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梦思想的审美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如梦是道教的理论命题.道的追求是以有形质之身躯合虚无之道,以有限之生命去追求无限的道,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主张生道合一、长生久视的同时,又认为人生如梦,视现实感性的生活为虚幻.人生如梦这一道教理论命题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是一种绝对主观的视角,是主体对外界的一种感受方式.而主要不是现实肉体生命的生死等同,、内丹逐渐兴起并取代外丹,就是要用一种主观感受来填补肉体永恒在现实上的不可能的漏洞.其影响超越了道教范围,为广大的文人士子所接受,成为理解人生对待现实的一种态度,并沉潜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深层,中国古代诗歌、小说中都有大量对这一命题的形象化、情感化演绎. 相似文献
4.
苏轼黄州时期作品中的“人生如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40-42
苏轼黄州时期作品中有二十二篇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思想.本文分析了苏轼这些作品中"人生如梦"思想的表现和形成经过、原因,认为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不全都是消极的,一部分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生如梦"思想是苏轼摆脱政治理想破灭的惶惑、实现旷达的武器,助其达到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黄粱梦吕仙祠照壁"蓬莱仙境"石刻,确为明代遗物。自"蓬莱仙境"石刻产生后,其名声即随"仙"气播布遐迩。近至邻县,远到隔省,凡与吕祖有关之庙宇、景观,多有墨拓而仿镌者。可见此石刻作为古代艺术品和道教史料,具有相当之价值,宜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粱梦吕仙祠的单体重点文物而保护。 相似文献
6.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治理论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君主论,着重回答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天下为公"既论证了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国的帝王观念有其精致、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进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通过文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得到了具体生动的演绎。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是引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西藏高校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立足西藏实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利用各种媒介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作为引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理想信念与精神旗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了新的理论话语体系,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水平。在推动"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科学把握契合实际的原则,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方式方法、支撑要素出发,探索促进"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环境文化思想与新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传统天人观的共同特点.中国传统天人观中丰富的环境文化思想,对我们今天确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财政思想是时代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制定财政政策的基础.财政思想的形成要受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或人生观的影响,这些观念的形成,必定是文化教育和人文熏陶的结果.由于中国古代关于财政经济的论述多半散见于各种史书中,本文提出"还原法"研究财政思想史,即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把"财政思想"还原到人的"全部人文思想"中去整体地考察.这一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财政思想文化派生论,重点在于考察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在中国隐逸思想影响及渗透下,从西行到川端康成再到水上勉,从形隐到心隐,表现了对隐的接受、传承、变容,最终回归禅宗的隐逸本质。中国禅宗思想提倡退,从菩提达摩到五祖,基本都是重视归隐、独宿、静坐、修禅。而到了六祖慧能把修行与人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领悟到真正的修行是在人间,衣食住行皆可以修禅隐逸才是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古人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有诸多的论述。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人与人的和睦相处。道家重视"道",遵道以行,虚静处下,以建立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主张个体与社会,道德与功利和谐等等。这些观点可以用儒家的"八条"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概括之。而对古代和谐思想的梳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探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古为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其中的有关理念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本文浅析了儒家、道家和兵家三种管理思想,并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评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也都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存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中国梦"的提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责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以"中国梦"引领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世纪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认为 ,中国古代思想在宋明儒学中达到了最高成就 ,中国未来的文化复兴也必将是宋明儒学的复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认为现代迫切的工作是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而明清之际一系列思想家对于先秦与宋明思想的区分 ,为此指明了一条更具有前景性的道路。本文以王船山哲学为例 ,对先秦思想与宋明传统的差异作出了系统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按着时代的先后顺序有着这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即三代时期德治传统的起源、春秋时期德治思想的发展、汉代德治传统的确立、宋明时期德治的强化以及明末清初对德治传统的质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