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昆熙 《小康生活》1998,(11):38-38
美国加州红提葡萄苗种由全国著名的葡萄大王、青岛全益葡萄良种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培杰先生同中国航空技术总公司于1986年从美国加里弗尼亚引进培育成功的。现已在即墨等地建成全国唯一的育苗基地千余亩,明  相似文献   

2.
一八九七年,德帝国主义侵占了胶州湾,一八九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土地、湾内岛屿强行“租借”,青岛就是胶澳租借地的一部分。当时德国胶澳租界地政府对待辛亥革命持何态度,从下列事实可见一斑。辛亥革命爆发伊始,在青岛的德国殖民主义者宣布“中立”,自称不介入中国发生的事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即墨县在辛亥革命时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德国公然从青岛派出马队一百三十余人进行干涉。在青  相似文献   

3.
柳卓霞 《东方论坛》2011,(1):129-F0003
谈起青岛的由来,人们自然联想到百年前的小渔村、繁华的胶澳小镇,因此,谈起青岛的文化,我们自然会听到“青岛没文化”、青岛是“文化沙漠”或“文化孤岛”之类的定论。诚然,与历史悠久、义化底蕴深厚的古都西安、南京相比,青岛相形见绌,然而就现今青岛所辖的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等市、区来看,她的历史并不比南京、西安短。  相似文献   

4.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青岛即墨周至元先生及其后人所保存的《八九鸣》手抄本,主体部分为诗歌,另有少量词和文。抄本作者,曾被误认为是周至元。但综合周至元《崂山志》、蓝水《崂山古今谈》选诗及《八九鸣》中作品看,该抄本作者应为由清入民的寒士沈煦。由于史料缺失,沈煦生平多已汨没无闻,大致可以考知,他擅诗能文,一生潦倒困顿,晚年来到即墨,长期借住佛寺,以授徒维持生计,颇受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八九鸣》不仅记录了一个末世底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是青岛近代以来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晚清、民国时期的青岛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 即墨话属北方方言中的胶辽官话,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即墨县、崂山县和青岛市的沧口区以及近郊一些地区,使用人口百万以上。 现代即墨话共有声母二十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认识青岛市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然而,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青岛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1996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2490元,而青岛市为10286元,只相  相似文献   

8.
自清顺治十四年(1657)秋到山东,顾炎武此后有21年的时间或长或短地居住于山东境内。顾炎武在山东的交游学术活动颇受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但对其在即墨的情况却少有提及。考察顾炎武的即墨之行,梳理并展示顾炎武在即墨的交游活动,挖掘其诗文创作对即墨本地及其本人的意义,可以加深对顾炎武及明末清初莱州府即墨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清初,台湾尚未统一,清政府一直推行海禁政策,以隔绝内地人民与外界的联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郑氏败亡后,清政府宣称:“海内一统,环宇宁谧”,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谕示“满汉人民视同一体,应令其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并在沿海设置四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负责管理中外贸易、征税、辑私等事务。指定外商可在上述四口互市。但不到八十年,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以“民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关闭了三个海关,只准外商在广州一地通过“公行”进行贸易或交谈有关事宜。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渐多,故将旧有之“关”称之为“常关”,新设之“关”称之为“海关”或“新关”,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马克思恩格斯关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 论一(孔繁锦)2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地进行经济 休制改革(施为民)2关于深圳特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根据的探讨(陈瑞莲)3关于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探讨 综述(陈明央)4哲学形式逻辑教学要现代化 —兼评中央广播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1912年9月28日至10月3日的青岛之行是出于内政外交的双重需要。作为一名革命尚未成功的共和政治家,孙中山访问青岛宣示着他兴建铁路、兴办实业的决心,是他实施开放主义的具体体现。孙中山莅临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他利用外智、扩张教育的有理佐证。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23,(3):21-22
温泉街道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7个新村、3个居民委员会,共5.2万人,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康养目的地。近年来,温泉街道坚持以社区及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探索以“五社联动”为载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促进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即墨与临淄、平陆曾经并称"三齐"。战国秦汉人言齐地资源与经济实力,有"东有琅邪、即墨之饶"的说法。就此有"二地近海,财用之所出"的解释。即墨"实表东海",是依托海洋条件取得"三齐"形胜的地位的。即墨的优越地位和特殊形势,体现出齐人海洋开发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刊载陈勇博士《潮海开关史事考略》一文,该文援引不少珍贵档案资料,就"潮海开关的一些重要史事,诸如开关的具体时间、开关与开埠的关系、开关后潮海关与粤海关的财政关联等问题加以甄别考证……"不乏创见,为之耳目一新;但对于1853年粤海关创办的潮州粤海新关和1860年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潮州新关的关系和名称变更的厘定、潮州新关开关时间、开关与开市(埠)的关系,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略为考辩和商椎,目的也是为了"使有关讨论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代,中朝、中日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往来日益加强,我国沿海许多口岸遂成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要地。九世纪中叶以来,在今山东、江苏沿海诸县设有许多“新罗坊”,是新罗(朝鲜古国,九世纪衰落)侨民聚居之地。新罗商人的船只来往于今山东、江苏沿海之间,并常常航行到日本。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县)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贸易港口之一。板桥镇春秋时为古介国,隋开皇十六年置胶西县,属密州。唐武德六年划入高密,其地易名为板桥镇。宋哲宗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兼领临海军使,仍属密州。元至元年间于胶西县置胶州,隶益都路,领胶西、即墨、高密三县。明朝省胶西入胶州,属青州府,后改隶莱州府,领高密,即墨二县。清代因之。  相似文献   

16.
一月,在《中华教育界》普教专号上发表《普及现代化生活教育之路》,指出用老法子普及儿童和成人教育,要过百年乃至四百年,因此要用新方法,要攻破先生关、娘子关、买卖关、衰老关、饭碗关、孤鸦关、瓜分关、课本关、纸笔关、灯油关、调查关、短命关、学校关、文字关、残废关、拉夫关、大菜关、实验关、城乡关、划一关、会考关、偏枯关、多生关、守旧关、自由关、不平关、天命关,共二十七关。只有小先生制和工学团才能攻破这些难关。(《生活教育》第二卷第一期)  相似文献   

17.
周升起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新书《从开放大市走向开放强市——青岛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升级转型研究》,2016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综合运用统计比较、定性定量描述、案例分析、战略分析、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等方法和工具,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全面回顾青岛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从沿海开放城市到开放"大市"形成,以及开放型经济对青岛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从开放"大市"走向开放"强市"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从理论上阐述了走向开放"强市"过程中,青岛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必要条件及可能的选择路径.通过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青岛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实证检验了影响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基于定量评价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青岛市实现开放"强市"目标及向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即墨故城     
张从军 《社区》2008,(14):35-36
即墨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东南7公里处,西北距平度市区25公里。故城北依龙虎山,东濒小沽河,南瞰胶州湾,西临洗心河。因洗心河水色近墨。而被称为“即墨”。即墨城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古代东去胶东半岛南路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品读咏砚诗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砚、爱砚、藏砚,留下了许多咏砚的佳诗妙句,砚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砚添光彩。砚有许多别名,屡见于诗人笔端,唐代文嵩在《即墨侯石虚中传》中以砚拟人,说砚姓石,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又称砚为"即墨侯"。宋代王迈在《除夜洗砚诗》中就这样写道:"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