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常态化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形成机理,可以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内生Probit模型、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土地流转,且结果稳健。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农户,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这一现象在抚养期、赡养期和稳定期的农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留守农户相比,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有助于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在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回流的农业转移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出务工群体回乡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在本地非农就业是加速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菁 《社科纵横》2008,23(9):35-36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疏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但在其一些著作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必然性进行详尽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仍对今天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谷延方 《学术交流》2005,2(9):112-116
英国中古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较大发展,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农奴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向城市逃亡.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非农产业和城市人口获得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为劳动力转移获得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英国是西方最早完成劳动力转移而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朱文蔚 《创新》2013,(6):30-32,37
通过对湘南地区的调研发现,虽然当前很多县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生态环保意识已逐渐加强,也非常重视产业的选择,但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各县市之间对项目的争夺增加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与成本,且过度依赖资源禀赋型引资也令生态环境堪忧。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并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杜辉 《学术交流》2012,(6):98-101
产业转移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根据要素禀赋的优势差异进行的产能再分配。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猛,但也愈发暴露出产业升级依托条件与传统模式、产业结构升级对核心技术的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产业区域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流动落后与资本就地扩张、产业持续性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各种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好产业发展模式与区域间竞合、产业梯度转移与生产要素流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外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相互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力并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充分条件。中世纪英国是一种粗放的农牧混合经济,形成了初步社会分工,更有利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流动;与集约化农业相比,这种粗放式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及能够供养人口都很有限。随着农业生产量的扩张和质之深化,农村劳动力被迫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而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则将大量劳动力拉进农业过密化陷阱,使得劳动力无法向非农领域或城市流动。英国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较大发展是农牧混合经济和粗放农业量—质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芳  巩艳梅 《社科纵横》2006,21(12):40-41
台湾的产业升级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台湾为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适宜的科技产业发展策略。如:以科学工业园为基地推进“科技岛”计划;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确定高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使本地区产业融入跨国公司的生产线;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Britain's New Labour government has put welfare reform at the top of its political agenda. It has followed a radical “workfare” agenda in relation to labour and social market policies and no longer aims to secure full employment mainly through direct job creation or Keynesian demand management. Instead, it promotes equal opportunity for all based on a contract between benefits claimants and the employment service. The New Deal is at the heart of British activation programmes for the unemployed. American policy paradigms have influenced the design of the New Deal. Policy transfer in activation policies from the USA to Britain is due to institutional similaritie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welfare states on the one hand, and to the comparable structure of their labour marke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al model on British labour market policies thus remains limited.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不同绩效取决于其技术知识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取得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是有效地吸收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发展中国家能否有效地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将受到要素结构、资本水平、市场结构、贸易分工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通过扩大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改善要素结构,提高企业进行技术模仿的投入,采取适合的市场结构安排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扩大贸易量和引进FDI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有积极影响,但由于贸易分工模式和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可能对技术吸收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对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行业和落后部门进行适当的保护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周太山 《创新》2009,3(11):68-71
从全球化这一视角进行宏观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总体上呈现出辩证发展的图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走向全面胜利,其间充满曲折反复。全球化在时空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辩证图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化。阐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辩证图景,有助于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征途上遇到的挫折,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有助于正确对待全球化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带来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14.
15.
引言所谓区域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居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业化产业或产业群,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关键一环[1].  相似文献   

16.
从党内民主看民主集中制的定位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三中 《探求》2006,4(6):34-38
把民主和集中看成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过程,把党内民主等同于民主集中制的民主,进而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地位高于党内民主,这是导致对民主集中制各种错误认识的重要根源。本文从探讨党内民主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开始,进而从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中进一步探讨民主集中制的定位和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要指导方针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当今中国之科学发展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一般问题的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及其实践,是一座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分期意义--作为一种主要的标志,它表征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拐点",呈现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向.  相似文献   

18.
从内生增长模型探讨日本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默模型的核心是技术进步。按照罗默的分析,似乎一国的研究人员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其隐含的假设是研究人员的水平相同,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巴罗等人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改,提出了行业差别性的“胜者全得”概念,并用来分析一国的经济追赶,提出了产生追赶的模仿技术增长公式,还指出了“模仿陷阱”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及复苏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真理的公共性和人民性是历史唯物主义题中当然之义.但我们首先看到,传统哲学真理观本质上是让真理和公共性、人民性相互疏离--一个疏高于另一个,或者一个疏离于另两个.无论如何,从真理的知识论视野到政治哲学视野都彻头彻尾地归依于"意见"与真理、哲人与人民的抽象对立.可以表明,公共性和人民性之相互牵连的关系也是正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