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界认为 ,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然而 ,若从跨文化交际的两个基本内容 :文化本质的研究及人们交际行为的研究来看 ,则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儒家代表作《论语》已具备之。《论语》不仅就现代跨文化交际学提出的文化差异性、交际差异性、交际和谐性进行了探讨。同时 ,孔子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宗旨也与现代跨文化交际学相似。在这一意义上 ,《论语》可称得上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雏形 ,孔子则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先驱倡导者  相似文献   

2.
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主要涉及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考核内容的反馈;以及通过访问聆听一些从事跨文化活动的毕业生的意见,认真分析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为《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新的思路和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使西方人了解到了一对中国夫妇恬淡而可爱的生活。此书的译成是早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出现的实践性的跨文化交际成果,该成果源于译者独特的价值观和翻译观,且无论从其交际内容、交际层次还是交际作用上来分析,该译本都可谓是实践性跨文化交际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历时16周的跨文化交际阅读与大学英语融合教学实验的结果表明:(1)借助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跨文化交际阅读教程》能够有效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2)实验前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个维度都有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维度和跨文化交流技能维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对教学实验普遍持积极态度。教学实验对促进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和跨文化教育本土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应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在农业院校人文环境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相对有限。本文对中国高校中普遍采用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进行了对比,并根据农业大学的学科特点对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的设置提出了调整的建议,且对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提出应积极采取案例教学、影视赏析等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准确、得体的有效交际。当前各种文化共同交织作用下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与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悖,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更应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交际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表明,美籍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佳作《喜福会》中四对母女之间的交际障碍问题,是由于华裔美国人家庭中母女之间的交际受到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而外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拟从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内涵等几方面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上所应注意的问题。一、语言与文化文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迄今为止,对它所下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国出版的《辞海》对它下的定义是:从广义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871年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ar)所做出的有关…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大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习得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对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及其《教师用书》中原有的文化内容基础之上,增加文化教学内容;并采取"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和"文化欣赏"等多样性文化导入策略,加大文化导入力度,使他们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国家概况》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是传播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但与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相比,《概况》课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笔者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将《概况》课教学定位于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基础上培养其文化意识,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就教材和教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交际能力与跨化交际能力的区别和联系,并在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跨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扩展和延伸;交际能力是跨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介绍关联顺应理论、跨文化交际意图及其特点之后,指出跨文化交际意图的动态激活离不开交际双方的合作顺应、示意推理、相关参项语境要素的认知建构以及文化图示的不断动态拓展延伸;最后尝试建构此类交际意图动态激活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语言输出实践与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ain的"输出假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输出实践的四大功能。如果把语言输出的几大功能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可以预测,把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合理而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出实践,能积极地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沟通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文化沟通的特点是:文化的对接难度大;文化距离远近的不同使跨文化沟通的难度不同;习惯与传统的冲突大于理解的冲突;跨文化沟通的成本高于一般沟通的成本;跨文化沟通会造成文化休克现象;会造成双方文化的变异性;同时能全面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了解跨文化沟通的特点,有助于把握跨文化沟通的规律,增大跨文化沟通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W.Barnett Pearce提出的情节能力系统的构成(交际"脚本"、交际目的和交往规则)提出了LCP交际模型,即语言、文化、语用三要素相结合的交际模型.与之相对应地提出了三个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即提高文化理解能力、语言-非语言表达能力和语用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文化中的语用差异是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浅析了英汉文化的主要语用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用失误,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要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努力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7.
着重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二种主要障碍因素 ,即人为因素和环境背景因素是如何产生的 ,并对这二种障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负影响作了分析 ,指出了研究这二种障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导入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关注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注重导入内容、导入方法,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顺应论框架下的旅游语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通过原文了解作者提供的交际目的,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有目的选择语言结构而传达的原语文化和交际规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顺应译人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规则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对于语言运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怎样运用得体的语言有效建立起身份认同,是关系文化交际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