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庆市作为国家确定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在对外经济发展速度和趋势上与我国经济大环境保持了一致步调,呈现外资流入较快、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从外汇管理视角深入剖析影响大庆市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因素,立足于大庆实际,从多个方面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的突出问题,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经济失衡的重要成因及表现.国际收支失衡、乃至国际经济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经常项目连年顺差;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导致资本项目多年顺差;内部经济失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因素等.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失衡的策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扩大内需;改变“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积极扩大进口,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进出口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外商投资政策;继续推进汇率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国际间经济往来、经济交易流量的最科学、最完整的记录。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借贷相等。但是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一直呈现双顺差状态。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和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升级滞后的角度,可剖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在具体分析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基础上,提出若干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双顺差"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货物差额和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金融账户差额,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的货币、汇率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积极应对与消除这种压力:增加产业工人工资;引进外资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国民经济的GDP核算方式;改变结售汇制度和加快金融、保险、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通常限于一个国家的范畴之内,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研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敏感度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基于这一需要,分析了国际收支理论从早期国际收支学说到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到当代国际收支危机理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关系的失衡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关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等客观原因以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改革不同步、城市通过"剪刀差"剥夺农村、城乡公共产品分配的城市偏向等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我国城乡关系出现失衡。城乡关系失衡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必须加以调整,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此,必须明确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坚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原则,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即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随着出口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加速而增加,国际收支顺差的双刃剑作用愈益明显。在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首先分析国际收支顺差之利,然后剖析国际收支顺差之弊,最后提出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化解国际收支顺差之弊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经济失衡表现为美国经济中私人储蓄、公共财政和对外贸易“三大”赤字并存;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长期利率偏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利率不断提升、资产价格上涨造成资产升值预期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美国经济失衡具有短期稳定性,但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失衡调整不可避免。面对美国经济失衡调整,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调整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通过提高外汇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扩大内需,减少贸易顺差压力;调整外资政策,转变投资主体结构与投资的产业结构;确立以内部经济均衡为首要目标,实现从“生产大国-市场小国-金融小国”向“生产大国-市场大国-金融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市场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效率的视角定义金融深化参数,则金融深化落后导致的金融资本报酬过低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本流出的原因,进而也是"双顺差"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只有当金融资本通过金融市场以私人间接投资的方式流出的成本高于其通过商品市场以贸易顺差方式流出的成本时,"双顺差"才能真正产生。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双顺差"现象产生并长期持续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提出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缓解双顺差不利影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处于国际经济环流中的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外部失衡,表现在Mumdell-Fleming模型中的BP方程的僵化与国内均衡点高度超出国际均衡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因不确定性而无法达到使中国经济恢复平衡的效果,并认为扩大国内财政支出与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是解决外部失衡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以来,FDI利润和红利等的汇出给收益项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却在日益增加,致使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日渐脆弱和不稳定。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预防风险。  相似文献   

12.
WTO框架下我国竞争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国际经贸角度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竞争政策的影响。指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竞争政策的协调统一迟早要纳入WTO的谈判议程。竞争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正成为一些国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须加快竞争政策的调整和竞争秩序新框架的构建 ,弥补入世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功能的弱化。实现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 ,以适应国内深层次改革和加入WTO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摩擦新时代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景气、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恐慌、中国实施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化等原因中国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新时代。因此,中国应该从国际经济政策、国内经济政策、外贸战略、企业战略等四个方面进行经济政策调整,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与方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表明 :除了在市场机制尚在形成中的改革开放初期 ,产业结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外 ,在以后的全部时期里 ,产业结构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作用十分有限。入世在极大地限制了政府推行产业结构政策能力的同时 ,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 ,决定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古典主义的视野分析了西部开发中的"四大矛盾",即传统农牧经济与市场化进程的矛盾、四元结构与普遍开发的矛盾,政府行为与制度创新的矛盾,低水平的需求和供给相互制约的矛盾.作者据此建立了自己关于西部开发特殊的理论摸型,描述了西部开发可能面临的三种前景,并就最理想的前途提出了自己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中国在1981-2004年28个省际间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我国区域间进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我们认识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同时分析了其他变量比如市场规模和国内收入等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就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就业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占绝对主流的正规就业模式正日益被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二元化就业模式所取代.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要满足科学性、涵盖性、可辨认性.又要符合我国非就业实际情况,在操作层面上对相关举措和对策的探讨,也要突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极思维,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责任的结合点上找到规范和宽松能够相济兼得的新的干预方式,从而使非正规就业"扬长避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后现代政策科学的主流话语和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主要研究政策过程中相互依赖的行动者的稳定社会关系模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中的地位、政策参与者关系的强弱以及网络的开放程度都会影响政策后果.政策网络理论在发达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后果与政策变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后现代政策分析的新框架,政策网络是对传统政策分析理论的超越,它对中国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当前政策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及区域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区域经济总态势可概括为:三大阶梯、三驾马车、三类病灶和四大板块.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