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昆勇  谢鹏飞 《城市》2013,(9):15-20
"十二五"是南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水平的新时期。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体现,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符合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南宁五象新区现代化新城建设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  相似文献   

2.
刘庆斌 《城市》2012,(4):30-32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征地拆迁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难点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城市征地拆迁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建设,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经武 《城市》2014,(1):33-38
正一、防治"城市病"的紧迫性"城市病"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学及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一个形象化比喻,是指在一国城市化尚未完全实现的阶段,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系统存在缺陷而影响城市系统整体性运动所导致的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主要涉及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空间拥挤、交通拥塞、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管理低效、资源短缺和城乡冲突与社会失衡等问题。还  相似文献   

4.
刘荣增  李蕾 《城市》2013,(5):22-27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列为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体现了新世纪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南和蓝图,城市规划受到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深刻影响,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规划需求和编制队伍呈  相似文献   

5.
论语数字     
"城市化是小脚的,扭曲的,新农村的部分建设也是刻意的小脚,张家界应当回归大脚之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在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主题文化论坛活动中说。他认为,张家界的城市建设要发展,就不能为城市化所累,应该敲掉金鞭溪两岸的石头,拆除河堤,炸掉水坝,在城市里种上水稻。"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人民日报》报道说,大陆赴港招商团奢侈浪费,一  相似文献   

6.
王志国 《城市》2007,(11):8-11
"十五"期间,江西省委多次提出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聚集,逐步发展、形成城市群的设想.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省即明确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赣中南、赣西三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一、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冠军  闾冰艳 《安家》2006,(6):134-136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城市化也是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好,都遵循着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铁律. 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原有的城市得到改造与提升,而且还新建了一大批城市,城市数量大大增加,城市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正是因为铁律的存在,尽管中国城市化的后发优势经济效应优势明显,成果显著,但特有的国情,使得我们在城市化的历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相对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新定位和战略目标,相对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要求,北京仍然路漫漫其修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部分非洲国家忽视生产力水平的现状水平和社会软环境建设、不重视公共服务的改善,一味地追求造城运动,缺乏有效政府宏观调控和城市总体规划,使得城市在全境内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负面效果日趋凸显。这种非均衡型城市化模式体现出如下特征: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强、城市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等。这些矛盾给非洲国家带来了城市拥挤、疾病流行、高犯罪率、滞后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剖析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的特征和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解决非均衡型城市化问题进行反思,对合理引导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东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粮食安全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城市化造成耕地资源流失,农业用水偏紧,粮食需求剧增和城市贫困居民粮食获取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粮食安全威胁城市经济稳定,破坏城市政治稳定,助长社会"不公"心理。面对这一问题,中东国家通过加强耕地保护,稳定城乡粮食价格,缩小城乡差距来缓解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邓舰 《安家》2006,(7):137-138
中国人很早就有投资房产的传统,特别是商铺,俗话说"一铺养三代".这些年,由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中国城市人口消费,我国的城市商业也一片繁荣.  相似文献   

12.
张锋 《城市》2013,(1):69-72
按照中央对江苏21世纪头21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定位,江苏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江苏特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无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13.
霍兵  刘茂国 《城市》2007,(7):25-26
一、城市群是当前区域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形下,在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城市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下,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群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区域.充分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群发展作为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百年,是汽车工业与城市化浪潮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扩张、居住的城郊化带来巨大的汽车需求,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汽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模式,也使城郊得以更自由地拓展。当前,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呈现倍增扩大趋势,城市化地区迅速向郊区展开。在这些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部分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进入了汽车私人消费阶段,这正是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进步相结合的表现。基于此,2004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等联合主办了首届“嘉定汽车论坛”,围绕“汽车与城市化”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尚金凯 《城市》2008,(9):68-7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城市简单地采用“模式化”建设方式.忽略了城市的自身特色、地域特点等.照搬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造成了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个性丧失、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混乱”等问题和遗憾。  相似文献   

16.
雷郎才 《城市》2011,(7):30-31
正如“城市化并非一个城市的城市化”一样,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亦不能自说自话。广州应当顺应世界浩浩荡荡的城市群建设发展大势,携领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并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发展彼此借势、互推互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王逢宝 《城市》2012,(12):62-6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交通机动化的联动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交通拥堵为表征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城市病",正在由中国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蔓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城市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及智能交通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中国家,新的并且不断发展的城市化现象已经使那些用于应付贫困者、新移民者以及青年的基本需求的政策和规划丧失了作用。城市化进程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一场变革,通过这一进程,小城镇发展为城市。城市化也影响了文化,几乎所有的地方文化传统都由于城市化进程而受到冲击。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城市化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它是社会行为和权力的结果。城市化包括从人口稀少的地区迁移到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对世纪,这种迁移的规模是很庞大的。1900年,世界上大约86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只有13.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19.
赵峥 《城市观察》2017,(6):112-118
纽约城市规划立足"创新人"的需求,营造城市创新生态,不仅为自身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也为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与经验。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质量导向的新阶段,中国城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升"创新人"能力、动力、活力和承载力,依靠创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梳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的演进历程,中国探索式城市化道路成就瞩目,但依然出现许多诟病,究其原因是缺乏稳定的检验城市化质量的标准,提出人居环境是检验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城市问题现状论述其必要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空气污染尤为严重。从人居环境的学科基础论述其充分性:现有城市化衡量标准,忽略城市化的主体与本质;人才队伍、学科基础使其具备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充分性。从城市本质及城市功能论述其重要性:聚居点是城市的本质;人是城市的主体,而非本质,衡量城市化需要以人为本,但不能把"人"当作城市的本质,更不能当作城市化的衡量标准;居住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居住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科学发展观能够统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