明万历年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时期. 从明正德年间起,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明王朝开始由盛世转向衰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一)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赋税、徭  相似文献   

16.
晚明社会险恶、国史不兴,知识群体忧时愤世却又无法找到救世之途,只得借助于野史笔记这种思想资源来表达社会主张和利益诉求.民间参与史事记载和历史评价反映平民社会走向成熟之际官方史观与民间史现的趋同.晚明史学"实录不实,野史不野"的独特景现正是对这一趋势的践行.野史笔记风行于世有利于自我意识觉醒、史家个性张扬、记事领域拓宽和主体权力扩张.  相似文献   

17.
明代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态内部滋长着一种自我否定的因素,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和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这种称为“经世致用”实学的新思潮,于明代中叶后已明显形成,明清之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在清代中叶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束了。这种实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联系,具有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旧事物的批判精神。实学经历了自己的发展过程,即“明道致用”、“经世致用”以及“体用一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朝鲜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新兴市民意识的觉醒,再加上影响日大的“西学东渐”和明清实学的影响,是朝鲜实学“近代指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正因为朝鲜实学具有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前进方向的启蒙意识,所以成为朝鲜古代文化通向近代开化思想的中介和桥梁,成为促进朝鲜走向近代化的思想动力。而面对当代社会的转型与挑战,韩国实学除了继续完成“近代指向”的历史使命外,还必须担当“近代克服”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并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开创出实学研究的新局面,建构反映时代精神的现代“新实学”。  相似文献   

19.
“明清实学”向“乾嘉朴学”的转折 ,与清朝第一、二代知识分子微妙而复杂的社会心态有关 ,更与实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学术理路有关。朴学家以纯学术的态度和方法考订整理出儒学经典的本来意义和真实面目 ,抖落了自汉唐至宋明附加在儒学经典上的种种纲常伦理说教。正是这种“金粉尘垢”的抖落 ,使得乾嘉朴学与反封建的近代维新思潮有了某种明显的相通  相似文献   

20.
清初江西三大学派歧同述略□胡迎建明清之际,思想界多对明中叶盛行的心学持批判态度。继而兴起的是实学思潮,以顾炎武为代表,提出“经世致用”说。另一种思潮则是企图中兴理学,以挽救世道人心。这时期,江西亦出现三大学派,称为“江右三山”,即宁都易堂九子、南丰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