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下面就以《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为例,探讨如何设计好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一、创设情境,活动激趣,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采用活动教学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应该生活化。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我曾任教小学《思想品德》课十余年,现改任《品德与社会》课,下面简要谈谈作为思品课教师如何转型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从而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纪五斗 《科学咨询》2008,(22):22-23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我曾任教小学<思想品德>课十余年,现改任<品德与社会>课,下面简要谈谈作为思品课教师如何转型成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从而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杨宁 《科学咨询》2008,(10):93-93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综合课.它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历史、文化、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观念,更具有培养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共同承担着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品德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生活中实践呢?我想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综合课。它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历史、文化、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观念,更具有培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融入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教<品德与生活>的教师只顾上课,下课后就不管不问,不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班主任工作也会陷入困境.下面将笔者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说出来,以期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实践活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有三大特点:一是生活性;二是开放性;三是活动性.本文就其中的第三点“活动性”发表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13.
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聚集于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收获.本文重点就《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三个问题作简析.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还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还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精神得到不断升华.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角色转变,共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精神得到不断升华。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角色转变,共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一、师生互动,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整体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课程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成为学生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如:《想想他们的难处》的主题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小学生的思想犹如一张空白的纸张,要在这张纸上写上优美的字体或画上漂亮的图画,教师担有很大的责任.要利用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学做好人,应重点从结合实际备好课,对教材做取舍、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出适度的思考问题,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教学过程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