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摘编     
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赖德胜、田永坡在《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知识失业”现象。所谓“知识失业”,是指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的失业。从国内外关于“知识失业”的文献来看,大多数是围绕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展开的,重点是对大学生失业成因的分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知识失业”的出现说明受教育者的供给超过了需求,其就业难度增加在所难免。但我们认为,中国现阶段出现的“知识失业”,并不完全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市场需求,这种现象在很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高校的招生人数、区域分布以及教育模式来看,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具有长期性、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的有限职业需求;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缺失;“惟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助长了“知识失业”。治理“过度教育”现象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坚持市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适当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经济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将随着下岗就业问题的淡化而日益突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理应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度重视。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概述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然后探析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根源,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出现的“知识失业”只是一种假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因歧视现象而引发的“歧视效应”是产生这一假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右移;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者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现象及其危害,阐述了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是避免大规模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学历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高学历失业"是指具有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者失业,是一种知识人群的高层次失业,但概括为"知识失业"并不科学.它已经由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偶然现象发展为以大学生失业为主体的普遍现象,其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数量增加、层次上升;由零星分散到相对群发集中;区域分布不平衡;由老科技人员为主转为新大学毕业生为主等特征.中国"高学历失业"的产生,既有其经济原因,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混合交织与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综合整治,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状与社会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总结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失业的4种情况,指出求职性失业、频繁失业、二级劳动力市场失业是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特点,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失业容易造成大学生失业群体与社会的隔离、心理危机的加剧,并且会在社会上兴起"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把大学生推向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相互选择。由此出现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文章就造成一现象的原因和当前的分配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后者的不完善之处及其可能造成的弊端。文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供有关部门操作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若干年前,不知道哪位大侠写过一篇叫《知识失业》的文章,说在中国考上大学之日就是学生失业之时。文章以“北大才子当街卖肉”为据,几近于圣人的腔调历数了中国教育的几大罪状,可谓一呼百应,似乎“北大才子”当不了人上人就是中国教育的耻辱。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是因为以倾家之力供孩子读大学,到头来却和卖肉的一个“级别”,这样的大学读不读实在没意义。有意思的是,一边是“读书无用论”的高涨,另一边是“文凭热”的泛滥,仿佛一夜之间,硕士、博士遍及全国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10.
“制度性失业”在西方经济中是不存在的。它是在原计划经济国家转型期间特有的现象。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由此造成的职工心态变化的特殊性。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侧重研究“制度性失业”引起的职工破坏性挫折反应,并提出一些矫正措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钟摆现象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教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不断冲突、校正、互为制衡的“教育的钟摆”现象.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教育的钟摆现象更加突显。大学教育的钟摆现象就其根源本身就是人性发展的理智与欲望之间的钟摆现象.而大学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市场理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的钟摆现象愈演愈烈的具体原因。大学教育需要摆脱“钟摆”现象,就需要形成正确的市场理念。大学教育的市场理念决不等同于功利理念,且与人文理念在很多情况下是契合的。正确的市场理念有利于大学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协调、科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全国近700万大学生毕业,中国经济持续创造世界奇迹,青年大学生就业难题依旧。如何实现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呢?文章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失业实质,提出了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失业群集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重组,导致了失业群集现象的出现。失业群集体现为空间群集、时间群集、行业群集和个体群集等不同形式。我国失业群集是市场结构的变迁、经济制度的转型以及就业政策的抑制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失业群集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实施包括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内的“综合就业政策体系”,其核心是建立战略性就业政策、市场性就业政策和保护性就业政策等三大政策支柱。在这个领域,我国一直并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各大支柱之间的集成化也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失业形态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没有失业被作为“优越性”的一个主体侧面而坚信不疑,被作为高强度的政策而大力推行。这种认识和政策在中国造成了囿于一隅的虚假充分就业,即舍弃效率地在城市居民中实行就业式保障。作者分析了这种隐形失业为主体的失业形态和就业与保障一体化的组织制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资源配置的扭曲、微观效率的低下、劳动力市场的障碍、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等。进而提出了这样的变革建议:以公开失业代替隐性失业的理性选择。欲实现这一选择,一是要在观念上抛弃公开失业与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容的观念;二是要走社会保障的新路子来“保证”公开失业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出于“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大学生考证热潮迭起;“证书”作为一种“信任系统”和“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在彰显现代社会理性色彩的同时也导致“泡沫教育”、“人才高消费”、“知识失业”等非理性化的社会负功能。大学教育不应成为单纯的“考证”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大学精神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 ,探讨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浪费”和“知识失业”现象 ,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实施通才教育、建立国家级教育和就业信息数据库、以及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和就业观念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是目前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失业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任何一个国家的失业率都不可能为零。我国的失业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失业,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正确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好失业与就业的关系, 不仅涉及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的正常运作, 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真是扩招导致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失业和职业搜寻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国际经验比较,认为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其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因素,大学生“过剩”也只是一种假饱和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