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欣 《船山学刊》2008,(4):97-99
本文以胡宏有关“封建”的论述为中心,具体考察其在不同时段、不同政局下的论述变化。其论述大致由肯定郡县制,只是修正郡县制在实行时的缺陷;再到在史论中隐约批评郡县制,意欲恢复封建;最终全面论述封建建制。认为封建是大法大本。其论述虽看似循序渐进,实为在具体时势下的权衡结果。  相似文献   

2.
“封建”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建”的本义为“封土建国”,殷周实行此制,秦汉以下虽保留封建制的某些部分,但社会制度的主体已转化为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和地主自耕农经济。然而,现代中国在概念的古今转换、中西对接过程中,“封建”的涵义发生偏误,流行的泛化封建观,既不符合古义,也大异于西义,并且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此种泛化封建观,不利于古今史论的承续,也不利于中外史论的对接。建议秦至清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名之。  相似文献   

3.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4.
封建时代的政治模式是君主专制,这是世界历史中的普遍现象。但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具体情况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即使同一模式,也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比较中国和西欧的封建专制政治,无论是存在时段、专制程度,还是历史作用,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6.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7.
张笑龙 《殷都学刊》2020,(2):97-102
"封建、郡县之辨"是中国历史理论中的重要议题之一,王夫之的相关论述有其鲜明的特色。王夫之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着眼,比较了"封建"与"郡县"之异同,认为"封建"不可复;然而,其亦反对推行"郡县"后的集权与聚敛。王夫之在探讨"封建、郡县之辨"时,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势""时""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展现出其历史认识中的"通识"。  相似文献   

8.
封建“官当”制度与官僚特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阳 《学术研究》2000,(10):69-72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和心理的典型体现,是“刑不上大夫”的制度表现;“官当”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王权高于一切的官僚政治的供养,愚民政策的约束,伦理政治的箝制,为“官当”的存在提供了条件;破除封建特权思想、“官当”思想,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清除“官当”存在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封建”话语的兴起及其指义处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释义的“封建”话语是解读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关键词”之一。本文从历史语言考察和语言解释学的角度 ,对这一概念在中国近代的提出、兴起和含义变化的过程进行探讨 ,以期揭示在这一过程中因其意义处境化而与马克思主义原生语义的错离和其中的原因 ,客观地评价这种表述所起的历史作用和存在的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10.
时政术语是时政新闻翻译的核心,其翻译受到时政新闻的主观性、实效性、语言文化环境差异化、用词简洁性等特征的影响。在进行时政新闻翻译时只有选择最佳时政术语对等翻译才能正确传达原文含义。在分析时政术语翻译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纸质专业词典、翻译网站、搜索引擎、时政术语数据库和论坛等不同术语挖掘的渠道,并且分析各不同渠道的特点,希望能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读到司金銮教授的文章《国际“商业心理学”术语流变新考》,感觉十分诧异。据司教授说:20世纪,“商业心理学”这一词源流变迁的命题煞是耐人寻味。“本文根据中外社科文献史料,从语汇  相似文献   

12.
贾庆军 《兰州学刊》2007,(11):161-165,133
黑格尔对西方封建政体和君主政体的区分,使我们认识到西方君主政体不是封建政体的延续,而是与之发生的决裂.这一君主政体为近代理性国家奠定了基础.以黑格尔的区分来反观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在经历了类似西方领主封建制的西周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长久的君主专制时期.这一君主专制既不同于领主封建制,也难说是"地主封建制",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性君主制,勉强为之的话,可以说它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散文术语所指是支离与分散的,不同研究者的视阈中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所谓散文,只是骈散之散的语体概念,隶属于大文章范畴;而文学性的文体散文概念,则是五四之后,伴随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而被引入中国的;接受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学者,在对中国古代书面语言进行梳理时,并未还原到古代书面语言的历史场域,而是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挪用与横移,造成大散文全面覆盖大文章的格局。古今散文术语所指亟待厘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一词古已有之。它和意识形态操作层面上所用之封建不尽相同。随着西学在20世纪初的大规模输入,西文feudal在我国被对应成封建一词。随之而来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封建一词相当程度上的语义混乱,更由于其后对五种社会形态说的完全采纳,而致使有关本国历史上是否经历过西方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以及如果经历过那么是何时进入的争论和聚讼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封建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变迁最终导致了标准教科书中中国历史发展框架相关认识的固化。  相似文献   

15.
封建,是一种社会性质,是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权力的高度集中、行政机构中严格的隶属和等级关系、礼乐的制度化;也促进了文化的成熟与发展,表现在佛教和儒教广泛传播及其在上层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政治和文化上的封建化成为党项封建化过程中与经济封建化同样重要的社会封建化的内容。而在党项的历史上,是以姓别为部落,因而宗族就成了构成党项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本文就是在部落宗族的层面上论述党项的封建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宋夏西北边缘分布着大量的蕃部族帐。北宋中后期,在汉地农业文明的影响下,这些蕃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其封建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核心观念 ,在中国人对自身社会的理解与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中 ,它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 ,现代中国人封建观念的形成实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追溯了中国封建观念形成过程的几个关键性环节 ,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论的形成其实是中西封建观念融合的结果 ,亦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 ,既说明了观念的形成是有现实基础的 ,同时说明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会转变成物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汉语医学术语通用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术语是医学领域里的专门用语,用来指称医学领域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等,一般仅在医学专业范围内通行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术语逐渐突破了专业局限,汇入了全民通用语词汇的洪流,走上了通用化的道路,这种现象称为医学术语通用化。了解医学术语通用化的具体表现,分析通用化的途径和原因,对汉语词汇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20.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