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作为一个人造系统,目的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目的是多元的。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目的对要素、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目的,对于民族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设立和完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社会生活中针对言论权的名誉侵权之诉时有发生。言论权和名誉权是两种性质相异的权利。两种权利冲突在法律上表现为言论权在界限上的模糊性,以及缺少解决冲突的判断标准,其根源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需要在法律上通过对言论权的界限加以确定,并确立合理的冲突解决规则,为二者之间冲突的解决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权是民族地区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对于破解民族地区金融问题、强化民族地区权利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金融法制建设等,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国重视民族地区金融权利法律保护,但缺乏从发展权层面来架构权利保护制度。构建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权法律保障机制,是破解民族地区金融问题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国应通过采取宪法确立发展权,完善民族地区金融权利体系与民族地区金融权利实施法律保障机制等对策来强化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权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诉高校案件日益增多,且多以大学生胜诉而告结束,这种现象凸显了高校管理权和大学生权益的冲突。而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先天不足和后天无力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从法律属性上看,对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益冲突问题具有民事和行政双重法律属性,从根源上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兴云 《南都学坛》2006,26(5):27-31
唐代官员权利保障表现为:履行职责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工作条件,领取法定俸禄,享受法定的福利待遇;官员享有退休制度、休假制度及特殊恩惠。唐代官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人权受损;建议权利缺乏法律保障;官员晋升机制不健全,人为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官吏缺乏保障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唐代官员权利保障失衡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官员为确保自己的官位、仕途及生命安全,常寻求制度以外的援助,或者交结高官、权贵,或者形成同乡、同宗、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为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和环境权的冲突是以环境问题为媒介的。由于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最迫切和最复杂的问题,从而使得这种权利冲突较之一般的权利冲突面临更为严重的制度困境和道德难题,也因此得到了经济学、法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极大关注。法律经济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资源,提出了通过权利交易来解决相关权利冲突的现实方案。但法律经济学有其内在的道德局限性,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法律经济学的道德前提,划定经济学帝国的道德边界,为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道德指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是以改善城市人居物质环境状况为目的,对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实行恰当控制的社会技术。城市规划既是公权力对土地使用者设定义务的过程,也是对土地使用者权利确定的过程,客观上存在着规划行政权力与土地使用者权利的冲突。以“平衡论”作为城市规划法的基本理论,能够妥当解决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协调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城市规划法的平衡机制应做如下构建:设定公正的规划制定与实施程序;建立和强化权利救济制度;引入规划公开制度;合理配置权力;强化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行为对公民环境权益造成了严重侵害,而公民并不能通过现行环境侵权救济机制很有效地救济自身受到侵害的权益。这基于环境权是一种兼具公权与私权性质的复合性的权利,突破了单纯的民事权利的属性,并且其法定化程度不高。由此,环境侵权中的权利冲突呈现出多种类型,有应然环境权利与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有法定环境权利与法定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还有规范权利转化为实际权利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这对于环境侵权救济路径选择提出了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与物权有着财产权的相同属性,法律对物的确权,即表现为物权;法律对知识产品的确权,即表现为知识产权。相对而言,物权对知识产权影响深远,乃知识产权的母性权利,但知识产权的原则也对物权有积极意义,权利穷竭原则在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市场结构、融资结构不均衡,债券的流动性差。对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解,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保护债权人权利的法律环境。为此,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健全信用评级机制,发展公司债券的二级市场,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加强偿债保障机制的建设,积极拓展公司债券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公立学校与教师之间主要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推行的教师聘任制,必然彰显出学校这一行政主体(属于法律授权的行政主体)与教师合法权益保障的不平衡与矛盾。为了确保教师聘任制的顺利推行,并能有效地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应借鉴关、日、德等国经验,单独为教师聘任制立法,引入司法救济,以有效解决行政法律关系中教师权利保护程序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它既受法律保护 ,又受法律制约。为避免舆论监督与国家和公民的其他权利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 ,舆论监督必须在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前提下 ,依法维护媒体、国家和公民的正当权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舆论监督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特殊权力关系下的宪法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权力关系下宪法权利的适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全面否定宪法权利在特殊权力关系中的适用阶段;承认基本权利在特殊权力关系中的适用,但却不适用法律保留原则的阶段;承认基本权利在特殊权力关系中的适用,对它的限制适用法律保留原则的阶段。特殊权力关系下限制宪法权利的理论根据主要是对自身体系功能维持的需要,在哲理上可以从多数与少数之辩证关系的角度加以说明。特殊权力关系下对基本权利进行限制不能突破一定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冲突存在的空间上分析,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制定的婚姻法之间的冲突,具有区际法律冲突的属性;从法律适用的对象上分析,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制定的婚姻习惯法之间的冲突,具有人际法律冲突的属性;从法律冲突的法域及其对主体权利义务确定的方式上分析,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制定的婚姻法之间的冲突,具有“二级法律冲突”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而言,职能行使的基础是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税收;对纳税人而言,合法的物质财富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国家征税,公民纳税,这是一对永远都消除不了的社会矛盾。随着法制的发展和社会权利意识的觉醒,纳税人对自身权利愈益珍视,税权和纳税人权利的冲突也愈益加剧,这必然影响到社会资源配置模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必然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如何协调好税权与纳税人权利的关系,是决策者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竞业禁止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雇主较为广泛采用的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法律手段,也是雇主用于抵消员工培训成本的利刃,它对于提高雇主在人才和技术的保护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不仅与雇主的利益有关,而且也关系到雇员的劳动权乃至生存权,同社会公共利益不可避免存在冲突。因此在我国立法中要对竞业禁止予以合理的限制,以协调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化社会转型及现代化法治建设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秩序构建正经历着法治目标与固本理念的现实冲突。西部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契合了社会纠纷机制的多样化,诉讼机制和非诉讼机制应由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共同组成,以维护纠纷解决的生态平衡,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律体制下,人权既是国内法调整的对象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调整领域,基于国际社会的主权性和人权问题的敏感性,在现代国际法上人权与主权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国际法若干基本原则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是改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