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最先源自以《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学叙事中的梦预,继而在谶纬神学、神仙思潮、佛教信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样、相融相摄的特色。预叙叙事对志怪小说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世代累积和文学演绎,形成“预验休咎”的故事类型,它既凸显出“神道设教”的传统内涵,又展示出佛道“自神其教”的叙事策略;而从根本意义上看,它表达出了人们探知命运和前途的生命渴望。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表现了对理想生态环境的审美追求及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资源,对当代的生态美学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些以亭为背景的故事,形成一种特殊的亭结构叙事模式。亭结构基本上具备三个要素:亭、人(宿客)、鬼(包括精怪)。主要有两种类型:女鬼报冤和人鬼较量。事故事根植于汉代亭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表现出鲜明的正邪观念,并呈现出恐怖神秘以及幽默诙谐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丛残小语”、“尺寸短书”以及小说雏形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迄今事实上仍然束缚、限制着人们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对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西方叙事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发现,六朝志怪小说在客观性叙事、重复叙事、叙事时距等层面同样具有耐人寻味、值得一书的叙述意味,同样具有骄人的不可忽视的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略论六朝志怪小说的两大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丛残小语的六朝志怪小说 ,虽然处在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但它却蕴涵着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一系列叙事范式的胚芽。限知性叙事和客观性叙事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两种叙事范式。前者的出现与运用 ,不仅是观察点易换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叙述策略的展示 ,其本质暗含着对传统“实录”原则某种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后者则充分显示出被现代西方小说美学极为推崇的客观性叙事的创作理念 ,在中国小说发展之初就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6.
咏史诗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即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两者的关系构成咏史诗的核心。汉魏六朝的咏史诗走向成熟的阶段 ,题材、主题丰富 ,咏史体例完善 ,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对唐及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六朝志怪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既延续了史书的叙事传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看,志怪小说内容虚实混同,其"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以为虚的"虚构",二是有意的虚构。志怪小说的"虚构"与后世小说的区别在于其更多情况下并非文学意义上的虚构",非有意为小说"是其基本特征。但即便如此,作者参与故事、干预故事甚至是杜撰故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文生事"的作品已经出现,这刺激了"文学虚构"的产生,加速了小说与史传的分离,体现了小说文体的"自觉"。另外,抛开小说家"实录"的叙述姿态,站在后人的角度审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一些故事内容、结构手法、叙述视角几乎与后世小说无异。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江海赋创作繁荣,当时的作品编集选录和文学批评对此有所体现。汉魏六朝江海赋的兴盛既和秦汉时期的"君子必观大水"的观念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江海地理知识的繁荣有直接关系。江海赋显现独特的美学趣味,包括兼具游仙与诡诞的神话特性,涵盖婉约与雄浑的诗学特性,富含政治文化意义的社会特性。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神异叙事的世代累积,主要表现在故事主题、情节、结构等方面,甚至针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特色的时代演绎.就其原因来说,它集中展示出神秘文化的历史传承、多重社会思潮的交互影响以及作为人的本质需求.就其影响来看,这种世代累积的叙事机制,深化了以人神遇合为主题的文学表达,促进了我国早期叙事的自觉发展,乃至影响着民间故事类型的初步建构.  相似文献   

10.
家诫源于亲族的血缘关系,大致包括遗嘱性质的家诫,由某一事件、现象、过失触发的诫文以及处世准则的自觉总结。汉魏六朝家诫文大致有110多篇,这些家诫文不仅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鲜明的个性与时代色彩,而且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与文化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故由连珠而论汉魏六朝文学,可以见微知著。隋唐及其后的连珠体无论在体制还是成就上都并没有超出六朝时期,又可见连珠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众多批评家发挥优长顺时采用渗透法,使本是散体语言写就的序跋体、书信体、史传体、子书体等批评文体普遍地赋化与骈化,在语体上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实现各种批评文体的互融与共生,极大地提升了批评文体的文化品位。进入南朝,骈体文完全成熟,批评文体也普遍地骈化了。一是在文体中综合运用各种对偶并灵活进行变换,且四、六句式非常鲜明;二是大量使用典故来析理;三是广泛采用声律,注重词句的藻饰,形成形美兼声美之批评。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域商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3,(2):73-79
论文以文史互证的方法分析了出现在汉魏六朝文学中的西域商品和商胡,指出笼罩在文学想像之中的西域商品具有神奇性、奢靡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而文学作品中有关胡商的记载,在不经意之间反映出胡商的生活境遇与信仰习俗。考察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反映的西域商贸,有助于我们从文学这一视角理解中土与西域早期交往中所持有的观念、态度。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风度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受到广泛重视,有关的评价见仁见智,甚至针锋相对.但不论如何看待和评价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魏晋风度,皆不可否认其对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且其时代意义能够跨越时空引起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女性赋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赋,也就是其作者为女性的赋。汉魏六朝的女性赋,流传至今日的共有16篇计9位作者。这16篇中,尚有大半残缺不全,有的甚至仅剩一二残句,然而从其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历史价值及其文学成就来看,却足以称得上是中国赋史上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6,(6):16-20
女史是中国古代在宫廷中任职的女官。根据相关记载,女史最早可能出现在周代,在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设置。女史在宫廷中承担协助后妃处理事务、参与典礼、掌管文书、进行宣传教化等职责。女史的地位不高,一般选拔具有文学基础的女性担任。考察这一时期女史的职能、选任、地位,以便进一步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职官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汉魏之际的人物评论与士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末年人物评论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政治局势的现实压力、乡举里选的传统影响、名士系统的卓然自立等.人物评论的权力掌握于在野的名士之手,其籍贯大多属于文化核心区.人物评论的内容主要围绕才和性而进行,但地域因素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标,同乡关系更是重中之重.评论活动由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评论轴心构成重层结构.汉魏革命,名士系统的人物评论被官方赋予的中正官所代替,凝结性的社会体系逐渐形成.士人风尚随评论风气的涨落发生转变:汉末刚大方正的儒风,以道家风貌为过渡,转型为魏晋时期的浮华之风.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7,(4):66-70
发型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间文化等的变迁,而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服饰博物馆的实物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可知:明朝女子的发型是由拘谨而转变典雅,由简单到复杂;清朝满汉女子的发型开始各自保留自己的特点,之后共存融合。  相似文献   

19.
同形字是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认真辨识文献中的同形字,沟通字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同形字的方法,对于识读和整理古籍,编纂汉语文字典词书,以及研究汉字发展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辨识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10个同形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