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的规模以及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和市民化问题,并从社会保障制度、征地制度和就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推进济源市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促使失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于是,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政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国家大环境、农民自身和国家政策三方面出发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迅速扭转“重经济发展、轻民生建设”的被动局面,近年来.我们按照“征转分离、统征统迁、集中安置、社区融合”的要求,以考虑群众长久生存和发展为着眼点,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进行系统谋划,切实解决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收、失地不欠保”目标。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对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保障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以养老、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总体要求和一些具体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决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用地从城镇向农村拓展,“失地农民”也随之不断增加。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只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才能更加顺利地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失地农民保障的政策更快更好的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读“咸嘉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福兴 《决策》2004,(11):44-45
咸嘉的“留地集中安置,综合开发建设”模式,由于失地农民征地还留有地,通过综合开发建设能够安居乐业,所以,征地过程中政府与失地农民及开发商三者之间的矜持得到了成功的解决,有效地拘留证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的圈地运动造成我国农村2000余万农民“下岗”,遗留了许多社会问题: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没有将失地农民纳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没有一个村将土地征用款用于解决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二,缺乏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许多农民因征地从农业转产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增加。农民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存发展将受到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就业层次低、结构性失业现象突出等问题,进而探讨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高铁的不断建成通车,高铁房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是一个购房新视角,它让我们跨越城市边界的束缚,获得更为廉价和舒适的居住空间,然而高铁房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失地农民规模,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时期,解决其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将成为矛盾的焦点,若解决不善将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本文从高铁房建设中失地农民的遭遇入手,结合本人进行的小型社会调查及一些官方的数据,大致描述高铁房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状况,以寻求解决高铁房建设中失地农民所处现实困境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这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突出,随后出现了许多地方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地隐患。为了让农民科学、合理的离开土地,本文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出发,为失地农民建立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体系,这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城市必须重视解决“三工问题”,即工人下岗、工厂改制、工业调整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包括工人失业、权力腐败、分配不公、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吞、群体事件、失地农民的安置等诸多社会经济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文章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发展职业培训、健全权力制衡、调节收入分配、强化社会监督、化解社会矛盾、整顿工业园区、安置失地农民等八个方面解决“三工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新生的弱势群体。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这个新生群体的人员在不断增多,各地在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有些政策和办法与失地农民的要求距离较大或落实不到位,引起失地农民群体上访,且上访事件屡见不鲜,成为农村不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失地农民现状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的发达地区。“九五”以来,这两个地区征占农业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多。据统计,大连市仅甘井子区、金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失地农民就达6.5万人,仅1999~2003…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究其原因在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等方面就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哲学范围内关于“主体性”观念所产生的制约性与局限性引出了主体间性的研究。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交互的现实存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主体间性其内在的将孤立的主体视为交互式的主体等一系列特征无疑不迎合了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失地农民子女的学校教育需求。本文将哲学范围内的“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到学校教育视野,以南宁市邕宁区A社区为典型案例,为尝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子女学校教育困境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关于新生代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城镇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新生代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而且绝大多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面对他们失地而又利益受损的困窘现状,笔者通过对延安市宝塔区的实地调研考察,对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地感受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得不到应有补偿和安置以及面对养老、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巨大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情。为此,我们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以期为失地农民走出困境做一点儿有意义的事情。延安市宝塔区失地农民的现状1997年延安撤…  相似文献   

19.
如何处理好征地中的利益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是重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构建"以‘利益补偿'为核心的征地公平补偿机制、以‘保障安置'为核心的生存退路安排和以‘就业安置'为核心的发展出路安排"的集"公平"、"生存"和"发展"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安置模式,以解决失地农民合理的利益补偿和长远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这为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明确了方向和重点。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规模扩张.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特殊群体,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失地农民没文化、缺资金、少技能而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原先传统的农业用地转移使用而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