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创造的各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成果是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是在交流中实现创新的.要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民族传统科技的作用.探索现代条件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科技进步规律,加快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61-66
历史上,澜沧江流域的各民族人民形成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独特的传统农业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步,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工具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面对澜沧江流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实际出发,既注重对传统农业科技的继承和发扬,又注重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找到一条具有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田有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华夏文化是由各民族的文化汇流而成的。千百 年来,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使这古老的文 化宝库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它又影响和激励着各民 族的文坛争芳斗艳,相互充实提高,从而辉映成了祖 国文化的灿烂百花园。 鉴于在近年的文化学研究中对民族文化的忽略 倾向,本文拟就以史料的征集整理为基点,进而从宏 观角度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罗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弹拨乐器就是用手指或弹片拨弄琴弦而发声的乐器。云南少数民族的弹拨乐器,丰富多样,很有民族特色。 纳西族的“苏古笃”,亦称“浑不似”,据传汉时王昭君令人仿制琵琶,结果造得又细又长,什么都不象,“浑不似”由此得名。据说这种乐器是元蒙军队传给纳西族的,后来在蒙古族乐器中失传,却在纳西族乐器中保存下来了。“苏古笃”是四弦琴,声调高亢、浑厚,音色典雅,是纳西古乐和纳西洞经音乐的主要乐器。白族龙头三弦基本保持了三弦的原 相似文献
5.
袁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省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云南省工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提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及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各族各界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以各种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郝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9,(1)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个部分。散曲是流行于元代的韵文的新兴样式;杂剧是运用诗、歌、舞、白等艺术手段综合表演故事的戏曲。作为一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着光辉的一页。元曲的兴盛固然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诸种原因和条件,但是,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统一的元代帝国来说,更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相互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音乐、歌舞、散曲和杂剧创作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尽到了自己的艺术职责,在元曲的发展上作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贡献。建国以来,随着元曲研究资料的层出迭见,使我们认识到在元曲的发展中,西域少数民族的贡献较为重大是不无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8.
李之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云南各兄弟民族的神话传说是丰富多彩的。这些神话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反映出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素质,勾出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子,是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王叔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云南少数民族的源流问题,曾经有过很多争论。我们曾写过《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及其简写本《云南简史》,此外马曜同志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源和流》一文,我也写了一篇《云南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形成》。这里我主要讲讲用什么方法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源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大家庭,在历史上汉族和各族人民都有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在近代,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都侵略过我国,它们多次分别或联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国少数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中,与汉族一起,共同抗击外国侵略者,为祖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的"老人房"及其它在罗平县多依河两岸布依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的最高地点,部有一幢独特建筑——老人房。相传远古时,布依山寨中的一家母子俩,儿子不孝顺、折磨母亲,一只豹子便吃了逆子后把老母抬到寨子最高的地方放好,这一天正是农历二月第一个属兔日。于是,寨主召集寨民在这里盖起"老人房",从此年年祭祀。祭"老人房"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祭祀节日:祭祀时,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装泰神坐在老人房内,参加祭祀的全寨成年男女,要沐浴、更新衣、杀猪宰鸡祭献,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锡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112-114
要把我省建设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和研究功能。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分,中共中央对广西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一向极为关注,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选派谭寿林、黄日葵、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李克农、钱兴等一批重要干部到广西工作,对推动广西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邓小平、张云逸等在壮、汉、瑶、苗等民族聚居区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6年1月,中共中央在全面内战即将爆发,全党集中力量经营北方的情 相似文献
14.
杨德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云南纺织大约始于三千多年以前。 织物染色术与纳纹织物的出现,约当新石器时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谈及传说中的南方民祖先槃瓠时说,槃瓠“其毛五彩”,殁后,他的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不但能织,而且会染,使衣服有五色。说明已知文彩装饰,是时应即南方少数民族喜爱并掌握文织技术的初端。 战国至汉,滇人和滇池周围民族的衣著尚文饰,所穿用的衣、裤、帔、腰带、头幌,罽毲、顶饰上分别有条纹、几何文、水波纹、草木纹、云状纹、羽状纹、鸟状纹等多类纹样,有的通身布满纹形,显示着 相似文献
15.
四川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四川作为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对八年抗战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四川人民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抗战,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四川人民的贡献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省5200多万人民的贡献。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 相似文献
16.
郑广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4)
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诸葛亮的历史活动和事迹来看,戎马生涯占去他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刘备三顾茅庐时,牠在《草庐对》中所讲的是军事战略问题,赤壁之战后,刘备以他为中郎将,入蜀改拜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禅时,诸葛亮既是主持蜀汉政务的丞相,又是负责军事的统帅。由于他建殊军功,“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因此逝世后赠谥为“忠武 相似文献
17.
姜观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3)
王夫之(1615——1692)是明末清初一位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曲兰的石船山。从事著述,故又自号船山。他的著作有一百多种,有关史学的巨著有《读通鉴论》和《宋论》等。他在《读通鉴论·叙论四》里说:读史“非知治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纵观他的一生,是能够身体力行的。正如梁启超所说:“王船山有他的一贯精神,借史事来发表,有他的特别眼光,立论往往迥异流俗。”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他确乎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朴素唯物论者。 相似文献
18.
何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竹与云南少数民族巫术何明巫术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均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形成繁复多样的巫文化。其中,有诸多巫术与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一方面说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云南少数民族对竹所寄寓的需要、愿望、思维方式、情感趋向。通... 相似文献
19.
陈思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一代现代文学宗师茅盾先生对云南少数民族作家马子华、李乔、杨苏等人的关心、爱护、帮助,或为他们撰写“书评”、“文评”,将他们推荐给广大读者;或为他们总结创作上的得失,指出努力方向;或借助通信,评论作品,交流阅读心得;或为他们的著作写序、跋,联系出版;为他们看稿、校对……。作为文坛泰斗和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茅盾,为边地少数民族作家的成长和边地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古籍具有鲜明特点,是我国古籍资源中的奇葩。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许多民族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因此,对这些古籍的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传统修复技术是在对汉文古籍的修复过程中总结的,但却不能完全应用于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