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历史表明: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加速运动。这种加速运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加速的;二、生产关系的更替是加速实现的;三、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各社会形态存在的周期越来越短。一、生产力发展的加速运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运动就是生产力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新的生产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快,或者说由旧的生产工具过渡到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工具需要的时间越来  相似文献   

2.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生产力当中究竟应包括哪些要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说:“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见该书262页)毛泽东同志则主张,生产力就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毛泽东选集》五卷317、319页)。我赞成把劳动对象排除于生产力之外。为什么说劳动对象不属于生产力范畴呢?这得从生产力的定义说起。一般都承认,生产力就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生产力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生产工具为手段作用于各种不同的劳动对象以创造物质财富(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生产力是为主体所直接具有的。换言之,它是直接依赖于主体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是,科学在它的知识形态上,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要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合并于物质生产过程,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中物化。那么,科学物化的含义是什么?科学物化的过程怎样?要实现科学的物化需要什么条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年十一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产力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和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对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生产力要素的构成问题决不是一个名词上的争论,也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生产力经济学必须研究的问题。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把这一问题搞清楚,对于深入地研究生产力经济学,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专门介绍一下会上对这一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只能包括两个因素,即劳动力与生产工具,理由是:(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人们运用生产工具去征服劳动对象或者改造劳动对象的一种能力。人与工具是生产力要素,劳动对象是被征服者,不能成为生产力的要素。如果把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那就等于说,被征服者是征服者的组成部分。(二)劳动对象的利用,生产能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和工具,要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把劳动对象抛开。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是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解放生产力首先要解放思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思想解放程度关系到生产工具改进的速度,解放思想和解放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生产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但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对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却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心理进行深入反思。 广义的文化,在形态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态文化。它是人类精神的对象化,也就是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武器,建筑物、服饰等。第二是社会关系态文化,它也是人类精神的外化,但必须依附并借助于人自身而存在,外化为各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也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而石油的物质生产基础则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劳动资料的状况,经过加工的劳动对象,即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状况,石油职工及其文化技术素质状况,其中生产工具的状况表明我们控制自然的尺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要求其物质基础不断加强,石油的物质生产基础当然也要随之发展。生产力系统在生产关系这个环境中发展变化,为了使我们的生产力不断获得发展的功能,必须巩固和不断完善我们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输入更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归根结底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因此,文化艺术部门也应学习和研究生产力的开发。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即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发展社会生产力,关键是做人的工作。因为没有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不会自己创造财富的。要想让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探明劳动者潜在力量的源泉,并且研究如何将它转化为社会的包括个人的财富。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由体力、才力、导力三个方面的力量组成的。这三个力量共系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学思想把握的一个基本尺度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使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立足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思考人的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 ,必须用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人 ,培养人 ,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既然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它就不可能具有主观性、意识性,也不可能是精神的存在方式。先在的、外在于人类实践的自然空间不可能是人创造的。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事物的原有空间形式,新的空间形式是适合于人类生活的。但我们不能创造物质本身,只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因而,我们也不能创造空间本身,只能创造具体事物的空间形式。社会存在是物质的高级存在方式,社会存在的空间形式可以称之为社会空间。但"社会空间"不表示这种空间具有社会性。社会存在包含着自然存在,不是自然存在的存在是非存在。社会空间实际上是社会存在的自然物质基础具有的空间形式。空间是物质的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社会空间"不具有社会性。空间的生产只是生产的一个方面,不能用"空间生产"的概念代替"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的概念,应当从生产方式来理解人类历史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在空间上的扩张、争夺。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结合时代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大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已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理念,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目前在消费领域已出现了新的异化消费,要想消除生态危机和异化消费,就必须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树立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三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厚的无形资产。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层面,关系密切,相得益彰。创建优秀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三者达到有机统一,发挥企业文化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5.
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具有片面性:一是不能从本质上完全体现中国发展的真实价值。中国社会发展的真实价值目标应当是人本身。二是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往往导致政府权利对民众权利的替代。三是无助于民众对自身发展责任的承担,容易忽视人民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责任心。四是可能导致贫富之间的分化、隔阂。可能会掩盖这样一种倾向,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收入增长而不惜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形成比较严重的贫富差别甚至两极分化。五是可能导致为急功近利的经济增长不顾收入增长背后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总之,单纯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建构一种为当代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富有时代感的,既反映人类共同理想,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伦理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应当包括:“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观;尊重个人、集体至上的群己观;义利并重、以义取利的谋利观;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执政观: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修养观。  相似文献   

17.
一、南京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 1.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人才结构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容纳力将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南京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不断升级,南京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构成比由1995年的7.4:50.2:42.4调整到2000年的5.4:48:46.6。与此同时,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人才总量比由1995年的2.07:43.54:54.39调整到2000年的2:32.46:65.54。到2000年末,南京地区人才第一产业为1.25万人,第二产业为20.05万…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制度的不足在于重程序而轻实质、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科学而轻人文,故其要朝着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善于汲取包括儒学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儒学的人文关怀对现代制度有补给意义,其人本观与人权、民本观与民主、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体制,皆有某种程度的相容性。东亚现代工业化的实践证明,作为后发的国家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现代制度,只有将其与自己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够享用现代制度所带来的福音。  相似文献   

19.
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权力话语的生产与消费的一个新型哲学分支。中国式的知识只注重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属于生产价值和直言律令的权力话语,完全是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适用的领域。这类权力话语因没有外在的事实与其符合,与其同构,故几乎很少有创新和更新的可能。于是,中国是一个只生产知识分子而不生产知识的国度。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政治、化的早熟。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入谱系学的机制,即知识造反学——20世纪的哲学给人类留下的最可贵遗产。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让人说话,世界就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在理论逻辑上,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肯定空间能够"生产"。空间并不因其是生产出来的就必然具有社会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空间生产及其结果即空间产品必然具有社会的性质。空间生产的过程不仅是空间产品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再造过程。空间生产概念并不排斥物质生产概念,它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基于物质生产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分析。空间生产范式揭示并凸显了社会历史发展在空间维度上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空间生产理论的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