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变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和这个过程不断加深的思想正是属于马克思的。在这里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可是马克思的论点可以揭示整个科技革命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科技革命的主要实质正是在于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速度的增长。上面提到的转变过程在马克思本人生活的时代就存在了,但是在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出现了崭新的特征。这里指的不仅是这个过程的规模、它的范围和深度的急剧增长,而且是当前科学与生产和技术之间相互关系中产生的质的根本变化。我们探讨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模型的类型、模拟的目的和模拟在历史研究中的认识效率等问题.任何一种科学的模拟都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1)实质-内容阶段;(2)形式-数量阶段.从这个观点看,可以说模拟包括制作质的模型和制作量的模型.实质-内容模型是对模拟的客体的具体科学概念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它概括地表现出被研究现象和过程在功能方面的基本特征、规律性和特点以  相似文献   

3.
武晟 《探求》1996,(Z1)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并把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作为全部历史观的基石。20世纪末期,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概括地说,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使 人们对生产力结构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力的结构只是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上去理解,在理论概括上忽视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结构问题时,既谈到劳动者这个人的要素,又谈到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分工这些物的方面的要素。同时,他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结构要素应包括:主体性要素,即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客体性要素或曰实体性要素,即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资料;结合性要素,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主要指生产分工与协作方式,以及劳动的组织和管理;渗透性要素或智能性要素,即渗透于上述三种要素之中并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关系的原理作了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进步不仅与大量知识的积累和利用有关,而且还与知识交流、传播和在生产领域中运用过程的活化有关.这就导致社会信息突飞猛进地增长,社会信息是反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知识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化形式.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中信息收集、贮存、加工和传递等过程的集约化,是当今时期的特点.同时,最新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在质的方面决定着科技进步的水平.在二十世纪下半期,揭示科学信息活动(以及整个信息活动)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了决定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5.
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科学学类)》1981年第1期,刊登了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博士S.阿达姆斯谈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历史过程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始于资本主义,不过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过程表现得更加成熟、更为多样化罢了。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科学院院报《匈牙利科学》1978年第6期,发表道马什·依什特万院士谈社会科学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的文章,他说:科学变为生产力的过程的加速,科学技术革命的稳步前进以及由基础研究到生产整个过程的发展,均取决于包括许多学科的跨学科的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范围内是如此,就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划工作和应用其成果的情况下,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经互会各国研究科技进步经济问题大纲中,关于《工业中科技进步管理的经济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完善》的小题占有重要地位。管理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划工作的特殊意义决定于:作为经济过程的科技发展本身的特殊性。科技进步有着特别复杂的结构特点。它的各个环节(科学研制、新技术的设计和构造、试验、批量生产、使用)是彼此紧密联系的,是互相制约的;而同时在工艺方面以及大部分在时间方面又是彼此分割的。所以,加快使用科技进步成果于社会生产,只有作为有计划的管理过程才能得以保证。无疑,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科技进步象一切经济生活一样是有计划地进行的。然而由于作为计划对象的科技进步的复杂和新颖,我们还不能科学地论证它的计划指标。最主要的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使达些指标和科技计划本身与生产发展的各项  相似文献   

8.
书讯     
书中详细论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它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质的概述,是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为一定社会阶级利益服务对该社会或阶级来说最典型的方式的总和。对揭示政治文化的特点、明确确定它的界限来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刘守和一、生产力的两种形态及其中的社会科学随着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转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科学技术的存中呈现两种基本形态,即知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知识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着重探讨了科技进步、人的科学素质与现代教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标志,同时科技进步又是以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即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与人的科学素质的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前提条件的。而现代教育不仅是实现人的科学素质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推动现代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系统的提出,使人们对经济科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生产力的认识,摆脱了传统的“因素论”的窠臼,把研究起点提到了一个新水平。系统的观点,不仅使人们一开始就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为自然科学方法同经济科学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使得对生产力系统进行数量分析成为迫切的事情。 生产力系统的若干规定性 对生产力系统进行数量分析,有几个必要的理论前提: 首先,生产力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或者说是由分工、协作联系在一起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总体。这是一个宏观范畴。一般来讲,生产、分配、交换、…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在日益强烈地经受着新科学技术浪潮的涌动与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已经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新科技群。这个高新科技群的涌动和冲击,必将是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力质变的狂飙时代。其威力所至,也必将对所有国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发生深刻而强烈的影响。为此,自目前起,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它的严竣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党及时作出了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公正的确切的评价,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在总结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经验的时候,进一步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提法,要比“也是生产力”,“潜在形态的生产力”的提法,无疑在认识的深度上前进了一大步,是对科学技术应有地位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科技进步的加速反映了从质的方面变革生产力的迫切性业已成熟,它要求具备所必需的经济条件。这些经济条件包括向旨在大力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其效益增长速度的经济体制的综合化趋势过渡。在这里,问题的实质是:使经济体制为科技进步在解决发达社会主义的重大经济课题与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4.
林业企业是多门经营、内容浩繁的综合性企业,因此存在着产业结构的问题。目前,对三个产业划分的观点还不统一,结合林业自身特点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笔者认为: 第一产业。其经营对象是直接利用林区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部门。它既包括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也包括无生命的矿产资源为主体的非生态系统。主要有林区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采伐和采掘业等。  相似文献   

15.
“人是什么?”过去,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对个人命运和使命的抽象思考。在今天科技革命和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理性时代,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下面这些问题了:“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比它的创造者更完美吗?”“人本身仅仅是一部复杂的、通过自然途径产生的、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革命时代,当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时,科学学就变为一个重要的关于社会与人的知识领域。科学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发展和自我变革的途径,以及这种知识与其同时产生的人类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环境异常复杂,它是由各种各样的文化—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生态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究竟是否具有社会属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认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研究生产力状况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并请同志们指正。 传统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看作生产的社会方面,而认为生产力属于生产的自然方面,是一种自然范畴,似乎生产力中不包括任何社会因素。这种观点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误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论述劳动过程时运用了抽象的分析方法,亦即撇开了生产的社会形态,把劳动过程归结为简单的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就是从各种不同历史形…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1857—1858年,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主要是在下述两种意义上使用的:第一,在大机器生产以后,科学成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这一层意义,马克思是从功能,而不是从实体讲“科学是生产力”的。第二,在大机器生产中,科学成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这一层意义中的“独立因素”也是从功能意义而不是从实体意义上说的。文章还对当前理论界对“科学是生产力”的某些模糊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准确地阐明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方法论问题及其研究对象、内容和状况,以及搞清它同其他科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的自我观察(die Selbstbetrachtung der Wissenschaft)这个总过程的一部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课题通常是指下述几方面的研究: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位置;科学的社会职能和它对形成人的世界观的作用;科学对政治和  相似文献   

20.
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形式发挥作用,根据理论上的预测和经验表明,其中最好的组织形式是大型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统一和强大的国民经济综合体的形成,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活动的作风与方法;完善生产的科学管理、计划以及经济刺激体系,也就是完善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对生产力所有组成部分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前提进行科学分析,这首先要求对现有生产资料、劳动资源、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力的一切其他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它们与世界科学、技术、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及成就相适应的程度.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是现有劳动资源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