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15,(9):64-64
吃药 张大爷去城里看病,医生诊断后,给他开了两种药,并叮嘱道:“大爷,回去吃药的时候,大的吃两片,小的吃一片,吃完药你就会好的。”张大爷回家后,叫来两个儿子,他对大儿子说:“你吃两片。”又对小儿子说:“你吃一片。”分完药,张大爷自言自语地嘟囔道:“现在的医学真进步了,我得了病,让儿子帮吃药,这倒省事儿。”  相似文献   

2.
我家小女儿今年刚刚5岁,却时常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一次她对我说:“妈妈,我不想长大。”我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后就可以不受大人的约束,就有更多的自由。看着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疑惑地问:“为什么?”稚嫩的声音答道:“因为人长大了会死的。”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没想到她小小的脑袋瓜里会思考“生、死”的问题。而且还挺惧怕死亡。  相似文献   

3.
“这款数码相机怎么这么便宜?”“因为这是促销机型呀。”原来是促销,怪不得便宜了将近两千元。爸爸急忙掏空腰包买下相机,兴冲冲地拿回家。“大奇,我给你拍照!”  相似文献   

4.
蝈蝈     
“蝈蝈……蝈蝈蝈……”窗外不断传来蝈蝈欢快的叫声,我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作业了。我的“绿豆罐”呢?这一身豆绿色的蝈蝈是我在豆地里费挺大劲才逮来的,平时可是顶能叫的啊。窗台上的蝈蝈笼子里,我的“绿豆罐”蔫了  相似文献   

5.
吴燕 《老友》2015,(3):53
案例:张大爷和老伴均年近七旬。因为张大爷的老伴没有退休金,所以老两口一直依靠张大爷的退休金维持生活。他们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对张大爷夫妇两人的关爱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大爷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以往的老毛病更加严重,老两口的生活十分困难。因为退休金不多,张大爷不得不要求儿子对他们承担一定的赡养费,但是张大爷的儿子借口说自己的工资也不高,还需要每月偿还房贷,不同意承担父母的赡养  相似文献   

6.
陈虻不死     
柴静 《可乐》2010,(7):18-19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陈虻。”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 “谁?” “中央台的陈虻。”他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 “你是哪个栏目的?”  相似文献   

7.
月亮 《北京纪事》2014,(9):34-37
“今天隔壁床的小雨家改善伙食,烧的红烧肉看样子就好吃。她给了我几块,我没有吃,留给妈妈。因为妈妈这些天为了省钱,每天就吃两个馒头。” “妈妈出去一天也没有借到钱,我劝妈妈带我回家,妈妈哭了。我知道她舍不得我。” “这几天,我又看了妈妈的笔记本上记的那些捐款,我对妈妈说,人家这么帮我们,我们也要想办法帮助其他人。我还是想捐眼角膜,我是认真的。这次妈妈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8.
第一现场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和我汇报就擅做主张呢?”新来的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虹对李霞说道。“吼什么吼?不就是校园宣讲会推迟了两天嘛。”李霞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却说:“因为宣讲会的事情一直都是我负责,以前张部长在时,这些事情完全放权给我,所以……”“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听周虹如此说,李霞不再说话。  相似文献   

9.
我和钱俊杰是同桌。因为他看起来愣愣的,就像是个呆子,尤其是看书的时候,那一脸痴痴的样子,一看就挺傻,所以人送外号“呆子”。  相似文献   

10.
何蒲 《社区》2008,(22):55-55
高考分数线刚公布,二婶就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家里刚刚发生的事。 二叔和儿子进城去“看榜”(取成绩单),他们是满怀信心地去的,因为儿子说他考得不错。可看完“榜”,二叔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回家。回家了也没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爷爷的烘缸     
黄坤 《社区》2008,(12):33-33
春节长假里,我携妻带子回到老家看望老爸老妈。一天闲来无事,我帮老妈整理老屋。妻是城里人,对农家的生活生产用具挺感兴趣,就帮着一起收拾。当妻看到一件铜制的椭圆形器皿时,就问我:“这是做什么用的?”我上前一看,这不是爷爷生前用的烘缸吗?看到烘缸,让我想起小时候我跟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妻又问:“烘缸是做什么用的?”我便向妻作了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2.
轻松一刻     
《社区》2011,(3):52-53
陪老婆逛街的下场 甲:“今天和老婆逛街了。” 乙:“不错呀,都买什么了?” 甲:“她买了鞋、裙子、首饰。” 乙:“挺多啊,那你买东西了吗?” 甲:“买了,我买了单。”  相似文献   

13.
让别人快乐     
《新少年》2010,(5):4-5
1.表姐是大三的学生,她性格开朗,成绩优秀,每天都快快乐乐。 6.回到家里。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妈妈惊讶地问:“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Why?”我神秘地冲妈妈一笑,“因为我想快乐呀!”  相似文献   

14.
在凝聚了发生在我课堂上、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的新书《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正式出版后,有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这本书写了多长时间?”“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写书的?”也有的朋友真诚地说:“你太不容易了,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写作从没想到要出版、要发表,只是随意地记录着我的教育生活,记录着我对教学的思考,压根不曾计划过要出版一本书;我更没有感到“不容易”,因为我并不是在“艰难”地“坚持”写作,而是一种生活常态,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说是“不容易”呢?  相似文献   

15.
教儿学护花     
晓蒂 《可乐》2010,(7):38-39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一瓶“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爸,班里有个女生,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剑南春?她喜欢喝酒?”“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生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这个外号——见男就春。” 我心想,亏这些半大小子想得出来。见我不吱声,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生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见男春’这个外号的。同学说这个外号联想丰富而又含蓄。”  相似文献   

16.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河北省内邱县就有一位青年农民独钻养殖冷门,靠养蝈蝈走上了富裕路,他就是被县特种养殖业协会评为“蝈蝈养殖状元”、河北省蝈蝈养殖第一人——王世昌。他的创业经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佳徽  王瑶 《社区》2014,(18):30-30
家住山东省青岛市台东街道台东三路的张成信老人,今年76岁。由于疾病缠身,腿脚不灵便,张大爷只能躺在床上打发时日,非常苦恼,子女也被拖得筋疲力尽。听说街道成立了一个“失能老人之家”,张大爷的子女就到这里来咨询。经过工作人员对老人的需求评估后,现在不但会安排“阳光养老事业平台”的大夫定期上门为张大爷做康复护理,而且社区的志愿者也经常上门与他聊天下棋。张大爷的女儿高兴地说:“老爷子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和心理疏导,他的身心肯定都会逐渐好起来,我们一家人真是太感激了。”张大爷所享受到的服务,就是近日在台东街道芙蓉路社区“阳光社工助老服务社”正式启动的“中央财政一市北区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这也是目前市北区首个失能老人社区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18.
爱的诠释     
昨天下午放学回家,我一进门,就听到妈妈着急地嚷:“筱筱,不好了,小黑从中午到现在都没吃东西,还发烧了,怎么办好呢?”这时,天快黑了,爸爸不在家,宠物医院离我家又远,一时,我也想不出法子,急得团团转。突然,我想起前两天爸爸为小黑治病,打的消炎针剂还有多余,于是,忙对妈妈说:“妈妈,家里不是有注射器和消炎针剂吗?我来试试!”妈妈犹豫了一下,说:“你?能行吗?”看着我胸有成竹的神情,想想又实在没办法,妈妈勉强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朱韶华 《老友》2013,(1):54-54
老爸喜欢养鱼,买了5条养在鱼缸里,开始几天一回家就喊“我的五福!”  相似文献   

20.
蝈蝈的佛性     
老方丈的禅房里,有一只蝈蝈经常鸣叫不止。有一天,前来向老方丈讨教的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就对老方丈说:“清净之地怎容下这小生灵扰乱,我把它捉了放到山上去。”老方丈就说:“这是我请来的颇具佛性的贵客,它为我伴读、陪我诵经,不分昼夜、永无懈怠,是我的同道、知音和良师益友,哪能捉了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