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本贯通"成为最近教育界里的一个高频词。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与此同时,根据上海市教委的安排,今年中考将首次试点推行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支撑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明确目标,通过对STEM教育内涵及其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剖析,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融合STEM教育的意义。文章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STEM教育视域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法。学校融合STEM的跨学科性、交叉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构建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丰富本科人才培养课程模块,深化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发展本科人才培养科研启迪方式,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牵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是目前高校改革的热点。课题组对国内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集中培养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上海理工大学围绕精品本科建设,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基础教育,实行一年级大类招生集中培养模式。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课题组认识到本科低年级是本科教育的关键时期,应淡化专业,注重通识教育,夯实基础;注重课外实践,让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组希望该探索研究能为高校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等,探讨如何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等,探讨如何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00多所,其中大部分为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市域新建本科院校是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主力军,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它们的战略发展需要。在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市域新建本科院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对比,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当前,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体系、走产学研合作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举办高职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重点中专等各类办学主体,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而言,专科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力军,应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本科院校要以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或主办综合学科、高新技术领域的高职专科教育;少数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以五年制高职为补充,积极探索中职和高职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海市率先试点了"中高职贯通"这一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全市7所学校、4大专业范围内小规模筑起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桥梁,意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贯通实行由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五年期学制,学生在学习合格后可取得高职文凭,毕业后可就业,亦可继续升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在2011年联合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但该计划无法覆盖600多所开办法律专业的高校,本文试从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广西高校关于专业特色定位的大讨论,探讨如何借"卓越计划"改革之风,全面推行法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高校扩招以后,地方院校本科教育质量提高缓慢甚至有"滑坡"趋势的原因,并联系工作实践,给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日,教育部批准并委托同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与先前开始预科教育试点工作的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六所高校,自今年起共同开展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工作。教育部强调,开展留学生预科教育对打造中国高等教育品牌、保证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生教育质量、提高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教育部今年三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规定,教育部决定自明年9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由研究转向全面实践,形成了“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的贯通体系。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仅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亦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一招,已然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和运用CiteSapce软件,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主题、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研究发现: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影响逐渐扩大,但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核心作者数量较多,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主要载文期刊是职业教育四大核心期刊;热点主题涵盖要不要发展职业本科、什么是职业本科以及如何发展职业本科等三大类;热点演进经历酝酿期与火爆期两个阶段。未来职业本科研究要强化类型定位,聚焦职业本科发展新问题;深化合作机制,打造职业本科研究共同体;优化研究范式,推动实证方法的逐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剑桥大学本科教育实行的是名副其实的研究性教学。基于剑桥大学的本科生章程(2020),分析其教学体系的构成可发现,剑桥大学本科教学是由导师制、"习明纳"、学术讲座及实践活动等有机融合而成的研究性教学,它既强调"教"与"学"统一,又重视"教"与"研"结合。借鉴剑桥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可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教学体系,如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开展研究性教学,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推动我国本科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等,以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共建专业、订单式培养、共建基地(平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介绍了宿州学院在建设安徽省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过程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职直升本科(简称中职本)教育既是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为现实的路径选择,又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选择。针对中职本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速发展中职本教育:提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承办高等技术教育的主动性,制定兼顾我国教育目的和职业教育目标的中职本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中职本课程体系,搭建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适合中职本学生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中职与本科的有效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正在由传统的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不限于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而应包括各种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探索继续教育与中职教育有效贯通的教育模式,对于构筑人才培养立交桥、解决中职生再教育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经济发展大局.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会计本科教育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负有重要责任.文章以河南省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会计本科教育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和职业性特点,与以学科为本位的本科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以西南石油大学高职教育为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高校高职教育现有问题和高职发展可行性分析,提出高校高职教育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的基本思想,对高校高职教育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理论和政策上的探讨,总结出了高校高职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已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政策导向。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建设"应用型大学"是否过时了,应用技术大学是什么类型的大学,我国是否存在应用技术大学等问题,亟需理论研究者解答。从实践上而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能否破解人才需求困局,能否解决高校分类管理问题,能否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等难题,亟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求解。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普及大众化教育的产物,是我国高等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升本时间短,办本科专业的经验少,在创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投资、创新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成效、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地方本科高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