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中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同时又扎根于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中.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在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推动中华民族经济复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防止“过度城镇化”“弱质城镇化”问题,尊重国情谋划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处理好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注重突出城镇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政策路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四大基本原则,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持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城镇化。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空间立法方面,中国空间立法严重滞后于空间技术的发展。中国空间活动仍然处于以空间政策为主导、空间行政法规为补充、综合性空间法缺失的行政管理阶段。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空间立法和中国参与的双边或多边空间条约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空间立法和空间政策的完善,环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空间立法和空间活动也为中国空间立法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中国的空间政策和空间活动对于环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空间活动和空间立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深刻洞察国内外两个大局,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时代背景,明确了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对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从战略必要性和战略重要性两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战略意义,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应用人工智能”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明确的人工智能发展应用七个基本原则,回答了“如何发展应用人工智能”的时代之问。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现实指南,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世界价值,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一是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二是本国国家利益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国家利益辩证统一的国家利益观;三是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观。探讨这三个观点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建立和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治政府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核,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法治政府建设思想体系完备、内涵精深,是我们党依法治国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措施,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要加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行政行为公开公正、建设廉洁和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方向、政治力量、政治诉求和政治思维四个维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高政治力量,国家生态安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政治诉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正义文化的核心是道义与德性、正义与利益的论争。这种争论围绕义利关系而展开,指明国家治理要处理好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统正义文化底蕴,研究习近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继承、发展与超越中国传统正义文化,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家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丰富的家国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受良好家风家教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家庭和国家发展现实诉求的积极回应。总体上看,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包括了从家出发、国家为重、民生为先等主要内容,蕴含了深刻的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研究习近平的家国思想,可为当今的家庭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应急管理理念有理论之维、内涵之维和价值之维等。从理论之维而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应急管理理念的理论渊源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应急管理思想的相关阐释、中国共产党应急管理的思想基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应急文化的有益借鉴等;从内涵之维而言,包括习近平在厦门、宁德和福州工作期间关于应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义;从价值之维而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应急管理理念彰显了重要价值。在党的二十大之后,审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应急管理理念的三维,对于健全和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实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生态基础,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图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美丽中国建设全局,提出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理论根基,坚持和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唯物史观,激发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主动精神;创新和应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绿色发展观,打通了美丽中国建设“两山”生态价值转换通道、拓宽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产力实践空间、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激发了美丽中国建设新动能、拓展了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成效关系到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和持续执政。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既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地位论、目标论、核心论、机制论、举措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新水平、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讲话内涵深刻、务实创新,饱含着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意深刻,蕴含多维意蕴。地域维度包含国家内部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共同体、区域内部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体,场域维度包含实体场域的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虚拟场域的网络共同体,领域维度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五个领域的建设方略,形成了一系列系统化、整体性的关于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为解决人类发展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生态,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强国建设之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时代背景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滞后以及传染病等问题,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大卫生、大健康新理念;人民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人民健康是全面的健 康以及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思想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国内出现的重大疫情,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国家安宁与国际稳定,更好地体现中国 防疫经验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一个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对国家治理作了充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内生力量,同时又注重吸收人类先进文明。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运用现代化思维、高扬现代化精神、发展现代化理论、创新现代化方式。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经历了率先发出“向海进军”号召、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庄严宣告海洋强国建设三个阶段。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创新海洋科技、维护海洋权益等。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在海洋强国建设“目的性”上做到了为国富强与为民谋利的统筹;在海洋强国建设“方法论”上做到了矛盾论和系统论等方法的统筹运用;在海洋强国建设“治理观”上实现了国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筹。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区域意义——指导有关沿海省份创建海洋强省示范区、国家意义——强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界意义——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人民健康是个体、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回应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的共同挑战,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维度,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为何发展、为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1月11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提出"两个确立", 其中一个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决议》明确指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同志对于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这个思想宝库中耀眼的"珍珠".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没有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 亟需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伟大实践中淬炼而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决议》, 意味着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伟力, 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