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乾隆晚期和珅、庄存与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在研究庄存与和和珅的问题时,大家多关注<清实录>的资料.由于庄存与的和<春秋>相关的手稿是乾隆中期写成的,学者们便怀疑庄存与的<公羊学>写于和珅案子之前,<公羊学>的复兴与和珅时代无关.然而,为什么庄存与的<春秋>学直到道光时代才以<味经斋遗书>之文集出版呢?为什么至今仍未找到任何与庄存与的<春秋>学相关的手稿? 这些问题颇引人思考.通过考证大量资料来丰富对和珅时代的理解,作者认为,不但道光版本的<春秋>学是重要的依据,士大夫的作品也同样值得作具体分析,比如汪喜荀的<且住庵文集>和<谭献日记>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庄存与和和珅的冲突是1780年左右(乾隆晚期)爆发的.魏源在未发表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文稿中也提到了这一冲突,却以庄存与的<易学>来作掩盖.同时,庄存与的经学融汇了西汉经学,尤其是<春秋>、<尚书>、<毛诗>、<易经>和<周礼>.  相似文献   

2.
钱沣,号南园,是清代云南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为官清正,声誉卓著,影响很大。乾隆五十九年,钱沣任湖广监察御史,负言谏弹举之责,上疏参奏军机大臣,疏中对权臣和珅颇有微词。乾隆对此奏疏很表赞同,特命钱沣直军机处,司稽察之任。乾隆六十年秋,扈驾滦阳返京,九月十八日卒。 钱南园死时年仅五十六岁,虽不能说是夭亡,但也未至暮年,何以猝然而逝?因他是与权倾一时的和珅相斗争的突出人物,所以对于他的死不免出现种种猜测之说。本文拟就这一疑案,做一扼要考证,以辨明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关于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被籍没的家产究竟有多少,是清史研究者们常谈到的一个颇感兴趣的问题。可是官书对此记载不甚详细,私家著作则既互相传抄,更加之任意夸大,其数目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实,提出来向大家请教。一、乾隆朝后期贪污成风与和珅的关系清代到了乾隆后期,反映这个封建王朝走下坡路的现象之一,即充斥全国的贪污案件。封疆大吏的贪蚀程度骇人听闻,而且几乎各省皆有。其著名的大案有:山东巡抚国泰案(乾隆四十七年事发);浙江巡抚福崧案(乾隆五十七年事发);江西巡抚郝硕案(乾隆四十九年事发);福建浙江总督伍拉纳和福建巡抚浦霖案(乾隆六十年事发);两广总督富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年间,有一年的酷暑,皇帝来避暑山庄消夏。一天,乾隆在山庄内的"问月楼"设宴与群臣畅饮。不觉日头偏西,乾隆已有点儿醉意,当他看到自己亲笔题写的"问月楼"上的金匾在落日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时,不禁吟诵起"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时,醉意已深的大臣和珅在旁边说:"可惜有黑夜就有白天,月光不能长照在金樽里。"乾隆听罢,心中不悦,便有意为难和珅,说:"你能为朕造一个白天也能看见的月亮吗?"和珅一听,酒一下子就醒了,可圣意难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于是,他叫来100名能工巧匠,悬赏白银千两,限期三个月,让他们造出一个"白天能看见的月亮"。怎么样才能让白天也有月亮呢?大家都无计可  相似文献   

5.
和珅的末日     
宫廷之变公元1799年,即清仁宗己未四年,高宗皇帝驾崩。好在四年以前,他已经将皇位移交给了仁宗皇帝嘉庆,不会导致皇位的青黄不接。宫廷内外,朝野之间,秩序一片井然。高宗皇帝的丧葬大礼举行之后的一天,仁宗召集文武百官,齐集故宫太和殿议事。文武百官一一朝见君王,山呼万岁。和珅也恭恭敬敬地走到仁宗皇帝面前,口中说着“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公和珅,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就要行参拜大礼时,仁宗皇帝突然一拍龙椅,大声喝道:“给我拿下!”事出仓促,和珅还在一头雾水之中已经被宫廷侍卫按倒在地,五花大绑起来。“和珅,你可知罪?”仁宗铁青着…  相似文献   

6.
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时期,也是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特别是官宦、士人阶层风气变化尤大。表现为(一)穷奢极欲的奢靡之风彻底形成;(二)官宦、士人“幸喜南风”,“狎优蓄童”之习成为时髦;(三)一改往日的清高,重财、重利, 向商人靠拢,想方设法捞取钱财,甚至有的人也经营起工商业来。这一切既体现了清代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 展,从而冲击了“重农抑商”观念,预示着社会将要发生重大变革。和珅可以说是当时仕宦阶层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嘉庆元年(1796)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使得“康乾盛世”走向穷途末路,嘉庆受禅继位以后,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训政,朝 中和珅擅权,朝外匪患蔓延。面对清王朝中衰的局面以及川楚教乱愈演愈烈的态势,嘉庆皇帝势必要进行一番革新才能挽救 清廷的颓势。可以说嘉庆亲政之后在吏治、军事和方略上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对于成功镇压白莲教起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 且对清朝中后期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真正的乾隆绝非现在某些电视剧描写得那样圣达贤明、聪明睿智,那样洞悉秋毫。相反,中老年的乾隆政治上是十分腐败昏庸的。恶名昭著的清代文字狱就是在他手中推上巅峰,他在残害忠良的同时,信宠那些祸国殃民的贵戚权竖。其中和珅便是  相似文献   

9.
嘉庆元年(1796)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使得“康乾盛世”走向穷途末路,嘉庆受禅继位以后,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名训政,朝 中和珅擅权,朝外匪患蔓延。面对清王朝中衰的局面以及川楚教乱愈演愈烈的态势,嘉庆皇帝势必要进行一番革新才能挽救 清廷的颓势。可以说嘉庆亲政之后在吏治、军事和方略上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对于成功镇压白莲教起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 且对清朝中后期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都在探索。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中国4000年中经历了67个王朝,446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9个皇帝。其他都短命,平均才活了42岁。按理,  相似文献   

11.
纪晓岚轶事     
黄力 《小康生活》2005,(3):71-71
妙释笑佛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览大佛寺。二人来到天王殿时,乾隆见殿内正中独坐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乳,满脸笑意。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而笑?”“此乃佛见佛笑。”纪晓岚从容的说。“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12.
本人已经撰文叙述了乾隆时漕粮的宽免情况,那么,此宽免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呢?本文试粗略地谈谈这两个问题。一大家知道,清代社会进入乾隆时期,米价腾贵渐至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光绪《武昌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义行》周世荣传载:“(武昌)乾隆八年以后,米谷数腾贵”。杨锡钹《遵旨陈米贵之由疏》中有曰:“臣生长乡村,世勤耕作,见康熙年间稻谷登场之时,每石不过二、三钱。今(按指乾隆十三年)则必须五、六钱,无复三、四钱之价”,杨氏所言应是指其老  相似文献   

13.
1近读《韩隆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版),书中谈及乾隆“家世迷雾”。涉及乾隆是雍正嫡子.还是海宁陈氏的后代等问题。我想从介绍一幅古画谈起,作一点探讨,以求教万家。美国出版的《故宫明清宫廷画册》画中,有一幅郎世宁的《平安青信图轴》。画的中心位置,是雍正、乾隆(当时称弘历)父子二人。弘历向雍正恭呈一支盛开的桃花。两人穿着便服,科头相向而立。面部表情可用父慈子孝来形容。画的背景是一片广阔的蓝天,衬托着几支青翠欲滴的修竹。画面是一派温馨和谐的气氛。画面右上方,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  相似文献   

14.
二月河 《社区》2009,(26):17-17
纪晓岚在我心目中属于中性性格.但在社会形象中他倒是开放型的人物。他的风雅、多才、善谑、诙谐确是第一流的。这大大帮了他的忙,使得他更加可爱。 我最早接触到纪晓岚的材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上,说他陪乾隆木兰秋弥,乾隆不小心从马上摔下坠进泥淖,陪驾的纪晓岚也就从马上一头顺势滚进泥中,比乾隆更其“不幸”,更其狼狈,更其观瞻不雅!  相似文献   

15.
广为流传的乾隆下江南传说,是对1751年到1784年乾隆6次南巡这一历史事件的戏说。文章借鉴类型分析、传说圈分析等方法,对100篇流传较广的乾隆下江南传说进行了分析,发现:乾隆下江南传说以“解难题”为核心母题,可分为“乾隆吃瘪”“乾隆获救”“乾隆赏赐”三大类型,它以运河流域为主要流传区域,连接起南北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叙事资源,运用了大量民俗文化形式;以文化自信为传承动力,展现出运河流域繁盛时期民间文化的自信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我区农村出现了一种相对独立于三级所有制经济之外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新经济联合体。新经济联合体刚一诞生,就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吸引力,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究竟什么是新经济联合体,它“新”在那里?它的性质如何,是姓“社”还是姓“资”?它的发展趋向怎么样,是即将纳入或取代现有的三级所有制经济,还是与之同时并存?对于  相似文献   

17.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都在探索。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中国4000年中经历了67个王朝,446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9个皇  相似文献   

18.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两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辩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呢?还是物质性的自然界?社会的“治乱由天”呢?还是治乱由人?“天”是创造一切的造物主呢,还是“天道自然无为”?在长期的斗争中,唯物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值清代封建统治处于所谓“乾隆盛世”,在“天子脚下”却出现了一部批判封建制度的《红楼梦》。尽管当时歧视小说的传统偏见很深,清初文字狱引起的恐怖余悸犹存,这部小说还是在社会各阶层中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影响。特别是百二十回本刊行后,广大知识分子乃  相似文献   

20.
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改赋予语文课程评价以新的理念,但对新理念的把握往往停留于简单图解,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依然是甄别与选拔;命题的改革更注重形式;“学习档案袋”、“记载表”过于繁琐;以各方“评价表”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流于形式。要建构新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必须澄清:评价和检测是围绕教学内容,还是围绕学习中的人?评价、检测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还是学生?语文课程到底评价、检测什么?什么样的评价策略最适合语文课程?作这样的反思有益于建构真正属于语文课程的评价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