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外语教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理语言学的确立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心理学(psychology)与语言学(linguistics)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正式确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也就是在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他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一书之后。在这本书中,乔姆斯基提出区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这一著名观  相似文献   

2.
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为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早在本世纪以前就曾有人考察和研究过语言行为和人类掌握语言的智力发展的关系,但其着眼点只限于儿童学语。五十年代开始,人们把眼界放宽到人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上,先后于一九五一年和五三年分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举办了“心理语言学”的讨论会。同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卡罗尔(John Carrol)首次正式使用了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五四年由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和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语言学常常是某种新的科学方法的先导。现代西方哲学家因·卡西勒(Ernst·Cussirer)说:“在整个科学史中也许没有一章比语言学这门新科学的出现更令人神往。这门新科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十七世纪伽利略改变了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整个观念的新科学媲  相似文献   

4.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FdeSaussure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inGeneralLinguis tics)中提出语言和言语两大语言学的分支 ,即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这一伟大理论的提出 ,堪称现代人类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 ,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为现代汉语言学家进一步研究语言和言语提供了理论基础。FdeSaussure曾把自己的这一伟大的理论构建称为“第一条分叉路”。本文试就语言和言语关系的理论的基础谈语言意义 (简称语义 )、言语意义和语言环境 (简称语境 )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一 )…  相似文献   

5.
论模糊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崭新的领域。语言的模糊性是随着模糊理论的建立而被提出来的。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多值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认为模糊类别是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地确定好了的类别;在自然语言中,句子里的大部分词是模糊集合的名称。他的这一理论不仅使人们在辩证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关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还在理论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使模糊语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模糊语言的存因、地位、类别、特点、修辞作用,及其与“确定”(精确、明确)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促进模糊语言的广泛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语言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语言学论纲刘宝俊近年来,笔者从宏观语言学角度对语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过某些研究,尤其对语言学与民族学的关系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深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民族语言学,十分必要。本文对这门新型学科的构建提出有关分析与设想。一、学科背景分析首先将语...  相似文献   

7.
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与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围绕“外汉互鉴、理论互融与本土创新”的主题,从外语学界与汉语学界、语言学内部各理论与流派以及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之间的互融互鉴展开研讨,为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语言学研究的融合、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语言运用之中,然而研究却起步较晚.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L.A.Zadeh)提出"模糊集"理论,诱发有关模糊问题的新学科,如模糊逻辑、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伦敦学派的先驱弗斯(J R Firth)先生早在上个世纪 6 0年代就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角度出发论证了“情景上下文”在语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要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过程”来对待 ;他的学生 ,著名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M A K Halliday)先生继承和补充了老师的这一观点 ,进一步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情景上下文” ,把语言的情景落实到语言本身的语义上来 ,并进而提出了“语域”这个在现代语言交际中的有着重要意义的概念。“语域”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本文正是通过从对这两位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对语境理论的阐发系统分析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 ,同时也肯定了功能语法在现代语用学研究中的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译自苏联《语言学问题》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作者是苏联当代语言学家弗·波·费林。他对近二十年来在美国以至西方一些国家风行的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刻批判。本文对于我们从事语言理论研究的同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费林认为,乔姆斯基理论本身在许多方面是自相矛盾的,不合逻辑的。他的许多公式是不可理解的。他的“生理上语言生成假说”是当代语言学中唯心主义体系的一个变种,观点是反历史主义的。他的理论在西方和苏联已遭到公正的批评。西方许多语言学家称它为“语言学帝国主义”、“伪科学”……为节省篇幅起见,译时对原文注一律删节。凡删节处——用[………]标出。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模糊语言的研究和运用自一九六五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应用数学系、自动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后,开始在数学领域里建立起一个分支,即模糊数学。他列举了星鱼、霉菌鱼等。认为它们是处在一种界限模糊不太分明的地位,他认为总鳍鱼的发现,使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这是他作为模糊数学的基本论据。同时,他还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随之,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不少语言学家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哥根的《论模糊机器人的设计》、威尔勒的《自动机与语言学中的模糊概念》等,都论述了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和未来程序语言的模糊性质的问题。接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派克更充分肯定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此后,模糊语言学就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我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在历史文献上没有记载,可否追溯到两千年前孔丘在这方面的一些言论。他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主张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用  相似文献   

12.
自六十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以其不同的视野,广泛的探索和丰富的内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兴趣,成为一门新的、有生命力的边缘学科。然而,由于其发育期正值唯理语言学鼎盛之时,它的理论基础是“零碎地、几乎是羞答地”、“不很严谨地提出来的”。(许国璋语,1984)时至今日,社会语言学早已度过了羞赧期,但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拟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下称CS)研究的角度以点带面地论述社会语言学在研究范围、研究目的方面的不足,以求教于圈内诸贤。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模糊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一门专门研究模糊语言现象的边缘学科.剖析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转化关系以及模糊语言现象背后的哲学理据,主张将语言置于人类生活实践中,并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现角度对模糊语言现象展开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外,特别是在苏联,即有人尝试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理论,但是把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紧密结合,使之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翻译语言学,尚只有二十余年。尽管人们不大习惯直称翻译语言学,但它如同心理语言学和数理语言学一样,基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它的产生,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径。巴尔胡达罗夫的《语言与翻译》一书即是通过这条新径,即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理论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心理语言学与暗示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当时就有人提出“心理的语言学”(Psychological linguisics)、“语言心理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linguislic psychoogy)等术语。但是直到70年代才形成它自己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言语病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的新学科。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Slobin)1971年出版的《心理语言学》。英国伦敦大学格雷思(Greene)在1972年出版的《心理语言学·乔姆斯基和心理学》。德国恩格尔坎普(Engelkamp)1974年出版中《心理语言学》。斯  相似文献   

16.
列·符·赞可夫(1901——1977年)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自1957至1974年和他的同事就“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教学与发展》就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他在取得第一手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理论原理,借以解释学校教学中一系列基本现象,并提出从根本上改革学校教学的建议。其目的在于:“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提出的理论原理都是用检验过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的“叛逆态度”直接导致他于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哲学的逻辑分析法、图像论”“游戏论、用法论、反本质论”等观点,这不仅在哲学界引起轰动,形成并推动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而且还催生出语言学界的“语义学、语用学”两大分支学科。同时,他的后期理论还是后现代哲学(包括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CL)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维氏后期理论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对CL的催生作用,并阐述了他的相关观点对语言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社会     
目前在宏观语言学中产生了几个分支: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这些学科已经得到公认。人们把这些学科称为边缘学科,因为在这些学科中不仅采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而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要对这些学科下严格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如果给心理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译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纳德·伍德豪(Rollald Wardhaugh)《语言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1977年第二版,第七章。生成转换语法,通称“转换生成语法”,是从英语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简称 TG)翻译过来的。这是被称为“当代思想大师”的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N·1928—)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这种理论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充分说明自然语言作用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20.
理却慈(I.A.Richards)是近代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语言学辩护人之一。他和奥格登(Ogden)合著的《意义的意义》(Meaning of Meaning)对于美国语言学中的“语义学”、“人种语言学”等反动理论体系的形成,起过不小的作用。在哲学基础方面,理却慈是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毛斯纳的追随者。他所著的《实用文学批评》就是以反动的“语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的一部著作,在这部书里,他企图把“语义学”的观点、方法用之于研究文学批评,并且把文学批评归结为一套“心理类型”的公式。在《实用文学批评》里,我们看到语言里意义的客观性和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同时被否定了。因为,在理却慈看来,语义决定于人们的主观,以语言为其形式的文学创作的效果也决定于人们的主观,他所制造的公式就是:人们的主观决定语义,读者的“人格”(抽象的人格,臆造的主观!)是判断文学创作好坏的标准。克洛特威尔在本文中指出了《实用文学批评》一书中许多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与混乱。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他没有说出问题的实质,也不可能。相反,我们在文中看到在许多地方好象是有两位不可知论者在那里吵架。一位在制造伪科学中否定语言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另一位则从根本上否定科学,认为无论是文学批评或是文学创作都谈不到科学或教养而只能是一种“天赋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