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筱陈 《领导文萃》2011,(10):128-129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破解权力腐败,就必须厘清权力边界与权利边界,变绝对的权力为相对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张丽红 《领导科学》2012,(31):10-12
从历史的进程看,权力与腐败相生相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健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建立和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权力滥用,实现源头反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近年来,一把手腐败案高发多发,与权力高度集中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一把手一直被认为是权力监督中难以攻克的堡垒,而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则给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有数据显示,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三分之一以上。鉴于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逐步解决一把手凡事"一把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     
<正>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顽疾,一系列反腐败措施已经趋于"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定律     
赵健伟 《领导文萃》2009,(14):77-79
阿克顿道出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在自然层面上这样评价女人:“本性上比较软弱、比较冷淡,女人比男人富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6.
当前,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事件呈多发频发之势,且多与领导干部的亲情、友情和婚外情有关。中国素有讲人情面子的传统,人情面子渗透到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成为人们交往的有效平台,而且也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可用资源。但受利益竞争和权力腐败风气的影响,传统的人情面子呈现变异趋势,人情面子与权力的苟合愈来愈紧,导致权力腐败更加隐形化、复杂化、普遍化。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深入剖析人情的本质特征,构建防止人情泛滥构建防止人情泛滥  相似文献   

7.
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在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领域、环节和部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腐败的发展蔓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靠法治制约权力,使国家机构和公务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在"刚性"的制度笼子里运行,有效防止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秘书、司机等身边人员,因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常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其间有些人极力挖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肆意"分享"领导干部权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领导"。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身边人"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是国家政权运行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对领导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腐败案件带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家风不正是现代领导干部腐败的重要根源,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0.
姜亚芬 《经营管理者》2013,(28):289-289
"道高一丈,魔高一尺",在政治权力的角逐场上,权力的博弈让很多腐败走向"地下",权力腐败之毒瘤逐步向政治肌体转移渗透,变成更多更难根治的腐败顽疾。一条被中外实践反复证明的权力腐败律要求我们给权力套上枷锁和缰绳,要给权力的运行以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与约束。政治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共生关系使得扫除潜规则中隐性权力的毒瘤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一切社会中,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从权力腐败的根治来看,反腐是治标不治本,防腐才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就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多位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中都伴有严重的秘书腐败,秘书腐败比领导腐败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秘书与为之服务的领导形成了权力链条、腐败链条,秘书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腐败新形态。党政机关领导的秘书,  相似文献   

13.
从"不准"、"不敢"到"不能"腐败是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建立起"不能"腐败的体制和机制。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当前乃至今后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受西方政治学思想的浸染,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念渐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认知,人们把公共权力视作腐败生成的根源,认为反腐倡廉的关键在制约和监督权力。有效规制权力作为反腐败的重要途径,本身不存在争议,但如果因此而忽视对贪官内心世界演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感;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干干净净为民工作."话虽朴素,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筱陈 《领导文萃》2013,(22):123-124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很形象、也很耐人寻味,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权力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权力行使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纵观一些腐败案件、一些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权力的腐败和滥用。能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衡量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的重要尺度.也是组织部门评价领导干部能否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松 《决策探索》2010,(21):66-68
由于没有"即时收益"的腐败行为,较之于传统腐败手段,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隐藏系数更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反腐成就显著,有力地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腐败现象久反不绝,腐败者“前赴后继”,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在这里,行政权力过大已经成为腐败的策源地。所谓行政权力过大,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约束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超越了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相对说,权力虽有大小之分,但为人民利用权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强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权力观正确与否,是衡量领导干部觉悟高低、党性强弱、作风好坏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搞清楚权力是什么;二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回答好掌权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二三十年来,在陈希同、程维高、周永康等高级领导干部的违纪审查中,"秘书组"腐败问题屡屡进入公众视野,秘书腐败问题也多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于秘书腐败的讨论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秘书腐败问题是一个伪问题,无职无权的秘书能够腐败的直接原因与他们服务的领导干部大都有牵连;二是认为秘书腐败本质上是公共权力寻租,通过"关系优势"获取"资源优势"是秘书腐败的内在逻辑和机制。前者强调了腐败问题中秘书的附属性,后者强调了秘书自身的能动性,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深入分析和治理秘书腐败问题,首先需要认识清楚秘书是怎样的一类"政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